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奇僧姚广孝神秘莫测(大明第一谋士姚广孝)
他家境殷实,世代行医,街上偶遇一位得道高僧,看其被众星捧月,便不顾家人反对扔下书本,毅然出家。
他聪明伶俐,钻研佛法,几年之内就学有所成,成为高僧后却又嫌佛法教导人淡泊名利,拜了一位道家的师傅学习阴阳八卦权谋之术,结交名士。
他大器晚成,在太平盛世劝说当时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出谋划策,帮助燕王朱棣一举夺得了天下,朱棣成为明太祖,他成为宰相。
他身为宰相,入朝为官,却不还俗,视钱财和美人如无物,府邸不要,久居寺庙,除了上朝,永远都是一身黑色僧袍。
他用三年时间重新编制明朝第一才子编制失败的《永乐大典》,文学造诣之高让人瞠目结舌,晚年还担起了保护佛教之责,整理了《道余录》,为佛教做出了贡献。
这位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被世人称为“妖僧”的“黑衣宰相”的姚广孝究竟是何许人也?
明朝建立,姚广孝出家历史上蒙古铁骑曾西征至欧洲的波兰、匈牙利等国家,直至多瑙河流域,南征曾攻打至非洲边界,这样打下去,攻占世界也不是不无可能。
可惜战役的最后却因蒙古大汗蒙哥的死亡,使得攻打到欧洲以及准备攻打非洲的蒙古大军紧急撤回草原,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
这次汗位之争,导致蒙古帝国分裂成四个大汗国和我们熟知的元朝。
元太祖忽必烈是前大汗蒙哥的弟弟,他挣得蒙古最高统治权后开始推行“汉法”,这种主张引起了蒙古贵族的不满,导致四大汗国先后独立,直至元宗时期才承认元朝为宗主国。
元朝时期实行“蒙汉异制”,汉人的地位极低,如汉人只要打伤蒙古人就要判死刑,可蒙古人打伤汉人却只需要罚一些银子,这样不公的例子比比皆是。
汉族人在这样的压迫下,起义只是早晚问题,这场起义成就了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从和尚变成了起义军的一员,最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主角“姚广孝”就是明朝的宰相之一,那么他“黑衣宰相”和“妖僧”的绰号究竟又是因何而来?
姚广孝生在风景秀丽的江苏吴县,他家中世代行医,父亲医术高明,很受当地百姓爱戴,他的家境殷实,哪怕子承父业或什么都不做也可潇洒地渡过一生。
姚广孝与一些花天酒地的公子哥不同,他从小就埋头苦读,如若一直下去,考取功名也说不定,可十四岁那年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天,姚广孝在大街上闲逛,偶然间看到一位僧人在众人的拥簇下前行,那场面简直比大官员回乡还要威风,既然当和尚比读书当官还有出息,读书就显得用处不大。
回家后的姚广孝直接剃度出家做了和尚,道衍也成了他的法号。
出家后的姚广孝如在家一般上进,只是研究的东西变成了佛经,仅用了几年时间,聪明伶俐的姚广孝在佛法上便有所成就。
可哪怕成了高僧他也并不满足,佛家一直在教导僧人淡泊名利,远离世俗,这和姚广孝出家当和尚的初衷大不相同。
年纪轻轻的姚广孝也是大胆,直接以僧人的身份拜了一位道家师傅,佛家和道家虽不是势不两立,但任何信仰保持专一都是最基本的,两个人当时的举动都可谓是惊世骇俗。
这位道家师傅也是个奇人,他作为道士研究的不是修仙问道,而是钻研阴阳占卜、天观测文以及权谋之术等。
要知道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主张的可是天赋人权,之后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封建迷信虽有所改善,但只要精通天文卜卦之类,在朝堂谋个一官半职也不无可能。
姚广孝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些年他游山历水,考察风水,理论结合实际,将古今奇闻异事读遍不说,还结交了很多名士。
可等到姚广孝真在权谋、风水等方面有所成就的时候,他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那时大明王朝已建立了十几年,天下一派祥和之气,想推翻统治难不说,失败了更是杀头的大罪。
四十几岁的姚广孝还是抑郁不得志,心里也难免丧气,恰好此时,姚广孝遇见了袁拱,他看见姚广孝时神情激动,拉着他给他算了一卦,可这挂占卜完后,却令袁拱大惊失色。
原来姚广孝是好斗成性、天性嗜杀的面相,袁拱说其必定会是下一个刘秉忠,而刘秉忠恰好辅佐元太祖忽必烈登基的功臣。
听完这一番说辞的姚广孝,心里顿时士气大增,而他的机遇不久便来了。
入燕王朱棣门下明太祖朱元璋统治的第十八年,历史上有名的马皇后去世,帝后生前感情深厚,明太祖朱元璋能得天下更是少不了马皇后的功劳。
为了爱妻在死后享福,明太祖朱元璋便派遣自己的次子燕王朱棣挑选僧人,为马皇后做法事。
马皇后的死成全了姚广孝和燕王朱棣的相遇,那时的朱棣是明朝的燕王,两人的相遇似乎是是命中注定,也是互相成全。
姚广孝非常大胆,他对燕王朱棣说只要让他入门下,他将来一定送燕王朱棣一顶白色帽子。
燕王朱棣是何等聪慧,知道姚广孝话里的意思是助他登上天子之位,就这样姚广孝拜入了燕王朱棣门下。
四十几岁的姚广孝跟着燕王朱棣去了北平,成了庆寿寺的主持,而他每日除了寺庙的工作,做的事情就是劝说燕王朱棣造反。
那时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当政,明朝的法制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当时的太子是燕王朱棣的大哥朱标。
可惜最后朱标英年早逝根据当时的立法嫡长子死后要传位给嫡长孙,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直接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登基后称建文帝,燕王朱棣这时尽管被姚广孝劝说了多年,却也还是没有做出什么造反的实际行动,其中原因有二。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几个儿子,都被明太祖朱元璋派往各地做藩王,明太祖朱元璋此举本是为了朝堂稳固,认为国土各地都是朱家子孙,朱家就不会失了天下,可明太祖的这一举动却为明朝的内乱埋下了隐患。
其次,古代认为造反是违反正统,会失去民心,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燕王朱棣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
