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

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轨道交通方式,参与到了西安人每一天的生活中,西安人对城市未来轨道交通发展充满了好奇和希望,即将于2025年开通的地铁8号线就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线路。这条可以将西安城市地铁收紧的环形线路,从规划到实际施工图成型中间经过了几步?为什么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运量如此大,可以在全国排名前三?

关于这些问题,在9月3日万科·东望营销中心举办的《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贞观TALK活动现场都有谈及。

本期贞观TALK我们邀请到了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专家,从他个人的工作经历讲起,谈到了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种种故事,以及为什么西安城市轨道会是如今这样。

■ 感谢万科·东望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2)

◈◈◈ 本期讲座实录(有删节)◈◈◈

一些关于西安地铁的基础事实

大家好,在开始分享之前我首先想说说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我干西安地铁十年,主要工作经历是参与编制了2016年版本地铁线网规划,主持编制了现在新版的地铁线网规划。

今天我们主题是要说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更清楚地讲,城市轨道交通不是地铁,它指的是我们城市核心区内的公共交通方式,包括地铁、云巴、云轨等各种中低运量的交通方式。与城市轨道交通对应的是我们的国铁系统。西安现在周边通车运行的有郑西高铁、大西高铁、西兰高铁、西银高铁,马上开建的是西延高铁、西康高铁、西武高铁,以及未来要建设的西渝高铁。这八个方向,我们基本上算是完成了。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3)

我主要做城市轨道交通这一块,对西安来说其实就是地铁,也是西安人最关注的交通方式。

西安地铁最早起源于2005年,我们编制了第一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目前为止,一共通车了八条线路共252.6km。包括1号线1、2期,2号线1期、3号线1期、4号线、5号线、 6号线1期、9号线和14 号线(包含机场城际和北客站到奥体中心)。现在在建的共169.3km,包括1号线3期已经正式动工部分。这意味着轨道站和轨道车站的外皮结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该进行轨通,然后是电通,我们说这就是地铁建设的三通工程。2号线2期工程为南北两边的延伸线。6号线2期预计今年年底通车,8号线于2025年通车,10号线1期预计在2025年左右通车,15号线也是2024年通车,16号线将于明年中或年初通车。截至2024年年底,西安将拥有轨道线路共计约422km。

图上蓝线就是目前在建的线路。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4)

422km是什么概念?听到这个数字你可能没什么概念,我可以先说客运量。2021年全国各城市地铁完成客运总量228.6亿人次,西安地铁运营线路客运总量为10亿人次,位居全国第六名。客运中转量我们城市达到了全国第八。对比起来,西安的GDP总量在全国排名最高时大概在二十一名。西安市轨道交通开始于2011年,全国第十三名。我们用了全国十三名的线网里程,全国第十三名的建成速度,运转了全国第六的客运量,甚至客运强度一度排在了全国第四。在没有开通九号线和十四号线之前,西安市客运强度全国排名第一,不含香港。

为什么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强度这么高?可以先向大家展示一个数字。全国各城市地铁平均客运强度为0.63万人次/公里日,西安市为1.1万人次/公里日,我们最高强度是西安地铁2号线,达到2.1万人次/公里日。目前为止,2号线的客流强度是全国第一。

从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从全国来讲,西安地铁的客流量都是非常好的。大家用脚为西安地铁投票,我们从事地铁规划的工作人员很感谢各位每天选择地铁出行。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5)

为什么有的地方人们感觉需要但又没建地铁?

西安地铁客流的之所以这么高,有几个深层次原因。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是我的前辈编纂的西安市城市轨道快速线网规划2005版,将近20年之前编制的线网规划,当时预计总规模为251.8km,由6条主线和1条支线组成。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6)

可以看一下这个图,我们的1号线到森林公园,基本上已经建成了。2号线从北客站到韦曲南也建成了,3号线建成了鱼化寨到港务区部分,5号线其实有一点变化,以前没有考虑创新港,6号线基本上按照规划实施的,9号线也是按照规划实施的,4号线同样。现在的地铁线网几乎就是按照2005版做的。

我和朋友聊天,觉得作为一个地铁人挺有成就感,因为我们所有的规划都能实施。

很多行业规划的实施难度很大,只有规划好也没用,好的规划就是要好的实施。我们地铁线网是好的规划,因为我们都能实施。基本上,2005年版本的规划已经实施了。现在到要看2016版规划的时候了。

