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的啼笑姻缘体现的真善美(张恨水啼笑姻缘)
"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堪称高产作家,一生著作达3000万字。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啼笑姻缘》》和《金粉世家》,这两部小说代表了张恨水创作成就的最高峰。其中被改编为影视剧和再版次数最多的,莫过于《啼笑姻缘》。
1930年,《啼笑姻缘》在《新闻报·快活林》连载,引起了一阵阅读的热潮,连带着报纸的订阅量都上升了不少。不光在章回老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且也让新文艺界刮目相看。须知,当时以胡适、陈独秀等为先锋的新文艺,不遗余力地批判旧文艺,势同水火。能同时得到两方读者的青睐,不能不说是对作品莫大的肯定。
之后,这部作品一版再版,并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戏曲、舞台剧等艺术形式。直至今天,仍然魅力不减。《啼笑姻缘》作为一部爱情小说,无论从故事架构,还是从人物塑造,或者矛盾冲突等方面,较之当下一些热门的影视剧故事都毫不逊色。
应该说,《啼笑姻缘》具备了一个好故事所应该具有的元素。这些元素的植入,无疑可以穿透新旧文化和时光的隔阂。
1. 多角恋爱VS至纯真情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才子佳人式的爱情纠葛,不管是旧时还是当下,都是让人喜闻乐见的。所以题材的讨巧,也是《啼笑姻缘》得以受欢迎的基础。富家少爷樊家树先后与江湖侠士关寿峰之女关秀姑、卖唱少女沈凤喜、富家女子何丽娜相识。三人皆爱恋樊家树,而樊则只钟情于凤喜一人,于是自然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
在当下的影视剧中,爱情永远是不可或缺的戏份。戏不够,爱来凑。即便不是爱情主场,往往也会打一个擦边球。人们天性喜欢扯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正因为现实生活大都平平淡淡,了无趣味,所以才需要在这种纠结中寻找代入感。
显然,《啼笑姻缘》并没有为了纠结而制造纠结,对人物作出脸谱化的处理。而是在其中糅进了至纯的真情,从而使这场爱恋中的每个人物都形像饱满、真实可信。
樊家树虽是富家少爷,但胸襟开阔,毫不拘泥于阶层间的隔阂。他与唱大鼓书的少女沈凤喜、关氏父女虽身份、地位有别,然而他却不以为意,均以平等态度相处。
对于沈凤喜,他看中的不止是美貌,也不是简单浅薄的占有,而是倾注了一腔火热的真情。他提出要供沈凤喜读书,是想拯救她的灵魂,帮助她跨越自己的阶层。
家树道:"决不是开玩笑,我看你天分很好,像一个读书人,我很愿意帮你的忙,让你得到一个好结果。"
这样设身处地为对方未来着想的心胸,较之单纯的爱情,无疑更为深厚和真诚。
即便后来沈凤喜贪恋富贵嫁给了刘将军,樊家树也不愿相信那是凤喜的本意,而是认定她只是暂时的糊涂。
家树道:"不是我回护她,她已经做错了,就是怪她也无法挽救的了。一个人的良心,总只能昧着片刻的,时间久了,慢慢地就会回想过来的。这个日子,怕她心里不会比我更难受啊。"
之后,他更是请求关氏父女去搭救凤喜。可见他对沈凤喜的爱,绝不止是为了一个好看的皮囊。
另一方面,沈凤喜对樊家树的爱也是一以贯之的,只是被刘将军引诱,在爱情与富贵之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但她心里始终没有放下过樊家树,即便是疯了,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樊大爷"。
至于关秀姑和何丽娜两人对于樊家树的爱恋,前者含而不露,甘愿为樊家树赴汤蹈火;后者则为了樊家树努力的改变自己。无一不是用情至深。即便是那个追求何丽娜而不得的沈国英,只因沈凤喜与何丽娜长得相似,竟将已疯掉的沈凤喜照料了五年。读来令人感慨。
2. 世俗生活VS侠义传奇作为爱情故事,《啼笑姻缘》不但写活了爱恨情仇,而且也充满了人间世俗的烟火气,展示了一副从上层社会到底层生活的众生相。然而,作者的描写却不只是止步于此,而是将故事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融入了许多传奇色彩。其中浓墨重彩描绘的,便是关寿峰父女。
关寿峰是胡匪出身,在官兵围剿下失去了妻儿,无奈和女儿秀姑流落至北平。这父女俩都有一身好武艺,且为人豪爽仗义,完全迎合了读者心目中传统的豪侠形像。
关寿峰偶然间结识樊家树,便一见如故。虽和樊家树身份地位不同,却从不妄自菲薄,而是不卑不亢、磊落光明。樊家树母亲生病回家探亲前,将沈凤喜一家托付与他,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当凤喜被刘将军掳走后,面对荷枪实弹戒备森严的刘府,关寿峰毫不畏难,召集众徒弟冒险救人。显示出了一诺千金的豪侠本色。
在搭救沈凤喜的时候,关寿峰的徒弟虽然都是羊屠夫、吹糖人的、赶大车的贩夫走卒和引车卖浆者,然而却都大隐隐于市,身怀绝技。单见师徒吃饭的一节,就描写得很是精彩:
