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一起周游世界(手牵手我们共享世界)

“手牵手,我们共享世界,是因为爱,连接了你和我,明天会更灿烂,当我们团结一心,牵起我们的手,我们共享未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牵手一起周游世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牵手一起周游世界(手牵手我们共享世界)

牵手一起周游世界

“手牵手,我们共享世界,是因为爱,连接了你和我,明天会更灿烂,当我们团结一心,牵起我们的手,我们共享未来……”

9月27日,这首由在华中外青年共同创作的歌曲《我们共享同一个世界》在北京世纪剧院唱响,来自全国30所院校和39个国家的100多名中外师生代表齐聚一堂,用歌曲唱出传播团结、和平、友爱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年心声与梦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共享世界、共建未来,自今年7月“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开展以来,在共青团中央的发起、组织下,各地院校结合实际积极行动,组织在华留学生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园区等城乡基层,与中国学生结队开展专题调研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执政理念,切身体验新时代中国发展速度,实地观察、聆听中国故事。

据统计,活动期间共有来自79个国家的500多名中外大学生参加实践周。

今年7月,浙江大学美国留学生王力随学校实践团队去了贵州遵义,这是这名来华两年的美国青年第一次前往中国西部。

“中国西部乡村的小康社会该是一幅怎样的美好画卷?”前往遵义前,王力心中存着疑问,希望找到答案。

在遵义的一周时间里,王力走过湄潭县的山山水水,实地感受着中国西部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在偏岩塘村,我们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接待,他们都很友善。一位村民伯伯告诉我们,‘近年来,这里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王力说,在田家沟村,他走访了十谢亭、幸福桥和感恩井,听着村民哼唱小调“十谢共产党”,真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小康社会美好画卷的答案找到了,但王力还在找寻答案后面的原因。

在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王力第一次听说遵义会议,也学到了一个新的名词“长征精神”。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展出的一件破旧的红军军装,给王力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从这件军装可以看出当时红军的条件很艰苦,装备很简陋,但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仍然尽力帮助人民,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我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立场。”王力感慨道。

湘江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些长征路上的故事深深震撼着王力,在他看来,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革命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今天的中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这种精神密不可分。

这样的故事和精神同样吸引着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的乌克兰留学生茉莉。

当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时,茉莉深感意外:为什么一个党是在一条船上诞生的?

9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茉莉第一次聆听了这段传奇故事。茉莉说,如果她将来做了教师,一定会把这些精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是了解中国的最好途径。

今年7月,茉莉随学校实践团队开展了主题为“体悟乡村振兴,感受中国科技”的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寻访活动。3天时间里,他们参观、走访了南京春景园生态农业基地、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

在南京春景园生态农业基地,茉莉遇到了一名返乡创业青年。茉莉说,那名创业青年在基地种植水果、养殖家禽,带领村民致富,“他特别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这份工作骄傲。他还为村里的孩子建立了游乐场所,这令我特别佩服”。

9月初,东南大学组织“立足城乡看中国”盐城之行实践周活动,该校学生李轶和巴基斯坦留学生迪拉全程策划并参与这3天的实践调研。在北京交流营期间的分享会上,李轶和迪拉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为在场青年学生介绍了他们实践周的收获和心得。

3天时间里,东南大学实践团参观、走访盐南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新四军纪念馆、盐城智能终端产业园等地方,从高新科技发展、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角度去了解盐城“向海发展、绿色转型”之路。

迪拉说,盐城市佳富村、花吉村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的中国农村,自己亲身体会到中国近些年来乡村振兴的成果。

“刚到花吉村时,我都不敢相信那里是农村。村民居住在宽敞的房屋里,村里还发展起了特色向日葵产业,夏天向日葵盛开,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等向日葵成熟后,又可以用葵花籽制作各种食品。”迪拉感叹道。

而在佳富村,迪拉看见村民都住上了“白墙黛瓦、竹篱花香”的新房,村里还建了垃圾集中回收点和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佳富村的新房上装的瓦片是一种发电瓦,每年给每户村民带来2000元的收入,既节能环保,又增加收益”。

“通过这次参观,我切实感受到中国的乡村正在一步步走向振兴,这也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民主治理。花吉村口设立的议事亭,就是最好的体现,借着‘有事好商量’的风习,村民的不少烦心事通过协商就可以解决。”迪拉说。

对此深受触动的迪拉坦言,中国在传承优秀精神方面一直是佼佼者,值得他学习。

一路同行,李轶对于留学生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对于留学生都是‘概念化’的想象,交流很少,但几天同行,大家彼此分享,才发现他们有些地方对中国的了解甚至比我们还透彻,他们对中国的肯定令我们产生共鸣”。

今年6月,主席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回信中表示:“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王力说:“贵州之行便是百闻不如一见,我要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把我亲身经历了解到的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介绍给更多人。”

而今,随着“中外大学生实践周”的开展,来自多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有机会走进中国的城市、乡村、企业等,去认识一个更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