地铁规划实施分几个部分,所谓的线网规划,其实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一般2005年的规划展望2013年,2016年版的展望2025年。展望时间长,线网规划大。

线网规划的时间比较长,下面还有建设规划。这就要说到非常专业的名词,大家知道修一公里地铁线路要花多少钱吗?目前最贵的西安地铁8号线,单公里造价为9.1亿元,一般地下线路每公里造价8亿元,高架线路每公里造价5亿元。平均一下地铁每公里造价在7亿元左右。

2018年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业界称为81号文)规定,建设地铁线路的出资比是国家70%,地方财政30%。后来《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业界称为52号文)出来,国家出资60%,地方财政出资40%,这60%指的是低息无息或者有息贷款。我们每一次建地铁都需要上报建设规划,需要国家给批复。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7)

很多人就说,那我们能不能多建设一些地铁线路?

其实地铁线路建设受到非常严格的管控。从81号文到52号文都强调地方财政投入地铁建设的费用比例每年不能超过5%。

2021年西安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大概为800-900亿元。这就可以算出来,西安五年能建设多少公里的地铁线路。我们如果将公共预算收入取整为1000亿元,一年只有 50亿元能用在地铁线路建设上,五年最多能建设100公里的地铁线路。但是我们也有其他办法比如地方通过各种政策,包括地方债等向国家争取。国家在每个城市投入的地铁建设资金是有限的,肯定不是均匀的。

有时候,有一些地方领导问他们那为什么不能修地铁,我想说都是因为修地铁的限制太大了。也有的地方领导会谈到你要把几号线引入新区。

我们在做这轮项目规划,购买了全市居住人口热力图和全市工作人口热力图。我们的人口主要活动在曲江、高新、经开、鄠邑,还有团结南路片区、朱宏路片区、高新三期、咸阳。其他地方基本没人,我们的人主要还是在绕城里活动。

从全市工作人口热力图中可以看出西安的工作岗位在哪里。我们城市岗位主要集中在二号线沿线,高新以及南二环。我再给大家科普一个数字,大家都知道西安市1200多万人,但西安市的岗位比是4:1,也就是说4个居民1个工作岗位,深圳这个数字是多少呢?2.5:1。虽然我们人多,但是我们工作岗位并没有跟上。这也说明了2号线人为什么那么多,3号线到港务区站为什么就没有人。

将地铁引入新区的目的是人,我一看图,人呢?有人说轨道过去了,人就过去了。

我们2020年委托调查公司做了一个问卷,总共派发出去了15万份,问西安市具有购房意愿的居民购房影响因素是什么,当时给出了学校、地铁、工作、环境、医疗、公园、经济几个因素。15万份问卷中有61%的人选了教育,第二名是医疗11%,第三是经济8%,地铁基本上倒数第二名,公园倒数第一。这些题目可能有引导性,但还是能反映出西安人买房第一看教育。人们说轨道过去,人就过去了,这个逻辑不通。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8)

新区发展确实需要轨道,说白了不管什么城区发展都需要。9号线一条客流量多少大家知道吗?平时6万人次,旅游旺季9万人次,客流强度没有达到最低规范要求的0.4。我们国家规定地铁建成三年后,客流最低强度要达到0.4,西安的机场线客流强度在0.05,也就是我们这里14号线每公里一天不到500人。

用这些图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新一版地铁线路的规划,我们认为还是以客流或者服务为核心,还没有扩展到TOD模式。

TOD全名叫公交引导城市发展,我们还没到那个阶段。人们还没吃饱的前提下,也没办法发展下一步。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9)

环线8号线有多重要?

2016版线路规划很重要,8号线之后我们将彻底进入轨道环阶段,还有人问我除了8号线,能不能再来一个环线?

