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

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为东汉襄阳侯习郁所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襄阳史上最早的园林建筑。在中国郊野园林史上,习家池被奉为鼻祖,具有重要地位。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此建造府第时,引白马泉凿池养鱼,于池中筑钓台,地侧建馆舍,列植松竹,作为游宴之所。2012年以后进行过大修。这里背倚岘山,群峰环抱,前望汉水,风帆隐现,远眺鹿门,山色苍然。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2)

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在此饮宴,并取汉初郦食其自号“高阳酒徒”之意,改名高阳池馆。

东晋时,习郁的后裔习凿齿读书于此,并在附近的谷隐寺著成《汉晋春秋》一书,因而使此池益负盛名。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3)

这两个大小水池便是著名的习家池了。这两个小池分别叫“半规池”、“溅珠池”(照片右侧)。“白马泉水被引入到稍大池“溅珠”中,作为饮用:然后进入“半规”池中,用来洗涤,为清同治年间,襄阳知府方大堤所修。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4)

而第三个大水塘用来养鱼,有亭台一个,作为钓鱼台。溅珠池与半规池通过地下的通道与山上的白马泉相连,使得三个池的水可以相互流通,三个池子大小不一,功用各异。水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自然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幽远的境界取胜。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5)

这是没有修缮时的泉水出口。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6)

游览习家池,第一是看她的水。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7)

第二是看他的树,半规池边的国槐已经800岁了。古代,槐官相连,所以槐树在中国古代又是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习家池的这棵老槐树不仅仅代表了习家池悠久的历史更是暗示了习氏书香世家和贵胄的地位。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8)

园中到处是参天的大树。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9)

第三是看她的秋色。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0)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1)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2)

第三是看她的建筑,完好、高大上的全是2012年以后修建的汉代建筑。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3)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4)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5)

第四,最核心的是观看习家祠堂。祠堂位于习家池的西北方向,北靠凤凰山,东南面临汉水。习氏宗祠主体两层,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建筑面积1953平方米,建筑呈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依次布局有牌坊式门楼、戏楼、拜殿和祖宗殿,两侧分布有看楼和厢房。建筑为明、清时期襄阳民间风格,朴实精致,并利用砖雕、石雕、木雕和彩绘等手法进行装饰,充分体现了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极富旅游观赏价值。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6)

习氏宗祠内修建的雕梁画栋,这种进口红木从东南亚买回来的,光是两扇门就用了近800斤木料,这种木材可百年不变形、耐腐蚀。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7)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8)

襄阳侯 习郁之灵位  习郁,字文通。襄阳人,融子。初为侍中。  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襄阳宜城辖地),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刘秀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习郁就在苏岭山建立神祠,刻二石鹿于祠前神道两侧,百姓称之为鹿门庙,苏岭山从此改称鹿门山。  他在襄阳岘山南,依照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旁有堤,种有竹、楸、芙蓉、菱、芡覆于水面,人称习家池。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19)

习凿齿,字彦威,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东汉襄阳侯习郁之后人。习凿齿多才多艺,少有志气,博学-,以文笔著称,谈名亦称著一时。与清谈之士韩伯、伏滔相友善。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襄阳耆旧记》是中国最早的人物志之一。《汉晋春秋》亦为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

初为荆州刺史桓温的别驾(有「刺史之半」之称。)桓温北伐时,也随从参与机要。后桓温企图称帝,习凿齿著《汉晋春秋》以制桓温野心。因忤桓温,迁为荥阳太守。不久辞职归乡。习凿齿亦精通佛学,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亦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深远影响。前秦苻坚攻陷襄阳,将凿齿和道安法师二人接往长安,说:“朕以十万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因习有脚疾,故称半人)”后襄阳为晋室收复,习凿齿被征以国史职事,未就而卒。习凿齿有三子:习辟强、习辟疆和习辟简。其中长子习辟强,才学有父风,元兴元年位至骠骑从事中郎。见《晋书.习凿齿传》)

习家池所属的习家人于五代时因故迁出襄阳,以迁入江西一支发展得最为繁衍,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已寓居江西数百年的习姓一支又迁回襄阳城南的习家沟,直至今天。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20)

习珍,襄阳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先主刘备时曾任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荆州大军攻打樊城时,被东吴吕蒙袭取荆州。当时唯有习珍据城不降,被困月余,直到箭尽粮绝,拔剑自刎而死。

襄阳余家湖具体位置(襄阳城南-------习家池)(21)

在习家池可思古追今、可赏秋拍照、可戏水观鱼、可在密林中发呆、可在花丛中追蝶、可在树荫下野餐,谈古论今其乐融融,很快,一天就过去了………

(作者小记:菩提心,刚退休的小老头,麻醉科主任医师,老家枣阳市,但在襄阳工作生活40年,对襄阳怀有深厚情感,所以在闲暇之时用相机、手机和文字记录下襄阳的历史、回味历史、品味现在、憧憬未来。也可以在医学或麻醉应用方面为朋友们答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