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听完后的感受(沂蒙精神红色传承)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央视网、爱上传媒、各地IPTV分平台共同承办的大型全媒体活动《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火热开启了音乐故事作品展播活动。自9月29日起,大型全媒体活动《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面向全国征集而来的音乐故事作品陆续在中国IPTV平台和央视网的《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专区上线。10月27日起,全新改版,全新内容的央视纪录频道还在每晚的19:02分《9视频》时段进行17首音乐故事作品的大屏展播,次日03:24分、07:43分、16:38分进行重播,将此次全媒体活动推向高潮。一直以来,《沂蒙山小调》作为中国最为优秀的民歌代表之一蜚声海内外,被世人传唱。此次,代表山东临沂参展的音乐故事作品《沂蒙山小调》特别以“嵌入式真人秀”音乐故事探访的形式,根据歌曲当年的创作人员采访,以及多年来在沂蒙大地上涌现的沂蒙精神传承代表人物的真实故事为创作蓝本,彰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沂蒙精神的传承不息。
揭开《沂蒙山小调》背后故事 唤醒革命老区红色记忆
音乐故事作品《沂蒙山小调》,便以《沂蒙山小调》第三代传唱人宋守莲的质朴歌声开篇。歌曲充满了山东民歌质朴和醇厚的特点,每一句婉转悠扬的曲调都体现了沂蒙山区的美好景致,也一下子把大家带入那段难忘的历史。
众所周知,《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此次故事整体以“嵌入式真人秀”音乐故事探访的形式,由来自临沂的中国青年影视演员郭晓东回到家乡,回到《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体验沂蒙精神,通过走访词曲作者阮若珊、李林的战友、抗大老兵傅泉等相关人员,揭开歌曲背后的故事。据傅泉透露,“原来的《沂蒙山小调》不叫作《沂蒙山小调》,就叫《反对黄沙会》。创作的过程就在白石屋村,阮若珊写词,李林作曲,他们两人就给部队,给老百姓来教唱,这一唱就都传开了。”
因为这首歌,人们总要想到这片红色的土地;也因为这首歌,人们不会忘记曾在这片土地上抗争到底的先辈。在故事的讲述中,摄制组不仅利用镜头语言和当事人的讲述,让更多人真切地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同时还通过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革命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地的取景拍摄,展现出山东临沂地区人们淳朴的民风,唤醒关于革命老区的红色记忆。
一“城”一“歌”血肉相连 新时代沂蒙精神代代传承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是一首歌和一座城血肉相连的情真意切。事实上,地理上并没有一座山叫做沂蒙山,它是蒙山山系与沂水流域结合在一起的统称,它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也诞生了一座名为“沂蒙精神”的美丽家园。而作为沂蒙山区最重要的城市,临沂便在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中,将这种“沂蒙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片中,摄制组以代村社区为例,讲述了它从过往的贫穷落后,在“时代楷模”、乡村振兴杰出代表王传喜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的故事。同时,“沂蒙母亲”王焕于孙女于爱梅、全国十大爱心企业家徐军、中国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庞玉坤、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牛庆花、沂蒙新红嫂朱呈镕等临沂市各行业代表人物在具有沂蒙精神传承代表性以及突出行业代表工作特征的地标处,一起合唱《沂蒙山小调》并讲述对家乡的热爱,展现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
演员郭晓东在片中说到,“一首歌代表一种精神,代表一种寄托,甚至代表一种自强不息的生命力。”《沂蒙山小调》这支音乐作品充分地向观众传递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也彰显了在沂蒙精神影响下的临沂新风貌。一座城市因为曾经的奋斗,留下了红色的传统,这种传统又在新的时代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北京爱上、山东海看总分平台和龙视天下公司携手打造了此次音乐故事作品《沂蒙山小调》,旨在反映临沂的发展、山东的变化和祖国的强大。《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全媒体活动充分彰显了总局、总台和各地方广播电视台巩固壮大IPTV舆论阵地的信心和决心,也体现了IPTV总分平台团结一致、联动贯通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件件品质力作,让我们期待《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更多优秀的音乐故事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