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

2019年7月29日,辉瑞与Mylan联合宣布达成最终协议,将辉瑞的非专利品牌和成熟药品业务部门普强(Upjohn)和仿制药巨头Mylan合并,建立一个新的跨国制药企业,辉瑞和Mylan的董事会已经一致批准了这项交易,合并交易完成后,辉瑞股东将持有57%的新公司股份,Mylan股东持有43%的新公司股份。

公布交易后,盘面的走势,也基本反应了市场的态度...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2)

果然啊,一代新人胜旧人啊,如今仿制药这地位江河日下,大辉哥都不想带把小兄弟嘱托给小兰兰了,即便是未来仿制药的新龙头,也激不起观众的欲望,从小甜甜到牛夫人也就这么几年光景...也不知道会不会重蹈Teva大哥的覆辙...2015年7月,Teva以337.5亿现金 67.5亿美元股票收购艾尔建(AGN.N)的仿制药业务(Actavis),回头看,那是一次 Old money 对 New money 的精准收割...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3)

如果有月光宝盒,相信 Erez Vigodman(Teva的CEO) 穿越回去,要么把那只签字的手剁了,要么全股票对价,也不至于如今这么忧伤,不过这也是上帝视角的马后炮了,在那个时点,谁能想到,一年之后,2016年登顶是真正的 Old money 川普老师呢...

话虽如此,还是有人爱的深沉,像刚履新的Sandoz的CEO,Richard Saynor 就发表了对仿制药“3P”的爱的宣言:Pace、Purpose、Passion,非常有意思,建议围观:《Why I love generics – and always have》,你看人家这职业精神,多么的感人~

回到正题,关注下这个Deal的情况。

一、创新大哥的烦恼

如果只看医药工业板块,按营收口径算,辉瑞制药(PFE.N)是行业的带头大哥,正如黄四郎所说:老大往往是空架子,每天眼一睁,多少” 坑”等着我来伺候...以前,在聊医药行业垄断问题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个行业天然的存在着隐形的天花板,Big Pharma Curse 谁都跑不了....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4)

看成熟市场这些Big Pharma,从他们的发展路径来看,基本上都是伴随着若干个Blockbuster的成长,有超级大单品,且能在全球卖得好,才能进入 Big Pharma 世界。然而,盈亏同源,当那些曾经的头牌年老色衰的时候,就需要些新同志扛起填坑的大旗了。

因此,绝对意义上的成熟的大药企,由于产品周期的错配,基本上就是在“挖坑-填坑”的循环中发展,很难找到大部分产品都在成长期的爆发性增长了,此外,大药企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研发效率问题也会随着规模扩大而放大,并购整合也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大集团流程化的激励机制天然的和这个行业是气质不符的...因此,不管从管线上还是管理上,Big Pharma 的诅咒若隐若现,也就不太会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超级垄断了。

像大辉哥这种烦恼,都是 Big Pharma 才有的烦恼,所以行业中时不时出现的大交易,就是这种焦虑下的必然产物,毕竟,要是没有增长,CEO这屁股是坐不住的,在绝大多数时候,脑袋又怎么斗得过屁股呢?

2018年7月11日,辉瑞宣布即将进行重组,将其原有的两大业务(创新医疗部门和基本健康业务)分拆重组为三大业务部门,分别是:创新药物( Innovative Medicines)、成熟药物(Established Medicines)和消费者健康(Consumer Healthcare),看起来像不像高端大气的“三轮驱动”,然而后续的却是一顿操作猛如虎...

