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南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段伟朵 裴熔熔 李铮 朱娟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针对上述报告内容,河南企业如何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如何发力?科技创新如何影响河南?连日来,大河财立方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洛轴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莹:

持续聚焦“打造世界一流轴承研发生产基地”中心任务

2022河南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1)

10月16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党委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牢记初心使命,做好本职工作,是广大职工聆听报告后的广泛心声,关于创新驱动的相关提法,尤其引发大家的热议和关注。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莹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作为中国轴承行业生产规模最大、配套服务能力最强的综合性轴承研发、制造企业之一,长期以来,洛轴聚焦“打造世界一流轴承研发生产基地”中心任务,依托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检测实验室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国家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重大需求为目标,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坚,研发的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解决我国重大需求方面做到了“保障有力”。“前不久,由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16MW平台风电主轴轴承顺利下线交付,结束了我国不能研发制造此类高端产品的历史,标志着风机行业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近年来,洛轴先后承担50余项国家重点项目,是国内轴承行业承担国家项目最多的企业。其作为国家重大工程参与者,为国家航天重大工程贡献力量,已成为洛轴的“新常态”。助力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洛轴研发的国内首台直径11米级大直径盾构主轴承入选2019年度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名单;外径11.5米超大型整体式转盘轴承再次刷新该类产品国内最大尺寸纪录;地铁轴箱轴承成功应用于中国首列标准地铁列车。

截至目前,洛轴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2022河南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2)

洛轴公司党委提出,下一步,公司全体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报告各项决策部署,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奋力冲刺全年目标。洛轴公司将继续推进企业转型发展,适时启动上市工作,力争2025年实现上市目标;继续落实“项目为王”部署,投资52亿元实施新能源装备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争取到“十四五”末,洛轴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带动河南轴承产业实现500亿元目标。

力量钻石董事长邵增明:

坚定做大做强主业不动摇,打造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2022河南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3)

在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量钻石)董事长邵增明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响亮号令。尤其是报告提到的“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相关表述,更是让企业职工们都感到振奋。

“力量钻石如今成绩的取得,正是坚决贯彻‘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成立十余年来,力量钻石始终坚守主业,始终坚信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瞄准产业前沿和市场需求,勇于创新,做精做细、做优做强。”邵增明说。

回顾过往十年,力量钻石着力提升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先后与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开展技术和科研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训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通过创新,力量钻石构建了工业金刚石、金刚石微粉和培育钻石三大产品系列技术体系,并瞄准产业前沿和市场需求,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目前累计研发投入超1.5亿元,先后开发了“超细金刚石粉体材料”“IC芯片超精加工用特种金刚石”等“专精特新”产品,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研发的培育钻石单粒最大已达30克拉,大部分出口欧美,供不应求,带动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倍增。2021年9月24日,力量钻石正式登陆深交所上市。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意味着今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会不断深入,为实体经济带来新的机遇。”邵增明说,未来力量钻石将牢牢把握这些新机遇,坚定做大做强主业不动摇,紧抓科技研发不动摇,围绕主业延链条不动摇,打造成为具有高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

光远新材董事长李志伟:

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电子材料生产服务商

2022河南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4)

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远新材)董事长李志伟告诉记者,10月16日上午,公司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和中层以上干部集中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盛况,聆听了二十大报告。

报告提到“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相关内容,高瞻远瞩,振奋人心,让企业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10月16日正好也是光远新材投产9周年的日子。9年来,公司坚定“光远与世界同步”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打造高水平研发平台,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9年栉风沐雨,创造了引领电子级玻纤行业发展的“光远速度”和“创新成果”。

通过汇聚天下英才,光远组建了专业技术过硬的研发团队,多项研发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有自主核心技术31项,国家授权专利14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项,2021年以来新申请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一种低介电玻璃纤维组分及其制造方法》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围绕行业高端市场需求,光远目前已成功研发出高性能超细超薄电子玻纤、5G低介电和LOW-CTE等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高性能电子纱纤维直径从9微米拓展到4微米,电子布从104克/㎡延伸到12.3克/㎡,产品获得国内外客户高度认可。

