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真实的抗美援朝电影(遭网友怒斥的第一部抗美援朝电影)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赢得尊严是抗美援朝打出来的,如果有人歪曲这段历史,中国人是断然不会答应的,因为那是伟大的志愿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最不真实的抗美援朝电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最不真实的抗美援朝电影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赢得尊严是抗美援朝打出来的,如果有人歪曲这段历史,中国人是断然不会答应的,因为那是伟大的志愿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2016年大陆上映了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结果让无数网友难以口下积德,反观美国拍摄的一些朝鲜战争电影,却引来无数赞誉,今天咱们就剖析一下这部电影的成败得失。
电影的主角是志愿军某部9连战士,他们的任务是入朝作战,刘烨饰演连长孙北川,王珞丹饰演文工队长孟三夏,俩人是老乡。列车刚刚进入朝鲜就遭到了敌机的轰炸,而且还不是一两架敌机,是敌机群。列车上除了运送的有志愿军还有弹药物资,当然还有貌美如花的文工团,除了敌机轰炸,敌人还在大桥一侧构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敌人如此重兵把守,这里绝对是交通要道。如果这是志愿军初期入朝,有没有文工团相伴不知道,但不做侦查一列火车就如入无人之境,显然这不符合常识,这是电影第一个槽点。虽然剧情上出现了这种失误,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以及战术均未受到影响。受到攻击后他们火速下车转移,接着分散隐蔽,尽管这突如其来的伏击令九连猝不及防,但在边打边弄清敌情后,他们立刻展开了有组织的反击。
这期间不论是志愿军的战斗力还是战斗经验以及战术打法,那绝对是没得说。对于敌人的炮台他们用火炮进攻,对于敌人的暗堡他们迂回靠近用手榴弹招呼。如果说这是敌我第一次交锋,那也就是双方互不了解,在不清楚敌情的情况下首战告捷绝对不简单。但电影给出的提示,九连是去前线支援的,既然是去前线支援,志愿军又怎可能允许敌人在自己后方的咽喉要道设置暗堡呢?历史上志愿军初期入朝都是秘密潜入,最初的接触战几乎都是佯败,据说是为了把敌人引入包围圈,显然这里的情节存在一定问题,观众甚至都不知道这一仗是在哪里打的,如果是在前线,遭遇敌机轰炸绝对没毛病。如果是在志愿军的纵身,遭遇轰炸也能说过去,但敌人设置暗堡和工事就有点像网上说的编剧胡编乱造了,虽然有些言重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遭遇埋伏后孙北川很快就意识到美军不好对付,以上是槽点一。接下来这个槽点二看似十分离谱,不过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确实出现过,时间大概在最初入朝阶段,后期随着补给线受到严重打击,连炒面都紧张。这个看似槽点的槽点就是半个月后志愿军竟然吃到了白面馒头,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90年代初中国还有很多农民在吃杂粮,那时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了,耕地的产量也比建国初期高了两三倍,一些地方仍然在吃杂粮,所以说当时偶尔吃上白面馒头没毛病,但经常吃就不现实。
馒头事件之后九连迎来了第二个任务,那就是把一股敌人阻击在五义亭这个地方,为大部队赢得时间。从电影画面上看,他们所处的大山群山起伏白雪皑皑,打伏击绝对是个好地方。当他们发现敌人增援的部队是坦克车队时,他们当即进行了隐蔽,如果非要对这一场战斗做一个对号入座的话,我觉得这与长津胡战役一段情节很像。当时美海军陆战一师被第九兵团分割包围,师长史密斯意识到大事不妙后,急令18公里外的陆军火速驰援,陆军当时派出了一个车队有几十辆坦克,但车队行至中途被志愿军伏击了,更为严重的是车队被拦腰斩断,首尾不能相顾,最终遭受重挫的增援车队损失惨重,1000多人的增援抵达陆战一师师部下碣隅里时,只剩下300多人能战斗,坦克也只剩了10几辆,后半截车队直接逃回了陆军大本营。当时的情况与电影较为相像,尤其是道路的特征,都是狭窄崎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坏掉一辆坦克后面的就无法通过。
虽然九连策略很好用炸药炸巨石做路障,但导演安排15公斤炸药包就能炸掉一块山体,近乎造成山体滑坡,让一部分网友直呼不可能。不过这也并非绝对,倘若山体本身就有裂缝或者松动也还是有可能的。
长津湖战役之后美军大规模溃退,九连也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就在庆功会的这天晚上,喝高的孙北川竟然说起了胡话,说他喜欢孟三夏。其实战争片里有感人的爱情,让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剧情也会更加饱满,但在人们的印象中,抗美援朝电影里女兵很少出现,爱情更像是胡扯,就连美国大片那么牛,他们拍的朝鲜战争电影,这样的情节也很少见。虽然孟三夏拒绝了孙北川,但孙北川并未死心,他又让司号员张洛东替自己写了一封情书交给孟三夏。随着剧情的发展,志愿军攻城拔寨一路追着美军打,根据情节推断,这应该是进入到了李奇微的星期攻势阶段,也就是联合国军发现了志愿军后勤补给出现严重问题,每次携带的干粮只能支撑七八天战斗,所以这个阶段志愿军很被动。以往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运动战优势,反而成了机械化敌人的制胜法宝。在一次战斗中,九连连同他们保护的文工团遭遇了敌人的埋伏,敌人在残垣断壁、街道四周、仓库废墟全都埋设了地雷,不仅孙北川中了埋伏,孟三夏也遭遇埋伏,情况更为严峻的是孟三夏还因为摔倒一手按在了地雷上,按理说孙北川排雷没啥说的。关键是排雷的时候还不忘追求孟三夏,在性命攸关时谈情说爱,如果是考虑到再不说很可能就没机会了,这也正常,但估计很多人这个时候恐怕没有心情说。