其实如果建文帝朱允炆不“作死”,也许燕王朱棣真的会当一辈子的燕王。
成了皇帝的建文帝朱允炆,帝位坐得并不安稳,王叔们在各自的领土上拥兵自重,很多更是战功累累,深得民心,若是有藩王起兵造反,这江山易主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建文帝朱允炆决定“削藩”,当时的建文帝朱允炆身边有两位臣子,秦远和方孝孺分别对“削藩”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秦远觉得“擒贼先擒王”,应该从最强的开始处置,可方孝孺却觉得应从弱的来,采纳方孝孺建议的建文帝朱允炆先后将几个实力不强的叔父贬为庶人。
燕王朱棣是这些藩王中实力最强的,他看出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意图,对于这位“好侄儿”他真是恨得牙痒痒,有权有势的王爷被贬成为庶人和死了有什么分别。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举动可谓是为燕王朱棣的造反加了一把火,此种情况之下又有姚广孝坚持不懈地劝说,最后燕王朱棣举兵造反,造成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说起“靖难之役”,还有一个小插曲。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前夕,黑云压城,暴风雨来临,大风刮起了燕王府的瓦砾碎裂在地,那时瓦砾碎裂是不祥之兆,若是传出去军心和士气也都会受到影响。
燕王朱棣因为此事心中不禁有了胆怯之意,心想这可能是上天不让他反,他执意要反可能会落得个斩首的结局。
此时姚广孝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说这是吉兆。
因为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王府府顶用的是青瓦,皇帝住处用的却是黄瓦,青瓦碎裂,且不失寓意着上天要让燕王用上黄瓦。
姚广孝的这一说辞,不但稳住了燕王朱棣造反的心思,也稳住了军心并振奋了士气。
燕王朱棣出兵之后一路向南,攻到济南之时却是久攻不下,这时姚广孝为燕王朱棣献了一计策,让燕王朱棣避开正面进攻,而是绕开朝廷大军实行迂回包围之术,直取南京。
燕王朱棣能登基成为明朝的明成祖,姚广孝绝对是有大功之人,此时的姚广孝终于一展抱负。
黑衣“妖僧”,入朝为官姚广孝为明成祖朱棣得了天下,而明成祖朱棣也没有亏待了他。
出家之人本讲究忘记凡尘俗世,从此没有名字,只有法号,姚广孝出嫁之前的名字叫姚天禧,明成祖朱棣为其复姓为姚,赐名为姚广孝。
正常人为明成祖朱棣辛苦了这么久,为的不过是功名利禄这四个大字,明成祖朱棣本想让姚广孝还俗、还要赐给他宅院、美人,都被姚广孝“不识好歹”的拒绝了。
姚广孝说了自己只想当个和尚,要是换了别人这样驳明成祖朱棣的“面子”,早被生性残暴地明成祖朱棣斩首了,可姚广孝却是个例外。
明成祖朱棣最后让姚广孝担任自己的宰相,还让他担任自己儿子亦是当时太子的老师,明成祖朱棣的这些举动都足可见他对姚广孝的重视。
尽管被封做了宰相,姚广孝平时还是在寺庙中居住,穿着一身黑色僧袍,只有在上朝的时候才会身着朝服,这便是“黑衣宰相”的由来,那姚广孝另一个称呼“妖僧”又是因何而来呢?
“妖僧”这个称呼和姚广孝的三个预言分不开关系,而这三个预言在当时及后世都得以实现。
第一个预言:“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于陛下”。
预言对应了明太祖朱元璋立了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太子英年早逝,后传位给嫡长孙朱允炆,却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成就了明成祖朱棣的大业。
第二个预言:“龙战于野,血色玄黄,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
预言的前半段对应了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个人为了皇位相争了多年,进行内斗。
可预言的后半段却是没有应验,因为朱高炽扮猪吃老虎得了皇位之后,并没有“溅血禁中”,而是念及兄弟之情,留下了朱高炽和朱高煦的性命。
第三个预言:“白龙鱼服九年,亢龙有悔,堕于地,又溅血禁中,仇杀无尽无期”。
语言中的“白龙鱼服九年”,对应了明英宗朱祁镇曾被瓦刺抓走,历经万难,好不容易回到故土,又被自己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囚禁了长达七年之久。
直到后来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才夺回了皇位。
姚广孝被称为“妖僧”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三个预言,可回顾他的生平,其所作之事都与常人不同。
比如世代行医却坚持出家,是佛家弟子却拜道家之人为师,太平盛世劝说燕王朱棣造反等等,难怪被世人称作“妖僧”。
姚广孝最后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二岁,也算是高寿之人,他死后被明成祖朱棣追封荣国公,谥号恭靖。
明成祖朱棣还为姚广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让他以文臣的身份进入了明祖庙,这是臣子之中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得到的待遇。
姚广孝的一生简直是精彩异常,他的三个预言至今也没法用科学解释,也怪不得许多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
至今他的行为依旧充满争议,有人认为他不该在太平盛世挑起战火,有人质疑他身为僧人却不守僧人本分,也有人大为赞赏其才华,对他评价极高。
但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姚广孝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取得了自己认可的成就,他所编撰的《永乐大典》无论在明朝还是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