2018年12月19日,辉瑞(PFE.N)和葛兰素史克(GSK.N)宣布,两家的消费保健业务将进行合并,辉瑞的健康药物部将并入葛兰素史克消费保健品公司,新公司以葛兰素史克消费者保健公司的名称在全球开展业务,新公司GSK拥有大多数股权68%,辉瑞拥有合资股权32%,GSK首席执行官 Emma Walmsley 担任董事会主席,董事会9名成员中辉瑞有权任命3人,这次交易之前,GSK在就一顿操作后把诺华的消费者保健品业务吃下来了,这次和辉瑞重组后,新的消费保健公司(GSK 诺华 辉瑞)销售额将达到127亿美元,全球市占率冲到第一,高达7.3%。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5)

2019年5月30日,辉瑞宣布将辉瑞普强(Pfizer Upjohn)全球总部落户中国上海,转眼间,就把普强卖给Mylan了,交易结构前面已经说了,辉瑞股东将持有57%的新公司股份,Mylan股东持有43%的新公司股份,还有个关键的信息,Mylan现任董事长Robert J. Coury将担任新公司执行董事长,新公司董事会13名成员中,辉瑞仅指定3名成员,按营收规模算,超过Teva,成为全球第一大仿制药公司。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6)

如果细看大辉哥的这两波操作,两个业务模块都与业界领先的公司合并,新组建的公司都是各自领域的规模龙头了,辉瑞大比例持股,董事会席位却不匹配,特别是和Mylan的交易,绝对控股却不控制董事会...出钱出力不管事,这节奏就明摆着收缩阵线,资源重新配置,让能打的上了,这套路看着那么像腾讯曾经的玩法了...

一边是收缩,一边是扩张,2016年8月23日,辉瑞击败多家巨头的竞价,以140亿美元,溢价21%,收购Medivation(MDVN.O),获得畅销前列腺癌药物Xtandi。2019年6月18日,辉瑞以114亿美元,溢价62%,收购以激酶抑制剂为核心平台的Array(ARRY.O),获得BRAF/MEK抑制剂组合Braftovi/Mektovi,辉瑞其他大大小小的并购就不一一列举了。

收缩战线,押注创新,就是这个曾经臃肿的老大哥应对 Big Pharma Curse 焦虑的生存之道,即便坐拥“伟哥”的大辉哥也没办法桌上的全都要,一个打十个了...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7)

从曾经 New money 意气风发的 “X轮驱动”,到 Old money 老成持重的聚焦主业,也许这就是轮回吧~

二、仿制兄弟的困境

2015年7月,Teva买了Actavis之后,紧接着就是“影帝”们的表演季:2016年大选年。

一个优秀的总统候选人,当然要心系群众,哀民生之多艰啦,前任奥巴马老师就安排了全民医保的大戏,功过就不评论,到了2016年,当时两位总统候选人川普、希拉里就要找新的靶子了。

2015年11月,当时希拉里就锤过Martin Shkreli的图灵制药的寄生虫感染药物Daraprim老药涨价5500%...到了2016年8月,她又锤了MyLan(MYL.O)的抗严重过敏的药物EpiPen,在一份声明中,希拉里称“这是令人愤怒的(高药价),而这只是医药公司侵害患者利益的最新例子”,“医药公司把公司利润放在患者权益之前是错误的,公司为了获取利益一味提高药品价格而忽视背后的患者权益”。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8)

创新药猛割也就政治正确忍了,这种收老药猛涨价的制度套利也确实有点过分了,这是难得两党都有共识的问题,大选嘴炮打完之后,还是干了些实事的,在新任FDA局长Scott Gottlieb的带领下,你不是仿制药涨价么,我提速敞开了给你批...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9)

同时,针对之前市场上只有一个老批件,敞开了提价割患者韭菜的制度性的漏洞也打了补丁,2017年颁布的FDA重新授权法案(FDARA),若一种药物在“橙皮书”的“active section”部分仅有不超过一种的批准药物,则说明其仿制药竞争不充分,该药物即可以获得CGT资格。获得CGT资格的药物,可以通过简化新药申请(ANDA)增强和加快审查,通过后获得180日市场独占权,但必须在75天内开始销售,否则失效。从早年的一个FDA的统计也可以发现,第二家仿制药上市的边际递减是最为显着的,也就不难理解这个政策出台的动机了。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0)

说以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度套利的时候,要低调、低调、再低调啊...不作死就不会死...不仅浪过头了就没得浪了,还会把整个行业都一起坑了…