排完雷之后孟三夏被孙北川舍身忘死的救命之恩彻底感动了,但意识到他们被包围的孙北川,却不得不带着大家突围。就在孙北川带人与敌激战的时候,文工团的女兵也开始设法突围,但凶残的敌人早已布好了陷阱。虽然女兵在这场战斗中打得非常勇敢,但这里同样出现了一个槽点,那就是在他们把手榴弹投向对面的敌人时,子弹击中了孟三夏的手,但到电影结尾的时候,她却做了截肢,这明显有点违背常识。由于敌人的穷追猛打,以及实力的悬殊,再加上女兵没有什么武器,黄志忠饰演的老爹在受伤后为了掩护大家撤离,集中了所有的手榴弹,打算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一段把那种生离死别的不舍,以及眼睁睁看着亲人战友赴死,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痛与无奈,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其实在整部电影中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在线,都可圈可点,但不断的常识性错误让不少人越来越失望,继而牵连了志愿军作战的勇猛,意志的顽强,以及无畏的牺牲。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长英,告别了牺牲的战友,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次他们的目标是537高地,如果非要对应那场战斗的话,这应该是上甘岭战役,也就是说九连经历了1950年的初期入朝,1951年的星期攻势,进入到了1952年的相持阶段。这次战斗场面恢弘气势磅礴,人数之众多漫山遍野,战事之激烈惨不忍睹。由于志愿军有炮火支援,可以认定是上甘岭战役的反攻,说起这次战役,不说妇孺皆知也差不多。志愿军第一次阵地战的对抗,就是上甘岭战役,当时苏联支援的喀秋莎火箭炮发挥了巨大威力,一轮攻击下来,不仅敌人的炮兵阵地几乎被毁坏殆尽,坚守山头的敌军也被消灭百分之六七十,但由于这个山头只有3.7平方公里,所以双方只能反反复复你来我往的攻夺,人太多了反而施展不开。
据记载敌人发起的最大规模冲锋,也就是营级冲锋,在这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先后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发射炮弹190余万发,志愿军共出动兵力4.3万人,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59次,共击退敌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然而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画面却引入了游戏的体验,这种第一人称的游戏射击视角虽然让人身临其境,但打敌人却如同打游戏,怎么都感觉这种体验与严肃的战争格格不入,说难听一点,战争就像儿戏。拍摄技法见仁见智暂且不说,孙北川受伤后,好兄弟张洛东表现出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把其扛在肩上向前冲锋,但战场上扛个人还能战斗吗?躺在地上隐蔽还能少挨两颗子弹,扛到肩上目标不就愈发明显了吗?再者说了此时是在进攻,又不是撤退,真不知道这到底是编剧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难怪豆瓣打出5分,那么多的网友义愤填膺。最终志愿军夺回了537高地,但孙北川却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而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志愿军又何止千千万万?
抛开电影的槽点不说,志愿军的勇猛顽强以及战争的残酷惨烈,电影的气势恢宏与精良制作,演员的用心与演技还是非常亮眼的。回顾这段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铭记这场战争是为了让我们牢记与虎谋皮的和平,等同于自欺欺人。当年新中国一穷二白,装备落后,被美军瞧不起。志愿军却顽强无畏打的敌人落花流水,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尊严,从此再也没有那个国家敢小瞧中国。如今我们早已远胜当年,与美国的差距也远比当年小,却屡屡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围困打压。
祖国的强大令国人心驰神往,但和平崛起似乎并不顺利。历史上中国每个王朝的强大无不是战争打出来的,世界上每个列强的崛起也都是伴随着一次次残酷惨烈的战争,用鲜血和生命堆积出来的,仅仅依靠经济的强大,就想换取强者的尊严,历史上不存在,现实中也是一厢情愿。从有生命开始,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就适用了所有生物,人自然不可例外,世界和中国同样不可例外,尤其是在讲究弱肉强食的西方列强主导的这个世界,在强者才有尊严胜者书写历史的今天,忍让退避没有出路,一次新的“抗美援朝”胜利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和平固然重要,但战争才是保障和平的根本,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不可避免的需要一场大的胜利的战争,否则在表面的光鲜下始终都是暗流涌动,危机重重,轻者作茧自缚,重者历史的悲剧重演。
谨以此片致敬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愿他们的浩然正气长存,愿他们的英雄气节万古长青,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永远和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