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关爱留守老人活动简报(进村入户靠步行)
北京昌平区延寿镇位于昌平东北部,与延庆区、怀柔区相连。到达延寿镇北部,要驱车穿过两侧青山相送的上行山路,才能在一重一重的山间,发现座座村庄。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与大多乡镇的医务人员一样,延寿镇民生保障办公室科长齐景鹃与同事们的大多时间,就在这山间穿梭。
其中,为老人接种疫苗,也是医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截至目前,延寿镇已经为17个村庄超过25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而少被人知的是,在山区入户为年长者接种,有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徒步,有的要途经漫长的路程。
6月30日,医务人员入户为老人注射疫苗。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山路崎岖 三轮车比四轮车好用
6月30日下午,昌平区延寿镇海字村刚刚经历一场大雨,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下午不到三点半,镇里民生保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延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的医务人员到村里的时候,天已经转晴了。村庄位于延寿镇北部山区,从安四路走向村里,需一路随着山间的坡度不断向上,倒是刚刚下完的一场雨水,会顺着坡道向低处涌去。之前海字村重新做了地下管道的铺设,眼下村里的路还没铺好,大多坑坑洼洼的。山路窄,路况崎岖,加上是角度不小的上坡路,四轮的汽车行到村委会,就再开不上去了。
医务人员在村委会门口下了车,必须随行的箱子里,装的多是常见的急救设备,也有备用的药品、仪器,足足装了两个大箱,再加上身上背的电脑等设备,加在一起有几十斤重。在医务人员看来,在这个时候,车的轮子越少,往往更能派上用场,“每次过来的时候,村里会帮忙准备一辆三轮车,能帮我们驮设备进村,我们会跟在车后帮忙。”
山路崎岖,海字村找来电动三轮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仪器物品。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村里给找来的三轮车是电动的,稍一上劲儿车轮就会磕碰一路的乱石碎块,在崎岖的坡道上颠簸得厉害,偶尔坑洼陷住了车轮,还免不了一两个村委干部搬起车来,使上一把子力气。
从村委会,到当天入户的目的地的距离不长,只有几百米,可一路都是上坡路,到了村民的家门口,两个医务人员不敢耽搁,只稍稍站住捋顺了呼吸,便径直走进屋里开始了工作。
屋里,75岁的张淑敏坐在床上,早前因为不小心磕伤了腿,张淑敏的行动一直不大便利。从去年秋天开始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起,到现在注射第三针,每一次都是由镇里的医务人员上门做入户服务。“每次到了日子,医务人员就会提前与我沟通情况,约定时间来入户,接种后续的疫苗,他们都帮我记着日子。”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张淑敏的理由简单,“打了针,就多了一层保护。”她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身边,小儿子在城里工作,自己接种疫苗,也是为了让儿子们放心。
山高、路远 都让送苗进村花费更多时间
位于延寿镇北的海字村被大山包裹,北靠慕田峪长城,南与昌平铁壁银山相邻。前往海字村的安四路是条盘山路,一路两侧都有青山相迎。从镇政府到达村庄,也有三十五公里的距离,延寿镇民生保障办科长齐景鹃告诉记者,这并不是镇里最偏远的村庄,“我们到最远的村庄往返距离大概有小100公里。”
通往村庄的路,有时候也不止是远。与海字村相似,村里的山路多,汽车一样上不去,入户工作人员的许多时间都花费在山间的步行上。镇民生保障办工作人员任心怡记得,曾经有村庄同一天按需求安排了五六户村民接种疫苗,几个村民家的距离加起来可有一里多的山路,那一天几个人在村路上步行的时间,就有超过2个小时。
需要进村的日子也都不集中在工作日。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长时间以来,能赶上一个正常的休息日,是需要“偷着乐的”。“工作日忙,有时候是一些老人距离打了第一针到了28天,那么赶上休息日,我们也是一准儿会去。”对于齐景鹃来说,她知道老人们会数着日子等着人来,所以与他们的约定,只要是应了,就没余地失约。
“还有的,是因为老人们想等着孩子们在家的时候接种,也一般都选择休息日。另外,我们有的医务人员平时要出门诊,入户工作,也会安排在周六日进行。”齐景鹃说。
齐景鹃和任心怡碰到过很多人问,山区的老人基本很少与村外接触,为什么也要接种新冠疫苗?除了完成市里面的部署安排、关注山区老人的安全健康,任心怡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老人们虽然不出门,但山区老人们的孩子、孙辈多在村外、城里上班上学,“也就是家里人接触到的人会很多,那么当他们回到家里,老人可能就会面临风险。”
老年人基础病多、抵抗力弱,而病毒的传染能力强,隐匿性强,上了年纪的人永远是医务人员眼里的弱者,而保护好老年人,也就保护好了一个家庭、一个村庄最脆弱的一道防线。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