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禀赋不足怎么治疗(先天缺陷不宜习武)
文|Lady格蕾丝
01
1950年,咏春拳传人叶问在香港开班授徒,叶问不但悉心传授弟子们拳术,为人还风趣幽默,深受弟子们的爱戴与欢迎。
当时开武馆都是靠口碑相传,很快叶问就收了不少徒弟,达利街武馆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咏春拳随之在香港流行开来。
1954年的一天,徒弟张卓庆给师父叶问引荐了一个14岁的瘦弱少年,他名叫李小龙。
第一次见到叶问就颠覆了李小龙对练武之人的固有印象,叶问不是“身穿精武装,腰束纱带,脚踏精武靴”的打扮,而是身着一袭长衫,不喜多言但沉稳儒雅,不像习武之人,倒像是教书先生。
李小龙和叶问
叶问打量了面前这个戴墨镜、梳着“猫王”发型的少年一番,发现他有一个很大的身体缺陷。李小龙是天生的扁足平,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晃,也不能像常人那样全部脚掌贴地平蹲,这样的身体条件其实不适合练武。
不过,或许是二人天生有缘,叶问最终收下了李小龙这个佛山小同乡做徒弟。
在学习咏春拳之前,李小龙曾学习过一些功夫,当时社会治安不太好,李小龙最初学习功夫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当被流氓混混挑衅欺负时,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圣芳济书院读书时,李小龙结识了比自己年长一点的张卓庆,他们很快成为要好的朋友,而张卓庆打架比李小龙厉害,当得知他的街头格斗能力是通过研习咏春拳得来的,李小龙便要求张卓庆介绍自己认识叶问。
02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父亲是粤剧名伶李海泉,母亲何爱瑜则是欧亚混血,他以艺名李小龙出演了《细路祥》等影片,拜叶问为师之前已是小有名气的童星。
而叶问的弟子多来自工人家庭,那些已升任助教的师兄对出身富人家庭且桀骜不驯的李小龙有些看不惯,经常在练拳时借机收拾他,但李小龙却把压力化为动力,下定决心要把拳法学好。
据李小龙的哥哥李忠琛回忆,自己的弟弟不分昼夜地勤奋练习拳法,而他的成绩不但飞快提升,还狂热迷恋上了咏春拳。训练不到1年时间,很多师兄在和李小龙黐手(咏春拳的训练方式)对练时已经占不到便宜了。
李小龙是公认的功夫巨星,却不是天生的武术奇才,甚至因先天缺陷比别人更不适合习武,但他是一只先飞的“笨鸟”,明白爱拼才会赢,依靠勤学苦练成功实现了人生逆袭。
后来李小龙闯荡好莱坞,多年后返港和师父一起吃夜宵,他对叶问说:“您信不信,我现在可以蹲下来?”
叶问不由得感叹:“你竟然凭着苦练克服了先天缺陷!”
李小龙姐弟和母亲何爱瑜
正是看中了李小龙这种脚踏实地的习武精神,叶问对他似乎格外偏爱,师兄们曾要求将李小龙开除出武馆,但叶问力排众议,坚持把他留下来。
在学习咏春拳的6年中,李小龙敬叶问如父,叶问爱李小龙如子。叶问不但传授李小龙拳法,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也非常大。
叶问出身名门,不但是一代武学宗师,同时也饱读诗书,他时常给弟子们讲解心静如水的道家思想,还曾语重心长地对李小龙说:“你腿脚天生有缺陷,相书上说这是短命相。你以后为人处世,定要刀藏锋芒,内敛克制。”
李小龙后来融合多门武术自创截拳道,而在众多的中国功夫流派中,对李小龙影响最大的就是咏春拳。
李小龙更始终谨记恩师的教诲,他曾坦言:创立截拳道是用武术致敬道家思想,其核心理念是以水为本质而攻击,反击将一切化解于无形。
03
跟随叶问学习咏春拳,改善了李小龙整个人的身心状态,除了拳法之外,他还学会了控制情绪,不再浮躁和易怒。不过,李小龙偶尔还是会上街打架,倒不是为了好勇斗狠,而是打抱不平。
一个女同学被流氓调戏侮辱,李小龙发现后尾随他们来到一条巷子里,8个流氓每人手里都持刀,李小龙单枪匹马外加赤手空拳对阵,但他出拳快如雨点,把一群人打得落花流水,其中2个还受了重伤。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流氓的家属不时到学校里来闹事,校长为了息事宁人,把李小龙开除了。
为了避风头,父母安排李小龙到美国读书,他于1960年考入华盛顿大学。李小龙主修戏剧,辅修哲学和心理学,他不但功夫好,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每门功课的成绩都不错。
谁要是认为李小龙是一介武夫,那真是大错特错,他其实是个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
李小龙曾于1958年和比自己小10岁的弟弟参加“全港恰恰舞公开赛”,别人忙着日夜排练,但李小龙却抱着玩票的心态,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兄弟二人获得了全港冠军。
读大学期间,李小龙演话剧、写剧本,还酷爱创作现代诗,他的诗还曾被美国文学刊物发表过。
尽管兴趣爱好广泛,但李小龙最热爱的始终是中国功夫,他正是在赴美读书期间自创截拳道。
