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味道就是最简单的陪伴(传递温暖也表达爱)
来源:光明日报
生命之舱:传递温暖也表达爱 ——走近武汉方舱医院
2月5日22时,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开始接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这座“方舱医院”名为江汉方舱医院,床位数1600张。新华社记者 熊琦摄
多个方舱医院,如此大规模地收治病人,在中国尚属首次。
2月10日早上7点,在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轻症患者小李来到这里4天了。他起得比在家里早一些,洗漱完之后,在床边坐了一会儿,护士就送来早饭。吃完饭,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一本书读了起来。
上午10点,来自广西的护士黄婷取了药,跟医生核对无误。来到小李的床边,黄婷询问小李:“好点了吗?”“今天情况好多了,体温正常了。”小李说。黄婷低头看了一眼床头卡,又核对了小李的腕带信息,才把药递给他,叮嘱他按时服用。
“考虑到方舱医院床位比较多,仅送药这个环节,我们规定护士必须核对两次以上。”作为队长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张丽艳说,流程上不能有丝毫马虎。
这几天,武汉的各个方舱医院已经投入使用,不少医院扩容之后,也陆续收治了轻症患者。有人说,面对疫情,这是“生命之舱”,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什么是方舱医院?据专家介绍,方舱医院是为解决当前大量新冠肺炎确诊轻症患者的收治问题,充分利用既有建筑,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建设和改造的临时收治场所,从而实现有效控制传染源、最大限度收治患者的目标。
2月8日,医务人员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查房。新华社发
运转:井井有条 越来越好
凌晨1点多,一阵咳嗽声打破了江汉方舱医院病室的宁静。正在休息的值班医生刘晓春赶紧起身整理了一下防护服后前去查看。17床,一个30岁的年轻小伙儿正用被子捂着嘴,尽量降低咳嗽声,怕惊扰其他熟睡的病人。“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多久了?”刘晓春赶忙问。
“20多分钟了,觉得有点呼吸困难。我看你们忙了一晚上,想自己忍忍不再折腾你们了。”听到这番话,刘晓春一阵揪心。
刘晓春立即叫来同事为他测血氧饱和度,并推来氧气瓶,还开了些药。过了一会儿,小伙子渐渐恢复了平静,安然入睡。
刘晓春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援助武汉江汉方舱医院的医生。与刘晓春一同援鄂的医生吕小燕说,每天每位医生平均照顾80位患者,需要不停地巡视。
下午2点多,连续工作近40个小时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江汉方舱医院负责人孙晖稍微歇了一会儿后,又来到病房给医护人员开会。“医院运转越来越有序,患者状态也越来越好了。比如,这几天网上热传的‘读书哥’就在这里就医,他这种乐观的心态让我很佩服!”
孙晖提及的“读书哥”姓付,今年39岁,老家在湖北孝感,博士毕业后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教。这两天,付先生因为一张照片走红网络,他戴着口罩,安静、专注地阅读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不少网友被他这份淡定、从容所打动,在社交媒体上纷纷为他点赞、送祝福。
“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我和家人都‘中招’了。”付先生回忆,自己开始有些咳嗽、发烧,经CT、核酸检测确诊后一直在隔离。2月5日晚,作为首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治疗。“现在感觉还好,没有发烧,只是有点咳嗽。相信只要配合治疗,自己一定会好起来。”
2月10日是何女士住院的第五天,她显得十分乐观。“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状态,不仅经常看书,还偶尔在病房里跳舞锻炼身体。我会尽最大努力与病魔抗争。”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餐食供应团队专门根据餐饮专家建议设计菜谱,尽量保证多数菜品在一周内不重复,还确保让患者吃上热饭。“后勤保障越来越充分,各类医护配置逐渐齐备,相信很快就会有患者痊愈出院。”孙晖说。
2月8日,从空中俯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全景。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
细节:处处彰显人文关怀
与金银潭医院一路之隔的是武汉客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中南医院神经内科的高永哲正捧着盒饭,来到室外,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吃了几口。“我5号就赶过来了,参与方舱医院的前期规划和建设。”高永哲对记者说,“听说网友对医务人员的精神很感动,我们反而没有这么深刻的体会,工作一忙,没时间看手机,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放在一旁的对讲机,对话不断,“我们需要一些材料,麻烦外面送一下!”“好的,我马上安排!”高永哲拿起对讲机说了一句,他把饭盒一收,戴上口罩,扭头就走去方舱医院室内。
仅用了36个小时,他们就把武汉客厅会展中心改造成了方舱医院。此时,公众非常关心,方舱医院是否安全?来到方舱医院内部,顺着高永哲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十几根直径一米粗的通风管道,大概有七八层楼高。“我们对原有的通风设备进行了改造,请专家论证设计,让场馆内的空气流动起来,必须保证安全。”他说。
通风的同时也要保证患者的舒适性,高永哲介绍,设施非常人性化,进风口送进来的是热风,保证室内能达到10~15摄氏度,同时还在每个床位上专门准备了一条电热毯,保证患者的取暖需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方舱医院给每个患者都发了收纳箱、牙刷、拖鞋等生活物品,这些都是当地政府采购的。与其他医院不同,方舱医院的被褥颜色并不是统一的白色,而是花花绿绿,颜色非常鲜艳。
