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税收多高(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税收文化)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景式展现了宋朝汴京城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是一幅影响世界的传世名画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素来很多,笔者从税收角度入手,对《清明上河图》中展示的宋朝税收文化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宋朝税收多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宋朝税收多高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景式展现了宋朝汴京城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是一幅影响世界的传世名画。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素来很多,笔者从税收角度入手,对《清明上河图》中展示的宋朝税收文化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税务所吗
下图中的场景位于城门楼的左侧,相当于入城后街北的第一家门店。房间面阔三间,左边间有一大公秤悬立,中间一间厅堂有一幅字悬挂,中有一人端坐案前,似拿笔想写什么,旁边一人站立,在向他说些什么。右边间有一人背身端坐,听到外面动静,向外张望。坐的两人服装统一。门前堆积着几捆货物,一人手持一块状物向货主说着什么,在货物边上站立三人,都在和拿块状物的人说着什么,有个人似乎是张着嘴想要争吵。这个场景描写的是什么呢?至少有三种说法。
一说,这是一家布店;二说,这是一家书写摊;三说,这是一个税务所。第三种说法是通论。薛凤旋所著《〈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一书中提到,“《清明上河图》内近城门处正有这样一个税务署,官员们正点算货品,主要官员在计算应课税款。他身后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大通告,应是有关货品及其税率的明细表。”《清明上河图》研究专家杨新认为,这是一个税务所。
笔者认同税务所的说法,理由如下:一是地理位置。宋朝商业发达,城门口设置税务所是政府惯例规定。《宋史·食货志》里记载:“商税,凡州县皆置务,关镇亦有之,大则专置官监临,小则令、佐兼领。行者齐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居者市鬻,为之住税,每千钱算三十。”税务所设置的地点大都在城门口、渡口或路口险要处,所谓“然关必险道,市必要津”。图中场景位置正好在城门口,符合税务所方位设置条件。二是公告制度。在宋朝,对应税的货物必须条陈出来张贴于官厅的墙壁之上,彰显公开化和透明化。宋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即定《商税则例》,诏令官府将税法条款逐一颁行天下,并张榜置于官署屋壁,以便交易者自觉遵守,相互监督。图中墙壁上悬挂的书法作品,应是对纳税人的税务公告。三是征管装备。为了防止过往商人偷逃税,税务机构有责任在不损害商人利益的情况下对货物进行抽样检查。商人缴过商税后,需要在监税官处加盖印记,防止重复征税。左边间悬立大公秤对货物抽样检查。四是服饰装束。从图中服饰看,在中间房厅书案前想要写字的和东间厅扭头的两人应为税务官员,东间房扭头的人是所长,在宋朝时称为司门郎中。税务官员的服饰标识明显,帽子统一。向税官汇报的一人以及在房间外和纳税户交涉的一人为税吏,两人着装统一。在左边房间外面正对画面一人应为协税人员,在宋朝称为专栏,他的衣服和税务官吏的服装有明显区别,似乎在看着装载货物。五是活动场面。运送货物的两拨客商,一拨应已正常缴纳完税收,将已税商品往驴车上装。另一拨运送纺织品的正在进行涉税事宜交涉。从以上五点基本可以判断,图中所画为一税务所,场景为税务官吏对一批货物征税。
追溯税务所的历史不难发现,也正是从宋朝开始,税务所正式在城市、乡镇普遍设立,只是当时的名称为税务,还不叫税务所,主要职责是征收商业税收。每个州县都设置税务征收商税,有些大一点的镇也设立机构,朝廷派官监临。商税则例规定:“凡州县皆置务,关镇亦或有之。”所谓“务”,就是税务,也就是现在的税务所。
税务所执法有争议吗
如果可以基本确定这是一个税务所,那么此时此刻所里正在发生什么呢?不同的人亦有不同解释。多数研究者认为,《清明上河图》展示了汴京都城繁荣的景象,而有些研究者的观点却截然相反。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著书《隐忧与曲谏》认为,在古代,进城第一家一定是城防机关,但在《清明上河图》中,城防机关变成了场务(即税务所),难得有在城门口值守的官差,但不是为了防务,而是为了收税。税务官统一装束,皆着右衽长衫。在场务门内立着一台大架子秤,专门用来称重货物,说明当时的贸易量增多。车夫运来的货物显现出捆扎后的凸包,捆扎的大概是纺织品。一个向税务官报税,税务官欲出具文书;另一个税吏向门外的纳税人递交货单,还拿出毛笔要写什么,可能这个税吏说出了一个大数,引起另一个车夫张大了嘴,惊叫起来,吵声之高,惊动了城楼上的更夫向下张望。余辉认为该场景展现的是征收重的商税发生的争执和稍显紧张的官民关系。
也有研究者认为图中关系是平静和谐的征收画面。曹兴原所著《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提到,“一进城门后就赫然出现的一个小办公室模样的地方,是这个画中唯一存在的可以算作办公室的地方,表现的正是‘税务、市利钱’收缴处。收缴处的门前有驴、骡群,成捆的货物经过收缴税务、市利钱,正在运往城市的各个市场,并没有‘商人至以死争’的场面。所不同的是,在《清明上河图》中,行旅商人和市易、税务所的人都处于一种无言的默契中,合作得顺利自然。”
笔者认为,此处的场景应属于正常征税范畴,官员们各司其职,货主们按章纳税,征纳双方没有执法上的争议,是一幅相对和谐的画面。从刚刚征过税正在往驴车上装的场景看,场面也基本稳定,有人报单,有人执笔填写纳税凭证,商人也未见有对税务执法的不解或争议。至于说争吵声惊动了城楼上的人向下观望,其实也是一个误解。《东京梦华录》记载:“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军人卓望。”薛凤旋在《〈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中说,“旧城的城楼兼作防火瞭望台”。可以推断城楼上的是消防士兵,在认真履行职责查望城中是否有火情,而不是向下观望看热闹,与楼下的征税场景没有关联。
税务所场景的疑问
在这幅图中,笔者认为税务所场景不合规或不合适处有两项。
一是税务公告的字体让人生疑。为了很好地征收商税,北宋统治者多次要求对商人征税的税目、税率都要公示,并且悬挂在税务所的大堂之上,让商人一目了然,有法可依。北宋初,太祖诏“榜商税则例于(商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意是指将《商税则例》公布在商税务的门前。太宗淳化五年,皇上下诏,“国家筭及商贾,以抑末游,既以防民,克助经费。而当职之吏恣为烦苛,规余羡以市恩宠,细碎必取,掊克斯甚,交易不行,异夫通商惠工之旨也。自今除商旅货殖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筭。当筭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壁,以遵守焉。”税务公告的地点很清楚,在官宇之屋壁,内容也很明确。但是对用何种字体没有规定。常识上来讲,像这种税务宣传之类的文书应该用非装饰性书法,这样容易让纳税人认识和了解。从图中悬挂的字体看,显然不是宋体字,而像是某种名家写的书法,这不容易让纳税人看懂,也不利于税法宣传。
二是抽检货物也没有用征收工具。图中有一公秤,专门占用一间房。设置公秤的目的显然是用数据说话,要让纳税人信服。对于过往货物进行抽查检验,重量多少,价值几何,不是靠目测,而要用到公秤来进行测量。图中征税场景的公秤好像没有用上,货物在门口堆放,税吏正在和货商们进行口头交涉,如果是这样,就容易引发征纳争议。
《清明上河图》税务所场景尽管展示了平静征收过程,但通过细节的分析,有一些疑问或不规范之处,对现在的税法宣传、基层税务建设还是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
作者:吴东华
来源: 中国税务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