李小龙和妻子琳达
1962年,李小龙租下学校停车场的角落,开办了“振藩国术馆”,同校的医学院学生琳达·埃莫瑞前来报名学习中国功夫。这位漂亮的美国姑娘很快与李小龙共坠爱河,他们于1964年8月结婚,婚后琳达先后生下了儿子李国豪和女儿李香凝。
1964年,美国加州长堤举行“国际空手道周年大赛”,李小龙以表演嘉宾的身份现场示范中国功夫,不但博得了满堂彩,还从此名声大噪,后来他又在奥克兰、洛杉矶开设了武术分馆。
李小龙还引起了美国影视界的关注,1966年他受邀在电视剧《青蜂侠》里担任男二号,在该剧播出后,李小龙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男主角,一跃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
然而当时出现在好莱坞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多是反面角色,而李小龙不愿出演有损中国人形象的角色,在客串了几部影视作品后,他决定回港发展。
《青蜂侠》剧照
04
李小龙回港发展的消息引起了轰动,各大影视公司纷纷抛来橄榄枝,他与嘉禾电影公司的老板邹文怀相谈甚欢,顺利签下了片约。
李小龙回港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于1971年10月上映的《唐山大兄》,该片预算高达10万美元,上映后票房收入300万港元,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1972年3月,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上映,该片预算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上映后引起了更大的轰动,还打破了亚洲票房纪录。
1972年年底上映的、由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以及1973年7月上映的、与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的《龙争虎斗》都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尤其是后者全球票房达到了2.3亿美元。
右为邹文怀
一位来自东方的功夫巨星从此诞生,由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风靡海外,许多外文字(词)典中都出现了一个新词:KongFu(功夫)。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1973年7月20日,在拍摄电影《死亡游戏》期间,李小龙因药物过敏猝死,年仅33岁。
李小龙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拍电影坚持两大原则:拒绝假打和拒绝特技。
尽管以武打演员的身份从影不过短短2年时间,只拍摄了4部电影以及留下一部未完成的遗作,但几乎每一个中国功夫明星身上都有李小龙的影子、成龙、甄子丹、吴京,无一例外都将李小龙奉为偶像。
在李小龙之前,从未有过真正的功夫电影,而在他之后,世界功夫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李小龙还是中国功夫电影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他开创了“功夫电影”这一中国独有的类型片。
写在最后
1972年,李小龙以截拳道宗师的身份入选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这标志着由他创立的截拳道获得了武术界的认可。佛山被誉为“世界功夫之城”,继黄飞鸿、叶问之后,李小龙成为又一位来自广东佛山的功夫宗师。
无论在哪个领域,真正成为巨星的人,不仅需要自身实力过硬,更离不开人格魅力的加持。
李小龙拍功夫片是硬桥硬马、拳拳到肉,但在生活中却从不把自己的满身绝技用于擂台比赛,他认为功夫只是为了磨炼自我,而不是杀人技。
李小龙还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在《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多部影片中展现的中国功夫、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不仅成功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更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成为世界级的偶像。
一生虽然短暂,但李小龙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好评,知名导演吴宇森对其评价最为中肯,他说:“李小龙的一生,充满了中国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