我认为是不行的,轨道交通有一个特性。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有轨道交通。

人一般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你住在高新,有朋友约你去经开区吃饭,开车的话得提前两个小时出发。要预留一些出发时间,道路交通是不稳定交通,很可能遇到拥堵情况。我们把拥堵分为两种,一种是常发性交通拥堵,一种是偶发性交通拥堵。西安人都知道二环车流量比较大,这就是常发性交通拥堵。偶发性就是路上有人的车坏了,造成了车量堵车。一般我们为了保持准时赴约,没办法预测拥堵,只能根据今天车辆数判断提前多久出门。如果今天下雨,二环肯定会堵车。要是有一天全城加班,那二环6点就不拥堵了。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0)

比起道路交通,地铁交通是完全可控的,西安全年地铁运营基本上是准时的。要有一条从高新到经开区的地铁线路,那么你每一天的出行时间都完全可控。

我们为什么建造地铁?地铁就是可以为大多数人提供稳定交通状态的东西,很方便。我认为我们的生活可以方便的时候坐地铁,不方便的时候开车。西安地铁客流量为什么这么大,因为地铁把西安人们常去的地方都覆盖了。

还是回到前面有人问需不需要再建一个环线的问题。从长安区去北郊,人们可以选择走绕城,车速更快,可以达到每小时120km。地铁如果在绕城那建设,8号线以外再来一个环线,那样达不到运输效果,没有意义。8号线最主要的功能是把其他地铁线路穿起来。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1)

很多人说成都有2条环线,西安为什么不行。

我们说成都的环线和西安的环线任务是不一样的。西安是中心城区的骨干交通,成都的16号线环线是都市圈的对外放射线,连接城际铁路和快线。从形态上看,虽然都是城市轨道交通,但功能差别比较大。我们的8号线衔接普通线路。如果未来西安市到周至、鄠邑、蓝田、阎良放射线都建造起来了,我们是可以考虑建新环线,收紧城市客运网络。

8号线建设的时间相对较晚,这个时间是很重要的,不可能一下出来就是环线,肯定是先建造普通线路,然后才能用环线围起来。只有等外围放射线都建好了,我们才会考虑像成都一样,建设第二条环线。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2)

其实说实话,我们认为成都轨道交通比西安领先一个代际。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下,成都正在第五期城市轨道建设,西安是第四期建设,比人家整整落后了5年。虽然我们都是同时启动的,但其中原因比较复杂。

基本上以前的西安市线网规划解决的是明城墙以内的问题。我们一直说,2005版本开始是明城墙里的,2016年版是在二环内做文章,新一版我们希望不只为二环,希望范围放得更大,围绕二环高速做文章。

我们当年规划的8号线和最终实现有差距。这就要谈一下建设规划之后,就要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再做设计,再说施工图,用施工图来修建。从线网规划到施工图,方案其实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当时规划西安8号线有35个站台,17个换乘站。现在是37个站台,16个换乘站,小有调整。

在讨论穿过红庙坡站时,莲湖区政府提过很多次能不能和老城根有联系,带动一下老城根的发展,我们经过多轮论证同意了,35个站变成36个站。曲江那边最大问题就是地裂缝,一遇到就需要施工人员下去挖。在勘探过程中,我们发现曲江池下面有一条地裂缝,刚好八号线会穿过,我们就紧急调整方案。如果不调整,就得让施工人员从在曲江池下面挖,风险很大。于是我们就从寒窑路穿过,考虑到寒窑和曲江的关系,我们把一个站变成两个站。基本上所有线路都和8号线有关系。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3)

如果一定要说未来西安的轨道交通规划,最值得重视的其实是7号线。在上一版的规划中,7号线是挺特殊的线路。西安的1-10都是中心城区骨干线,中心城区就是绕城以内的骨干线,1-8都是市区骨干线,7号线是唯一一条加密线,和6号线基本一致的。

7号线的呼声很高,前面大家看到的城市人口热力图,城市南部人口还是比较密集的,岗位来说也可以。我们考虑过一定要把规划的视野放在外环高速上,7号线变成一个不是中心城区的骨干线,承担更多都市圈的问题。如果不是7号线,我们在中心城区再也找不到能惯穿整个都市圈的线路。都市圈大概就是以钟楼为圆心半径30公里,城市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我们找了很久,没有一条能贯通的通道。很多人说能不能看西沣路,西沣路上不了高架桥,地下的客观条件不允许再放地铁。至于一些人问8号线为什么不沿二环,一般地铁不会和城市高架选在一个线位,工程难度大,安全性不高。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4)

在规划7号线时,我们想能不能让7号线在长安南侧的尾巴然后甩到高新,沿着子午大道,到太白路、环城西路,本来想走火车站但考虑1号线的客流压力,考虑到西安、西咸和咸阳的关系,所以把7号线往高了拔,拔到8号以外,走到了港务区。大家都知道十四运在港务区举办,而且港务区近期购房的人很多,一直跨到高陵。这么一来,7号线就成为穿过西安中心的线路。