“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细节,你看,场馆都是冷色调,为了缓解紧张情绪,被褥一定要鲜艳,用的多是暖色调。”高永哲介绍。
类似细节还有很多,“我们设置这些隔断,就是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必须男女区域分开。”高永哲说。
“现在大家的安全意识很高,很多患者担心传染给家人,大部分人都主动过来。”这几天,高永哲了解情况后得出结论,“我之前还担心他们来了生活不适应,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包容性蛮强的。”
要做好细致的服务,对于医护人员挑战不小。高永哲每天的步数在2万步左右,“这几天的工作量,感觉比平时一两个月的还多。”每次医院收治,都要接两三百人,尽管分批开放,他都得带着护士到方舱医院的门口接患者,让他们尽快入院,“怕他们在室外,受不了”。
“大家只看到了里面的医护人员,其实外面的工作人员也很辛苦,每个环节都在有序运转,武汉现在不是空城,很多人在外围默默工作。”高永哲对记者感叹。
心态:积极的态度也是免疫力
“积极的心态是最好的抵抗力。”一名入住方舱医院的网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到,记者对这位网友进行了采访。
“我是湖北人,平时在云南工作,两年没回家了。今年一回来过年,就碰上了这个疫情。”赵坤对记者说,“我是没有症状的确诊患者,1月28日发烧了,吃了药就好了。之后,我老婆孩子也发烧,就去检查,发现双肺感染。”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一家三口身处不同的医院,但在赵坤的文章中没有伤感,反而很积极向上。
在方舱医院,收治的主要是确诊轻症患者,病患往往也都能活动自如,相比在家隔离,方舱医院因为有医护人员可以随时就诊,这一点对于病患有很强的安慰作用。
“你看,一张护士姐姐送的卡片,满满的正能量。”赵坤说。他床头的卡片上写着:“有人抱怨,也总有人在行动,传递温暖,表达爱。”
“我带了笔记本电脑,上午还刚干了点儿活,这又下载了一套会计课程,自学一下吧。”赵坤语带一种湖北人特有的从容。
不过,相对于病患来说,医护人员就不太轻松。已过零点,记者还在等待杨文忠医生。“刚刚洗完澡,吃完饭,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一脸疲惫的杨医生抱歉地说。
49岁的杨文忠,是中建三局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临床经验丰富的他,是第一批加入火神山医疗防疫工作团队的成员之一。才从火神山、雷神山的项目上下来,他就志愿加入了洪山石牌岭方舱医院的医护队伍里。
方舱医院的病患可以轻松笑谈,但是这里的医护人员却不能有半点的疏忽大意。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防护服,在发热门诊与时间赛跑,在病房床前与病魔决战。连续工作数小时,不能喝水,不能吃饭,护目镜因为消毒剂而刺眼,口罩会勒得难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正是他们身上的使命感。
温暖:病友党支部 互帮助康复
记者来到位于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看到场馆外,搭建了数十顶白色应急医疗帐篷,场馆两侧还放置了几十个移动厕所。如今,这里的三个舱已经开放,一共有800个床位。
记者看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医疗队队长马永刚正在忙碌。从2月5日晚上开始,第一批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入住这里。
最近,这里有什么新变化?“刚开始条件不太完善,现在好多了。”马永刚说。回想起前几天,他说了一个小插曲,有的患者来了方舱医院有顾虑,觉得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他主动和患者聊天,“你看我是武汉人民医院的医生,好多专家都来了,你就放心吧。”
马永刚说:“患者们相互之间也会聊天,迷茫和紧张的情绪就很快消散了。”
记者在这里遇到了患者郭刚勇,他正在看书,护士走过去给他送药,记者看到他吃的是连花清瘟胶囊和盐酸阿比多尔片,桌上还放有一剂温热的“新冠肺炎1号方”的中药。
郭刚勇告诉记者:“2月2日我拿到核酸检测结果,已经确诊了,不过症状就像得了感冒一样,就在家自我隔离,2月6日我来到这里治疗,现在症状已经消失了。”
前几天,身体好转的病友,在这里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他笑着告诉记者:“我是党员,担任了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委员,我们发现病友们有一些日常问题需要反馈,如果挨个向护士反映,担心干扰他们正常工作,我们就承担起收集病友需求的工作。”
病友们缺少卫生纸、牙膏和一些药物,党员们分成小组进行手机汇总后向护士们反馈,领完东西后向病友发放。还有排队领饭,也是党员分小组主动承担,党员的参与让方舱医院更加井然有序。
下午4点,记者看到,武昌方舱医院东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兵带着病症好转的病友,一共20多位党员,帮着护士捡拾垃圾,还顺带着宣传医院垃圾分类的知识。如果发现病友的情绪有波动,他们还主动做起疏导工作。
“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点事情,这是党员应该承担的。”郭刚勇拿出手机给记者看微信群,这群年龄不一的党员自发地行动起来,给方舱医院带来更多活力,也让病友们感受到更多温暖。
“有的患者症状已经消失,昨天我们给86个患者做了核酸检测,其中有75个人显示为阴性,明天打算再做一次。”马永刚介绍,按照流程如果显示两次阴性,这些治愈的患者就可以尽快出院回家。
“应收尽收”的措施落地后,相比于前几天,目前他们收治的轻症患者更加精准。马永刚发现,在前期收治的患者中,还有一些症状较重患者被送到这里,因此,每天从这里转入定点医院治疗的重症病例有五六个人,并不都是新冠肺炎加重,还有人是合并症加重,比如之前就患有心梗、脑梗等疾病,病重后他们可以随时无条件地转到定点医院治疗。
不过,让马永刚感到欣慰的是,不少患者心理状态比较稳定,有的年轻人在方舱医院还拿着电脑打游戏。“我们也会提醒,时间不要太久。”他说,患者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如果心理状况稳定,睡眠足,吃饭规律,对于轻症患者的尽快康复有很大帮助。
如记者采访的一位上了年纪的病患所言,在方舱医院的这几天,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希望疫情赶紧过去,我们可以与家人团聚,还可以继续跳起广场舞。”(记者 章正 李盛明 晋浩天 卢璐 李政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