“未来,公司党委将继续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兴企、科技强企的发展战略,持续深耕电子级玻纤行业,特别是5G低介电材料等高科技、‘卡脖子’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国家电子材料发展战略和行业应用需求,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材料生产服务商,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李志伟说。

河南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院长张龙海:

发挥好产业链带头作用,助力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

2022河南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5)

河南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院长、宇通集团燃料电池专业首席工程师张龙海介绍,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应用,具有加氢时间短,续驶里程长等优势,将与纯电动汽车互为补充、相互并存,共同实现车辆的电动化和能源的低碳化。

2021年12月,国家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能源局等五部门批复郑州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启动。2022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

2022河南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6)

宇通集团作为新能源商用车领军企业,2009年启动燃料电池商用车研发,经过13年的积累,已完成客车、重卡、轻卡、环卫等全系燃料电池商用车产品研制,在北京、张家口、郑州、张家港、潍坊等地累计推广超过700辆,安全运营超过4000万公里。下一步,宇通集团在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方面有何规划?

张龙海介绍,整车方面,宇通将用好“河南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平台,持续开展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重点解决大功率、长寿命、低成本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行业难题,提升燃料电池商用车综合竞争力。

零部件方面,围绕整车供应链体系建设,培育和引导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等产业链高价值环节的优势企业,来豫聚集、在豫发展。近期,亿华通和重塑等相关企业已与郑州签约,将逐步建设系统、电堆及关键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

氢能产业方面,围绕车用氢能供应体系建设,逐步突破氢气绿色制取、安全存储和输运、高效加注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实现产业链协同和优化布局。

“宇通将发挥好产业链带头作用,为我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布局氢能产业贡献更多力量。” 张龙海表示。

华隆生物总经理闫玉良:

抢抓细胞产业新赛道,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2河南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7)

开辟新领域和新产业赛道能为企业带来什么?10月17日,河南省华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隆生物)总经理闫玉良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进入细胞产业以来,华隆生物一直专注于新型细胞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多年来,通过平台建设、技术体系打造、人才队伍培养、市场网络布局、新型技术产品储备及前瞻性临床试验开展等方面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河南省内细胞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

细胞产业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群雄逐鹿的新赛道。当前,全球大健康产业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技术快速发展,作为引领生物医药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发达国家关注和发展的重点。我国细胞产业在全球处于“并跑”地位,是赶超国际、重点发力的新领域。

在闫玉良看来,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他感到非常振奋,未来将开展目标导向的细胞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通过几年发展,建成国内一流的人类干细胞资源库、干细胞与生物治疗技术研究中心等,以此带动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新发展。

十年间,河南省研发经费投入从310.8亿元增长至1018.8亿元、增长2.3倍

各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背后,是河南近年来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方面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8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年来河南的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包括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全球专利的1.1类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特效药——阿兹夫定获批上市、省农科院许为钢院士牵头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的选育与应用”项目等。

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向平此前在省委宣传部“河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年间,河南省研发经费投入从310.8亿元增长至1018.8亿元、增长2.3倍,近3年年度增幅均在百亿以上;全省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从69.6亿元增长至351.2亿元、增长4倍,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由1.39%增长至3.37%;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由40.2亿元增长至620.78亿元、增长14倍,近三年年均增速61.3%,远超全国平均增速;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800家发展到8387家、增长10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最初的300余家发展到16583家,总量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从2011年河南省建设第一家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我省零的突破至今,河南省已建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特别是去年以来,我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重塑重构省实验室体系,批复建设嵩山、神农种业、黄河、龙门、中原关键金属、龙湖现代免疫、龙子湖新能源、中原食品实验室等8家省实验室,设立了12家省实验室基地,形成以省实验室为核心、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核心+基地+网络”创新格局。

此外,近年来,河南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部分技术、产品在神舟飞船、航空母舰、大飞机、蛟龙号、天眼、高铁等“大国重器”得到应用,彰显了河南创新力量。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河南健全“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从2019年的24%增长至去年年底的34.4%,增幅居全国首位。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