因此,这个时候去吐槽Teva兄弟的收购失败,是上帝模式,在那个时点,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大气候的变化呢,忽略了大气候的变化,聚焦小气候,当然容易翻车…抛开定性,定量的角度来说,交易方案也有问题,现金比例太多了,过于激进了,后面债务危机、仿制药竞争加剧、专利悬崖(Copaxone)三期叠加,酸爽就是必须的了...你看这几年那那毛利率的走势...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1)

Mylan也没好过到哪里去,EpiPen也被锤得七荤八素,整体仿制药的毛利也跟着FDA审批提速周期抬不起头...毛利率走势和Teva几乎一致,财务数据都这样了,股价图就没啥好晒的了...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2)

因此,这次Mylan和辉瑞的合并,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中美两大受伤仿制药企业的合并,普强在中国面对的强力的“4 7”也不是好惹的主,合并后的新公司的布局更加全球化,单个地区性的政策风险权重下降了。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3)

普强的资产包中,最亮眼的是Lyrica,2018年全球销售额达到了49.7亿美元(根据预期,合并后的新公司2021年预期营收200亿美元左右),其中美国市场贡献35亿美元。在美国,Lyrica专利原本于2018年12月30日到期,但儿科癫痫项目的开展,将其专利保护延长了6个月,该药的仿制药预计将于2019年6月底登陆美国市场,虽说Mylan肯定是考虑了这个因素,但是还是期待最终烟花上演的瞬间啊...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4)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

这次的交易结构,看上来是吸取了之前Teva的教训,是全股票的重组,但是细看交易结构,其实普强还是置换了120亿美元的负债走的,看来,算账,还是 Old money 比较稳重啊...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5)

世事难料,居然又来到了熟悉的命运的十字路口, Old money 与 New money 的交易,悬崖边上的 Copaxone 与 Lyrica ,更魔幻的是,同样是在大选年之前的Deal...

嗯,God bless America...

三、影帝争夺的序幕

三流演员当明星,二流演员当商人,一流明星当政客...

2019年7月28日,2020年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参议员桑德斯(Bernie Sanders)陪同一行人从美国密西 根州底特律(Detroit)搭巴士到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 (Windsor)储购胰岛素。在看过温莎市的药店后,桑德斯质问道:“同样的胰岛素,为何差价这么大,在加拿大的售价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这是阴谋、腐败与贪婪。”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6)

桑德斯在赴加拿大之前就在媒体上批评医药行业,说:“病患正濒临死亡,如果我有一种产品只需数元成本,但我却借机抬价,使人们买不起而死去,人们会叫我什么?会叫我杀人凶手。”这么深入群众,这么关切民生的节奏是不是似曾相识,这么大力出奇迹的演技,如果最后万一通过党内预选,和川普老师大决战的时候,那就精彩了...

在任的川普老师也想刷点政绩兑现承诺,柿子当然要挑软的捏,爆锤的仿制药之后,慈祥的目光转向了中间环节,那就没那么容易了,先是联邦法官阻止了政府制定的要求制药公司在电视广告中列出其药品的价格的政策;随后又放弃了要求将折扣直接转移给医疗保险Medicare的消费者的政策,随后PBM公司应声大涨...川普老师也有踢到铁板的时候...

政治是争夺认同的游戏,医疗问题在政治上就是一块唐僧肉,就看各家的烹饪手法了。

实际上,在药费支出上,美国政府对于处方药的支出也非常高,2015年,美国处方药中的43%是由政府付费,另外43%各种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退休保险,企业保险等等)付费,下图给出了美国从1960年到2015年的处方药付费来源变化(引用自孟八一老师)。如果说商保部分还是按照市场化来走,同谋套利牢不可破的话,政府支出部分如果松动了,边际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这时候,就要高举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坚持制度自信,对美帝输出“4 7”吧...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7)

