背作文会不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引导孩子写作文之二越长大越孤单)

趁着中秋过节,带着孩子们回老家住了一天,本来打算是让孩子见见爷爷,和爷爷一起聊聊天,还有就是让孩子们和小时候的朋友一起聊聊天,叙叙旧。可是去了之后,却发现孩子和儿时的伙伴再也不一起玩了,哪怕是邻居,哪怕彼此就在眼前,也和路人一样连招呼都没打,这确实是一种非常不同的体验,也让我有些吃惊。吃惊的是,小小年纪为何也有了大人的小毛病?越长大越孤单,难不成这也是低龄化吗?#教育##中国式家庭教育##教育大家谈##家庭教育加油站##我家怎么过中秋##

这种体验和牛奶咖啡的歌曲《越长大越孤单》简直一模一样,艺术来源于生活,一点没错。我们来看看歌词,看看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体会。

多年以后 你回到我身边

不安全 充满了你疲倦的双眼

看着我 也告诉我

你是否 依然相信童话

你曾对我说 每颗心都寂寞

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

说说我们大人的感觉吧,过年过节回到家,一般都会找儿时朋友聚聚。和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一起吃了顿饭,儿时的你俩无话不谈,长大之后,他留在了当地,你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再见面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了,就算坐在一起吃饭,也会感到尴尬和冷场。

我们的关系怎么样了?当年那个小伙伴去哪儿了?

越长大越孤单这句话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小时候都会遇到许多玩伴,而这些玩伴往往都成了生命中的过客,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在长大的过程中朋友会渐行渐远。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日渐成长,每个人都有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距离隔得远了,联系少了,那么感情自然也就淡了。主要原因还是每个人生活都有压力,每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每天被孩子上学、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慢慢的,很多不在身边的朋友就输给了时间和距离。

背作文会不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引导孩子写作文之二越长大越孤单)(1)

那时候的我们无话不说

大人们是这样,那孩子们的状态怎么样呢?是否也和我们一样呢?

在老家住的时间里给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可能就是,出去走走,去找谁家的孩子一起玩一玩,去聊聊天,不要整天呆在家里。可效果好像确实不怎么样,孩子还只是在家里呆着,并没有很乐意去找儿时的伙伴们。

回到城里,想了想,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文和日记题材。于是想起了个“坏主意”,那就是让女儿写一篇作文,主题就是关于自己儿时的朋友,为什么回不到从前。她把当时她的心理状态、见面的场景、原因等内容,通过文字的方式写下来。这次闺女也没有抵触说不写,以往让她写日记或者作文那是得花很长时间来做心理建设的。或许这就是素材吧,因为整个事情在她心里已经有了文字,有画面、有心理,只是把它用文字表达出来,就简单很多吧。

后来闺女确实写了一篇小作文,只有500字,不过把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心理都写得还算清楚。我也把文字摘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大家也一起帮忙看看写得怎样,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步?

闺女在作文中提到了她和儿时伙伴之前的状态时用了这些语句:

小时候,我在家乡和他们一起长大,她们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的友谊很深,几乎就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她们经常来爷爷家玩,我们一起聊天,一起给对方倾诉自己的痛苦(天啊,原来闺女这么小就有痛苦[黑脸])。在和他们玩游戏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十分开心,和她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时光。

闺女在写她们之间状态慢慢变化时用了这些语句:

记得有一次,我回到了爷爷家,我坐在凳子上无所事事。爸爸看我这样,就让我去找她们玩。可是我不敢去,因为好久没见了,我不知道怎么和她玩了。而我只是带着吃的东西去外面坐了会儿就回家了,该怎么才能和她们继续玩下去呢?(天啊,小姑娘原来给我耍小心机[机智]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事情呢)

闺女在描写中秋这次她们再次见面时用了这些语句:

爸爸妈妈都出门了,我感觉一定是有什么新鲜事,所有我也跟了出去。发现一个朋友蹲在地上和她妈妈一起清洗蔬菜。她拿着小剪刀,就像一位魔女一样,一刀下去,蔬菜皮就全没了!那时是黄昏时刻,昏暗的天空偶尔会有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着,照亮着一片空地,不过这种氛围里十分尴尬。我十分羞涩,躲到了妈妈身后,而她也只是望了我一眼又继续干活了.....

闺女在写到她们的关系和未来时用了这些语句:

我......好像和她们越来越疏远了,到最后,我会不会完全与她们断绝联系呢?怎么样才能回到之前那样的快乐时光呢?

闺女的文字结尾,给做家长的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也给自己出了一道思考题。看完她的作文,下次再回爷爷家,一定想办法去化解一些些尴尬,让她找回从前的快乐!越长大越孤单的魔咒还是不要再影响小小年纪的他们,加油了!

我是小白,夜深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见,网友们如果对今天的主题有一些不同想法,欢迎留言交流,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