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分享会(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一.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一位挪威籍世界级的作家,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小说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

乔斯坦·贾德擅长用对话形式述说故事,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1991年出版了他最著名的小说《苏菲的世界》立刻享誉全球,被翻译为五十三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三十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苏菲的世界》,情节跌宕起伏、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于个人生命、於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成为了哲学的入门级读物,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二. 内容概述

全书以14岁少女苏菲和同学乔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起讨论机器人开篇,逐步带着读者进入了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慢慢的,等苏菲走到家中花园时,意外发现自己收到了两封来自黎巴嫩的神秘信件,还有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信件上分别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署名是一个叫做艾伯特的神秘哲学老师。在那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写着“请苏菲转交给席德”。

席德是谁,艾伯特又是谁,苏菲看到这些一筹莫展。但“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两个问题深深吸引住了苏菲。出于好奇心,苏菲开始去思考,去探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从而揭开了苏菲哲学探索的奥秘。然而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神秘的来信,世界如谜团一般在她眼前逐一揭开。对于这些谜团,苏菲原本打算靠着她那储备的知识,去一一解开里面的奥秘,找到席德这人,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勃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等等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感觉到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弃。

在神秘的哲学老师艾勃特一点一滴的引导下,苏菲开始进入了哲学世界的大门,找寻席德的过程,好比一场推理的侦探剧集。全书主要围绕三大哲学历史时期,首先是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古文明哲学时期,其次是以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法国思想家笛卡尔为代表的现代哲学时期,最后是以倡导历史进程演变观点的德国音乐家马克思为代表的行动哲学。艾伯特围绕着三大哲学历史时期的不同思想,仿佛带着苏菲逐步打开了三道哲学历史发展时期的大门。

第一道大门,跟随古希腊三巨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了解到了哲学的浩淼精髓。苏格拉底,一个更像朋友一样的哲学家。如果你能回到古希腊时期,就能看到雅典广场常常站着一个大肚子凸眼睛的怪人,动不动就拽着身边走过去的路人开始聊天,他就是苏格拉底。第一道大门源于他的哲学信仰:理性主义。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方法,有的人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触碰到的世界,这些基于感官体验去理解世界的简称为经验主义。相反,有很多人相信只有人的理智才能正确认识这个世界,这就是理性主义。著名的古希腊“三巨头”,哲学思想依次增强,告诉我们理性是存在的,但是理性是在我们感官体验之后才产生的。了解到了这一点,第一道大门打开了。

第二道大门,经过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洗礼,时间进入到了阴暗残酷的中世纪时期,之后为了重新觉醒古希腊思想,时间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发展到17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他被称作是现代哲学之父,“我思故我在”的提出者,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伴随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时期,哲学思想来到了现代哲学时期。笛卡尔指出,当他在怀疑时,他必然在思考,那么他必然存在。也就是所谓的“我”,内心的小我,这要比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一切事物都更真实。“我思故我在”,换句话可以理解为“我想,所以我是”。之后从笛卡尔到康德,再从康德到黑格尔,艾勃特和苏菲在讨论过程中,最终还是回到“存在”这个永恒的哲学主题

跨过了哲学发展重要的理性哲学和现代哲学时期,哲学历史大门打开了第三道大门———行动哲学时期,一个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家———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相信,支撑上层建筑的柱子树立在一个三层台阶的基座上,分别是“生产条件”、“生产工具”、“生产关系”。马克思相信,三个台阶加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独特的“生产模式”,而这个生产模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政治面貌和意识形态。

正当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艾伯特讨论最关键时期,席德收到了苏菲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给席德的十五岁生日,爸爸赠。她打开包裹,里面有一本叫做《苏菲的世界》没有的讲义夹,翻开第一章,上面写着:14岁的挪威少女苏菲放学回家了,一边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乔安聊着机器人的问题。等到她走到家里花园,发现了一封明信片,上面写着:苏菲收,请代转席德……而后,席德出现了,原来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勃特为庆祝女儿席德15岁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

最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艾勃特的提示下,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艾勃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在忠实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他们开始了向艾勃特少校提出了抗争。在在苏菲15岁生日庆典上。在他们的努力下,书中世界渐渐扭曲了,变得古怪而难以驾驭。最终,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艾伯特和苏菲莫名的逃出了书中世界,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三. 读后感觉

乔斯坦.贾德所著的《苏菲的世界》通过对话叙述描写,给我们构建一个环环相扣的多重宇宙世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方面给我们讲述了哲学历史时期的不同思想,成为'哲学入门级读物,另一方面用故事制造悬疑引人入胜,感觉更像推理悬疑小说。

前后两遍的阅读,让我感悟出以下几点认知:

第一,对任何事物要保有一份童贞好奇之心,对待新鲜事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正是因为苏菲对“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产生了好奇,引发了思考,才开启了一段神奇的哲学之旅。

第二,对待事物要树立一种全新的批判性思维。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具备独立思考、自由意志、不走寻常路、勇于颠覆创新、敢于反对质疑的思维。哲学发展的道路,其实可以理解为不断对前人思想进行颠覆,不断质疑前人思想,并提出自己思维的新旅程。

第三,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小成功靠聪明,大成功靠智慧,超大成功靠本能。只有不断突破自我内心的小我,保持觉知,释放内心能量,转化为智慧情绪,树立正确的信念,才可以将成功升华为大成功。

第四,对待任何人、事、物来说,始终要保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恩典、宽恕、忏悔、祝福所有人、事、物。

第五,世界万物看似平凡简单的事情,往往都会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哲学来自生活,哲学思想通常也是生活经验积累的总结。所以小道理,也有大智慧。

第六,人生之路需要自己去走,不要刻意去掌控任何人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信念,智慧情绪,走属于自己的正确人生之路。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分享会(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