这几天又刷到关于药价的新闻,据VOX报道,民主党参议员 Sens.Chris Van Hollen 和共和党参议员 Rick Scot 联手推动新的法案,这个“We PAID法案”是目前最明晰的针对性法案:凡是与卫生部研究有关联的医药专利,都必须定价合理,无论专利属于私企还是个人。

对于“合理定价”,法案也给出了两种机制:

1)美国国家学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将研究药品的关键信息,包括该类药品在其他国家的定价、供应链成本、研发成本。由国家学院给出定价建议。

2)法案将建立药品可负担性可获取性委员会,该委员会将由7名机构管理层、2名消费者代表、3名供应者代表、1名研发人员、1名经济学家、1名医疗保险代表、1名药品福利管理代表和1名医药公司代表组成。委员会将根据国家学院给出的定价建议最终定价,而且每年的药品涨价幅度也不能超过通货膨胀幅度。

如果有的公司一意孤行,那么将面临两个处罚:1)失去对某种药品的独家权,也就意味着其他医药公司可以合法做仿药出售;2)他们还将被禁止参与之后的专利科技协议,这意味他们无法使用未来美国卫生部和其他联邦投资的项目成果。

是的,行政定价,强制许可都出来了...可以预期, 2020年的大选大戏中,操纵药价的议题基本上板上钉钉的事情,不管最后嘴炮能落实多少,就打嘴炮的当下,市场情绪能波动到什么地步?相信这两年,二级兄弟们都感受过推特治国的威力...

如果说2016年大选瞄准的是不懂事的个别仿制药带来的地图炮,那一顿锤之后已经奄奄一息了,打落水狗已经激发不起选民们的热情了,主要矛盾永远是在运动中变化的,如果这波大选想去挑战真正的大boss,皇冠上的明珠创新药的话,倒是期待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来...毕竟,要说起控费,创新药才是美帝国情下的主要矛盾...你看人家桑德斯都不远万里的跑去加拿大演了...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8)

大气候是政治筹码,小气候才是治理手段,小气候的治理方式会有波动,但是改变不了大气候的~

根据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发布的2018年PhRMA成员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和2018年生物制药研究行业概况的相关报告。2017年生物制药业的总体研发支出创历史新高,达到714亿美元,同比增长9%,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研发支出占国内总研发支出的六分之一左右,是美国研发支出最大的行业。其中,研发投入型企业是支撑生物制药行业经济的基础,其提供了470万个工作岗位,包括14万名生物制药研究人员。

创新药产业不仅是个庞大的产业,还是美国创新的旗帜,也是全球化的先锋,药物有限的专利期导致专利价值是在随着时间衰减的,必须最迅速的全球化扩大商业价值,全球差异化定价也给美国带来大量的国际收入,如果算总账,其实作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方来说,拥护价格歧视是总盘最优的,但是,在如今逆全球化的暗涌下,算小账占了上风...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19)

在药企加大大投入的背景下,加上FDA或多或少也宽松了,成功审批的新药数量也持续的增加。随着更多的新药上市,竞争加剧意味着平均销售额可能会下降,长期来说,市场之手是有效的,增加供给总归能起效果,然而,短期来说,政策之手更为强势,毕竟专利的垄断本质上来自于行政力量...

在三权分立的权力平衡下,热切期待大选年,政治与创新的博弈...

结语:

正如此前《政策周期的轮回》的文章中所说,一旦依靠政策驱动的调控,不仅政策的边际效用会递减的,同时会伴随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移。

国内的政策周期走到了中后段,其实这几个月,实际上行业政策的市场影响已经逐步在减弱了,而美国的政策周期随着大选的临近会逐步升温,操纵药价的议题是跑不了的,虽然美国的体制决定了不太可能像我们一样大力出奇迹,但是中间的折腾就已经够二级狗受的了,特别是目前美国本土市场在售品种权重高的药企,且行且珍惜啊...

在长期的市场与有限的任期的天人交战中,当然: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一切一切,选完再说~

mystic进的哪个队 是大气候在变坏(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