......他们将酒喝完,都是左手拿着馒头,右手拿着筷子,不住地吃。五十个馒头,沈大娘和秀姑,只吃到四五个时,便就光了......接上切面铺将烙饼拿来......不一会,饼也吃光了......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颇具梁山好汉的风采。至于后来的夜探刘府,个个更是飞檐走壁,身手了得,读之令人心动神往。
再说关秀姑,虽是一介女流,却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假借佣人身份在刘府卧底,不但胆大心细,而且有勇有谋。在凤喜被逼疯,刘将军对自己起了色心之后,设计将刘骗至西山取了性命。侠女形像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后来,关氏父女毅然参加义勇军,从民间草莽英雄变成了抗击日寇的志士,又进一步升华了传统的侠义道。
侠者,正义也,惩恶扬善。
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到《三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读者对于传统的侠义道有着浓厚的兴趣。如同对才子佳人故事着迷一般,侠义故事也给予了普通读者代入和想象的基础。这也正是《啼笑姻缘》得以受到读者欢迎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3. 上层名流VS下层小市民
《啼笑姻缘》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
樊家树出身富贵,来北平求学后暂住陶府。表哥陶伯和在旧政府供职,生活优渥闲适,每日往来的都是所谓的上层名流,樊家树也日日浸染其中。
樊家树不过是一个学生,然而在初听沈凤喜唱大鼓戏时,轻松地就赏了一个现洋。这对于樊家树不过是随便的零钱,然而对沈家来说,却是一项不菲的收入。
姑娘道:"二叔说,有了这位先生给的那样多钱,今天不干了,他要喝酒去。"
后来,樊家树不但供起了凤喜念书,更是负责起了沈家一家子的生活用度。
最能表现上层奢靡生活的,莫过于何丽娜。出身官宦之家的她,食有鱼,出有车,生活奢侈华贵,每日的生活基本上就是约会、吃饭、跳舞。别的不说,光是"一年的插头花,要用一千多元",让樊家树都觉得惊诧不已。
作为生活中的普通人,对于上层的富贵生活都是有着向往和好奇心的。当下的一些影视剧,早一些的如《流星花园》,晚一些的如《小时代》,里面展现出的一些奢华场景和出手阔绰的主人公,虽然有着不接地气的弊病,但却挡不住观众趋之若骛。另外,一些总裁戏、宫廷戏的大热,或许也有这样的因素存在。正因为够不着,所以才神秘,更欲一探究竟。
另一方面,小市民的生活描写给了作品带来了人间的烟火气。
说到底,故事的受众毕竟还是广大的普通人。虽然在书中,樊家树这个富家少爷屈尊降贵和下层贫民结交带很多理想化的色彩,但不能不说,作品对于下层生活的描绘是极为成功的。
书的开头,对樊家树初逛天桥的描写,分明就是一副下层社会的谋生图。
到了那里,车子停住,四围乱哄哄地,全是些梆子胡琴及锣鼓之声。
穿过茶棚,人声喧嚷,远远一看,有唱大鼓书的,有卖解的,有摔跤的,有弄口技的,有说相声的。左一个布棚,外面围住一圈人;右一个木棚,围住一圈人。
以唱大鼓书为业的沈家,每每为生计发愁。得了樊家树的一个现洋便觉得今天可以不用再唱了,继而一家人都格外巴结樊家树。即便凤喜最终嫁给刘将军,也是有其苦处。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孩子,何曾见过刘将军允诺给她的那些富贵荣华!一句话,明显是穷怕了。
再说关寿峰,虽是一代豪侠,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生了病无钱医治,只能卧病在家硬捱着。好在偶然间樊家树到访,方才送到医院治疗。
上下阶层的差别,泾渭分明。陶伯和的管家刘福,得知樊家树和关寿峰父女交往,于是暗自将关氏父女赶走。樊家树将与沈凤喜、关氏父女交往的事瞒着表哥陶伯和,也是表明了这种阶层差别的难以逾越。
作品中,一方面显示出了对上层社会的厌恶和批判,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对底层市民生活的同情和赞颂。作者努力地想在这两个阶层之间搭上一座桥梁。樊家树结交关氏父女、沈凤喜一家,何丽娜为了樊家树努力改变自己的奢侈生活、平等的对待沈凤喜及关氏父女,无一不是这种努力的体现。这样的设置,固然有其理想化的一面,然而在作品中却毫不生硬,人物性格鲜明可信。
下层小市民生活和上层名流生活两相对比,而又时时交融,描写真实自如,显示了一副旧北平的世俗生活图。
结语:自然,一个好故事应该是多种元素的结合。爱情,浪漫,惊险,阴谋,悲剧,侠义,无一不是令人阅读下去的动力。一个好故事更要有真情,有批判,有纠结,有希望。
《啼笑姻缘》正是如此。如一个优秀的女子,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从书中,既可以欣赏才子佳人,又可以窥见市井生活和时代风云。读得见爱情,品得了纠结,窥得见侠义,想得到刀光剑影,看得见人间正道。多种元素糅合在一起,而又毫不拖泥带水,转换自如。我想,这正是《啼笑姻缘》始终受到读者青睐的部分原因所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