快线和普线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更多说的是承担的功能。2号线最高速度是80km/h,这是当年最快的车。直到2015年前后交大研发出来高速地铁车,把每小时80km/h的车速提升到每小时100km/h-120km/h,这才有了后面地铁线路延伸的可能性。因为国家规定地铁线的旅行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随着高速地铁列车出现,我们就能支撑阎良到西安的快速车,所以就有了快线和普线的区分。快线出现后,支撑了我们城市外扩的可能。

西安有没有可能拥有TOD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有的开发商会宣传TOD。其实TOD更多是一种规划手法,我们搞规划的人看到TOD感到很亲切。日本TOD强调的在地铁边建设高密度的青年公寓,和我们想象的住房不一样,意味着公寓或者公共服务设施。日本很多地铁上面是商业,然后是青年人居住的公寓,一整套配套。TOD不只是简单在地铁旁边建造社区。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5)

真正TOD是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小白领准备的,西安下一步可能是给保障性住房,给城市中心拆掉以后没地方住的人准备的。我们正常的改善型住房要求很高的,这和地铁旁建设TOD要求不一样。

地铁是给上班族通勤用的,成为上班族也就是社畜之后才能有TOD。你看加利福尼亚的剪影。这一栋一栋的都是小别墅,中间是大的商业中心,人们开着车出行,去城里上班。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6)

再看日本的涩谷站,旁边都是高强度的办公楼和写字楼,上面是居住的地方,这边是社畜公寓,他们每天上下班走地下通道很方便。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7)

我们去香港,看到小白领夏天白天西装三件套,西装、马甲、衬衣和长裤,我们就问上班路上热不热。对方说他们在家有空调,地下通道有空调,地铁线路有空调,人家就能板板正正穿衣服,人家的TOD 非常好。

网上很多人说,北京上海的地铁规模世界第一,这话不准确。这是现在北京地铁现状图,这是日本1987年的图。日本有2000多公里的新干线,2000多公里的城市干线, 187公里的地铁。北京现在有600多公里的地铁线路,和日本的城市轨道是不能比的。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8)

■ 北京地铁现状图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19)

■ 1987年日本铁道图

明治时期日本就有这么多地铁线路。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东京城市发展围绕着山手线(日本铁道国有化后,原本的品川线和丰岛线合称为山手线)。东京都市圈一东京为中心,外加周边的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几茨城县西南部、群马县东南部、栃木县南部和山梨县东端地区,以都心(铁路东京站)为圆心,约100km半径,是经济地理的都市圈概念。

日本新宿站原来是新宿水厂。我们都知道水厂里有水池,日本TOD之父小林一三,他在建新宿站的时候,没有拆除水厂蓄水池,直接在蓄水池建成了车站,人们基本上走在水管里,他在建设之初就想好他都要干什么。

日本车站周边建造什么都可以,这就是中国TOD和日本最大不同。在日本一共有26家私营地铁公司。我们用日本东急电铁与TOD的例子看看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东急电铁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在地铁上面盖了一个医院的公司。下图两个白楼是日本排名第三的养老院,养老院一年床位费大概在400万人民币,它享受了全日本排名第四名的医院医生贴身服务,这是东急电铁的盈利产业。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20)

东急电铁为什么盖一个医院?这家企业有三个核心板块,第一是交通板块,第二是房地产板块,第三生活服务板块。我们可以认真剖析一下,他拿到一条地铁线建造地铁,在旁边建造了房地产。房地产建好后,所有周边的超市、餐饮、健身、教育都由他们提供,给买房子的人提供最好的生活服务保证。人们在地铁周边住,也会在旁边消费。因为是私营企业,日本地铁票价很贵,轨道交通的收入只是一部分收入。

东急电铁就是这样运作的。我们可以看一下他们的收入,营收占比最大的其实是生活服务类,每年收益约6891亿日元,占总营收的60%。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21)

日本的TOD通过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带动房地产发展,从何促进轨道交通的增长形成一种生活方式。他们铁路公司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我们都知道改变人生活方式是很难的,换在我们这里就意味着通过地铁改变了人想吃面的欲望。

到如今,我觉得TOD没必要和日本一样。我们未来的也不会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西安市地铁线网规模比较符合城市的量级。而TOD是城市化战略,是很复杂的系统。

最后我想说,我们搞轨道的人,因轨而生,得轨而活,为轨供养,谢谢大家。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22)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23)

部分问题节选

1. 高新三期国际医学中心方向后续还有地铁吗?

