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什布格拉馕是用什么做的(萨艾提汗馕热销三十年的)

阿图什布格拉馕是用什么做的(萨艾提汗馕热销三十年的)(1)

看到一起打好的馕,萨艾提汗大姐和郭宏非常高兴

馕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传统特色美食,制作出喷香的馕不仅要付出人力,更凝结着智慧。

而说起博湖县本布图镇芒南查干村三组萨艾提汗·伊斯拉木大姐,那在当地绝对是个“人物”——她是全村、全镇公认的打馕能手。

您别觉得一个“打馕能手”有啥,身边这样的人多了去了,那就一起看看吧——

她打馕的时候,附近的村民排队到家里买,每天5坑100来个馕从来都没有剩过;每周二、周六,她的50个馕在镇上的巴扎如果没卖完,别人家是开不了张的——没办法,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萨艾提汗馕”就这么“牛”。

8月27日,6时多,艾尔肯·马木提就开始帮妻子萨艾提汗把馕坑用柴禾烧起来,而萨艾提汗则忙着把发好的面切成一块块大小均匀的面团,再揉成圆形。

“萨艾提汗馕”在用料与其它馕不一般,这是馕好吃的第一个秘决——清油是当地油葵榨的瓜籽油,面粉也是当地磨的小麦粉,添加的鸡蛋还是当地的土鸡蛋——博湖县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些品质俱佳的农产品,用它们做的馕能不好吃吗?

“我们家的馕和别人家的最大不同就是我们这30多年里从来都不用发酵粉,一直都是用老酵头发面,这样的馕不但吃起来口感好,而且养胃。”萨艾提汗说出了自家馕的第二个“秘决”。

“她家的馕从外观上看和别人家的没啥区别,但放上一天后,区别很明显:她家的馕吃起来很酥,而别的馕吃起来就比较‘皮’,口感不太好。”正在排队的村民塔吉古丽·买买提说。

面团揉好后,萨艾提汗在专门制作馕饼的小长桌上,以手握拳向下将面团压成饼状,再从中间压向两边,待边锋形成后,用手指在馕饼上戳出数个小坑:“这样做是让面更好地均匀受热。”

随后,萨艾提汗大姐将调制好的洋葱丁均匀地洒在馕饼上:“不能洒得太多,如果多了,容易烤焦,不好看;洒得少,香味比较淡,吃起来味道不好。”

此时,馕坑里的燃烧的木炭已经成形。萨艾提汗大姐向馕坑内撒了盐水后,把右手塞入馕枕(托馕饼的坯子),把馕饼倒扣其上,均匀抹上盐水,微微前倾身子,从下而上贴在馕坑内壁上。

“根据这么多年的经验,这个盐得用咱们博湖县产的湖盐,如果用别的地方产的盐打出来的馕不但有点苦味,而且和馕坑粘得不紧,在烤的过程中有时会掉下来。”萨艾提汗大姐分享了第三个“秘决”。

往馕坑里贴馕饼绝对是个技术活:用力大了,贴上去拿不下来;用力小了,贴上去就会掉下来,而这个力度的掌握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大姐贴进去的馕没有一个失败的。”说起大姐的手艺,她的结对亲戚、县委组织部干部郭宏特别自豪。

二十多分钟后,满院飘香,22个焦黄酥脆的馕就要出坑了。“刚出坑的热馕最美味,来嘛,尝一下!”艾尔肯大哥挑出一个黄灿灿、香喷喷的、冒着热气的馕。

郭宏不顾烫手,忍不住掰了一块,一口咬下去:馕的麦香掺着洋葱香味瞬时便在口中弥漫开来……

“你们看一下这个馕坑的内壁,糊上的土碱足有3厘米厚,别小看这个东西,它可以中和面的酸性和人体内的酸性,它的好处远非一般馕坑和烤厢所能比。”每天都开车过来买馕的邻村“乔家大院”农家乐负责人马国礼说出了馕好吃的第四个“秘决”。

芒南查干村的土地碱性大。在当初垒馕坑之前,艾尔肯大哥开上电动三轮车从十来公里外的戈壁滩上硬是一块一块从地上取下硬碱壳。回来后,铺在地上,再用拖拉机一遍一遍压碎,然后糊到盘好的馕坑里面。

站在他身旁的83岁的牙森·肉孜说出了“萨艾提汗馕”好吃的第五个“秘决”:“为什么我们都愿意排队来买馕,因为她家的馕份量足,同样价钱的馕,她家的馕比别人家的不但厚而且大,这七八年来还没涨过一分钱,所以我们喜欢来买!”

听了牙森老哥的这番话,萨艾提汗大姐特别欣慰,她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说:“辛勤者的馕最香甜。现在政策这么好,市场也大了,我准备再垒上两个馕坑,雇上村里的几个贫困户来这学技术,让更多人吃到我们家的馕!”在萨艾提汗大姐心里,早已有了下一步的目标。(郭城 供稿)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