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整体历史文化(浙江衢州历史沿革)

  衢州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辖区内柯城区、衢江区、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地出土的石斧、石锛、石刀、石矛等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约前6000年),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衢州有据可查的历史约在前1800年。夏、商、西周三代属百越之地。春秋初为姑篾国,后为越国姑蔑之地,战国时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灭楚,平定江南,于吴越之地置会稽郡,今衢州属会稽郡之太末县(一作大末)。西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荆王国地。十二年(前195),吴国地。景帝四年(前153),诛吴王刘濞,复属会稽郡。东汉初平三年(192),分太末县置新安县。为衢县建县之始,仍属会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析新安县置定阳县。三国吴国宝鼎元年(226),新安县改属东阳郡。晋太康元年(280),因与弘农郡新安县同名,改新安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说溪以县得名,仍隶东阳郡。南朝宋、齐、梁三代,信安县隶属不变;陈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领信安、定阳2县,隶缙州。隋大业三年(607),太末、定阳2县并入信安,隶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分婺州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须江(江山)、定阳(常山)2县,衢州州名始于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为州治;同时,析太末县之西设白石县并置濲州,州领太末、白石2县,白石为州治之所。五代时,衢州属吴越国(907~978),州治倚西安,辖西安、龙游、常山、江山4县;后唐长兴二年(931),吴越改龙丘为龙游。北宋时西安县仍为衢州治,属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东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衢州路总管府,西安县倚廓,隶江淮行省浙东道宣慰司。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为龙游府,治所西安。清代沿袭明制,仍为衢州府,隶浙江省金衢严道;顺治八年(1651),浙闽总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撤,西安县仍为府治外,又为金衢严道治所;宣统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裁西安县并入衢州府,由府兼理县事。

  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兼理县事;民国元年(1912)二月,废府,改西安为衢县;三年(1914),实行道制,衢县属金华道,并为道尹驻地;五年(1916),裁道,翌年复设,道尹仍驻衢县;十六年(1927),设第一特区县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衢县;1935年9月24日,改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衢县仍为公属属址;1946年,专员公署与保安司令部合并,称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驻衢县;1948年,衢县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址移金华,辖衢县、龙游、常山、江山、开化、遂昌、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

  1949年5月6日,衢县解放,始设军管会,同年10月,建衢州专员公署,此时辖衢县、龙游、常山、江山、开化、遂昌,衢州市,专属仍驻衢州,县政府迁至樟潭镇;1951年,撤销衢州市,县府迁回衢县城区,专署驻衢县;1955年3月,衢州专员公署撤销,衢县属金华专区;1958年10月松阳县并入遂昌,改属丽水专区。1958年11月,常山并入衢县;1960年1月1日,龙游县并入;1961年,复置常山县;1979年9月,恢复衢州市,县、市并存;1981年4月,撤县并入市;1983年9月13日,龙游县析出,另立县治;1984年,辖区不变;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衢州市升省辖市,原衢州市分设柯城区与衢县,实行市管县,市辖衢县、江山、常山、开化、龙游五县及柯城区;1987年12月,江山县改县级市,属衢州市。

衢州市整体历史文化(浙江衢州历史沿革)(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