有,但是不是南北方向,可能为东西方向,还没有进入建设规划阶段目前不好判断。这条线非常重要,是一条从曲江去鄠邑城区的快线。

2. 日后西户铁路在西安的轨道交通中是什么定位?

西户铁路是以前我们建设的一条铁路,开始既是客运也是货运,后来途经一些煤矿企业,客运取消变成了货运铁路。如今我们提出轨道交通建设要互联互通,对高质量发展有新要求,尽量将从前的老铁路改造利用。大家也知道修新铁路,对城市道路交通还是会有影响的。

2019年左右西安市决定为西户铁路改造提升,恢复客运功能,实现与鄠邑的互联互通。但作为客运的派车量基本上不能满足地铁出行的需求。地铁解决的是通勤问题,2号线极限是2分钟一辆车。西户线条每天排车四辆,解决的是鄠邑和中心城区的连接问题。

这个是好事,是对西郊道路交通的提升,同时也是从前铁路的再改造。

3. 中低运量交通的适用情况是哪里?对西咸智轨的未来发展您怎么看?

我们认为不能去抛开交通去谈,中低运量是解决城市没有地铁地区和地铁的接驳。

我认为西咸地广人稀,城市建设水平比较高,道路比较宽,智轨这种车辆比较适合城市新区道路条件好的地方。我们在安排智轨线路时,也希望为地铁培养客流,下车可以直接上地铁。目前智轨的建设成本主要是汽车,车站和公交车车站都是一样的。

4. 西安2号线未来有没有可能成为成都1号线 18号线的模式,规划并行的快线解决客流强度过大的问题?

我们也去成都看了一下,关键要看国家审批,如果想在2号线再加一条线,尤其要穿过钟楼,国家文物局很难审批通过。

5. 为什么上海、南京一些大的站点里有很多商铺便利店等,西安地铁站点里很难见到?

这需要从运营角度来说,北京上海站点空间大才能有商业,西安市财政压力比较大,我们都是贴着最高客流下限做的地铁空间,能省一点算一点。西安地铁也在尝试不影响消防同时做类似的事情,但形成不了大规格。我再强调TOD不是一个简单商铺,而是一个整体的规划手段。

6. 基于大西安都市圈的发展,地铁会向东至蓝田吗?或者说以其他的轨道交通形式?

会的,远期规划会有,近期有中低运量来为地铁培养客流,只有客流上去了才能建造地铁。

7. 考古对西安市地铁修建速度影响大吗?

比如5号线二期,确实非常有影响。但地铁工期一般来说批得很准。

8. 智慧交通在目前的场景应用怎么样?后续发展会如何?

我们也在考虑智慧交通。16号线可能是西北第一条无人驾驶线路,随着技术进步,我们会在地铁运营中有一些变化,包括预约服务之类的,肯定会有后续。

西安城墙里还有待建的地铁吗(西安修地铁的最大障碍不是文物)(24)

9. 针对2号线分流问题,2号线西侧是不是差一条地铁线?从经开到高新只能坐2号线,造成2号线内的客流量太大了。

因为地铁之间是有间距的,在3公里左右,尤其人口密集地区。当时港务区提出能不能在他们那再加入一条地铁,和14号线客流互相分担,后来考虑可能有其他方式。因为一些现实因素,2号线是不可能被分流的,除非把西安的工作岗位从2号线沿线搬出去。或者2号线旁边再做一个快线,但以目前西安的现状看,不太可行。

10. 西安地铁城区的密度是不是不足?南郊等人口密集地区明显地铁覆盖率较低,且多为6b车型,成都主城区地铁密度极高,而且多采用8a车型。

其实成都这个事情,密度大不一定是好事。我们刚说了西安和成都的轨道交通是有差距的,差距最起码在5年以上,差一轮约150公里地铁的建设规划,密度确实差别很大。但西安地铁从规划上说密度其实挺高的,密度是1.0,和北京是差不多的,但建设密度和规划密度是两回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