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昔日的渔村变化(上个世纪的深圳)

众所周知,今天的深圳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内高楼大厦林立,地面车水马龙,特别是市内,要多繁华就有多繁华,全国各地人都往这里挤,做梦都想成为深圳人。然而,在三、四十年前,这里可不是今天这个美丽的模样,当时的模样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一、原始小渔村

深圳昔日的渔村变化(上个世纪的深圳)(1)

懂得深圳这座城市历史的老人均知道,都说深圳原来只是一座小渔村,不知道这张照片到底是不是深圳的,但我想小渔村应该就是这个模样吧!既然是个渔村,自然就是以打鱼为生,房子自然是建在水上的,然而我在深圳十几年,还真没见过小渔村的痕迹。

二、罗湖老东门

深圳昔日的渔村变化(上个世纪的深圳)(2)

据说,30年前的深圳,农田村落分布在深南大道两侧,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毕竟不是深圳本地人。这是东门老街吧!这张照片有点怪,前面是老旧的村庄,后面却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不过在深圳也算不上太怪,前些年这种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因为深圳本地人的老房子不愿拆,所以现代化城市里保留了不少老村落。

三、深圳老车站

深圳昔日的渔村变化(上个世纪的深圳)(3)

八十年代初期,深圳火车站因遇台风暴雨而积水,影响人们的出行。深圳火车站与香港仅一河之隔,是深圳和香港铁路的主要通道。到今天为止,深圳还是没有解决积水的问题,每逢下雨都会被水淹。这是深圳这座城市的一处硬伤,每年都是如此,没有哪一年不发水灾,只不过大灾小灾而已,水灾每次都要损伤不少小汽车。

四、深圳老蛇口

深圳昔日的渔村变化(上个世纪的深圳)(4)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建设中的蛇口。那时整个深圳都很落后,搞建设也是从蛇口开始搞起的,所以蛇口名气最大。早期,蛇口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老深圳人的印象中,貌似蛇口就代表了深圳一样,加上改革开放初期,由邓公亲自题词的“时间就是金钱”,这块招牌也是率先竖立在蛇口的,这样则更加重了蛇口就代表深圳的威力,当然这是早期的情况,随着罗湖、福田和南山的接续发展,深圳一路向西,现在又轮到了宝安前海,以后会不会转向于光明,我们拭目以待。

五、原始深圳河

深圳昔日的渔村变化(上个世纪的深圳)(5)

这是一张翻拍的照片,原照片存放在渔民村村史博物馆里。从远处看,就像内地农村的农田,有河流、有池塘、有稻田。照片上显示的是上世纪的深港分界河——深圳河,真的不敢想象,过去的深圳竟然是这副模样。现在的深圳河可不是这个模样,繁华多了,河两边高楼大厦林立,俨然已是大都市的格局。

六、深圳老渔村

深圳昔日的渔村变化(上个世纪的深圳)(6)

这也是一张翻拍的照片,原照片存放在渔民村村史博物馆里。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渔民村(深圳),私搭乱建盖满了“握手”楼、“亲嘴”楼。实际上深圳现在的村中房也有很多是这样的,间距很近,住在里面非常不方便,说话声音大了都会被隔壁楼房人听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