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截拳道左蹬腿教学(李小龙截拳道-自我表达的集成)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你可以向四个方向移动你的身体武器:前、后、左、右。接下来该讲讲如何使用你的身体武器了。对于每一拳每一腿,都要配合相应的步法。对于拳法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蹬踏步。

你可以把蹬踏步想成是推步的极端形式。就像推步一样,你是依靠左脚前脚掌蹬地的反作用力启动的。两者的不同之处是强度。对于这个强度等级,阿尔多·纳迪的描述再准确不过了:

“左脚跟微微提起,你的腿已经做好了启动的准备。你充分利用全世界最强有力的弹簧之一,你的足弓,在前冲时通过前脚掌用力蹬地,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力量。”

李小龙从纳迪书中的这段文章里借鉴了很多——这本书是李小龙大量灵感的来源。看一下李小龙,你就会发现,虽然截拳道蹬踏步结束时的步子不像击剑的弓步那么大,但是两者的爆发力是一样的。

为了获得最大的力量,有一些小细节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跟所有的截拳道技法一样,蹬踏步也是从警戒式开始的。记住,我们要将左脚尖略向内撇。这样有助于把重心平均分布于两腿之间。然后,在你做蹬踏步时,你的重心就不会后移。你需要克服的惯性也就比较小。

另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减小惯性的小技巧就是我们在生物力学章节讲到的内容。在不超出你的支撑基座的前提下,身体向着基座的前边界略微倾斜。这样可以让你的重心向着你要推进的方向移动。这跟短跑选手起跑时的动作是一样的。听到“预备”的信号之后,短跑选手会将重心向前向上移动。还记得吧,重心上提会降低稳定性,而这一点正是你想让物体移动时所期望的。

所以,在你启动蹬踏步之前,你的腰部要向右转动,让警戒式稍微打开一点。为了辅助髋部的转动,左脚稍微向上蹬,将你的重心上提。不过,出于战略目的,这个动作要非常细微,不能让对方感知到,并且只有在启动蹬踏步之前的一瞬间才可以用。通过重心的上提和前移,你实际上做的就是“惯性借力”。

当然了,在重心移动之后,你要做的就是立刻用左脚的前脚掌蹬地,像火箭一样发射出去。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着陆了。跟所有的前进步法一样,一定一定一定要用前脚的脚跟先着地,然后再让脚掌剩余的部分着地。对于蹬踏步,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你在落地时需要控制和克服的冲量更大。

即便是这种力量型的步法,碎步轻移的法则也是适用的。蹬踏步是一种短促的、爆发式的步法。它不是跳步。你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你的对手能够用于避开或截击你的时间就越多。而你的蹬踏步越短小、越可控,你落地时的平衡就越容易掌握,从而与后续组合攻击的衔接就越容易。

当然了,蹬踏步的深度是可以变化的。如果你正在追击逃跑的对手或者确信自己能够一击而中,那么步法的深度可以比平时更深一些。只需记住,这样做的前提是你能保持平衡和控制你的动作。你可以通过练习我们所说的“爆发步”来提高蹬踏步的跨度。具体做法是,弯曲膝盖,让重心降得比平时更低一点。在实战中你不能这么做,但是在这种姿势下做蹬踏步可以帮助你改善提高步法跨度所需的肌肉。

跟所有步法一样,精确性很关键,而且对于蹬踏步来说做到这一点尤其困难。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由于冲量很大,落地时很难恢复到警戒式。开始时,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只鹰。练习时,向前推进。停止。检查一下。你是否恢复了警戒式,就像启动之前一样?如果是,鼓励一下自己。如果不是,调整一下你的拳架。这无非是一个肌肉记忆的问题,但是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是否处于正确的姿势来完善它。最终这会成为你的第二本能。坚持练习,记住,你的直拳的质量就取决于蹬踏步的质量。

使用蹬踏步时也不一定要向前移动。如果目标很近,你没有向前移动的空间,这并不表示你要跳过蹬踏步。即便是原地蹬踏步,也能让你充分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和抛射运动。让你的身体稍微离开地面,你就能获得两个方向的力向量——朝向地面的和朝向目标的。好好利用这一点!

原地蹬踏步的一个极端例子就是李小龙的寸劲拳。如果你看一下李小龙在长堤空手道大赛上表演的视频,慢速播放状态下你就会发现他会蹬踏地面来给出拳增加力量。他的步法可能很细微,但是你也能看到这个步法让他有一个转动髋部的动作。虽然这个蹬踏动作极其细微,但是如果没有它,他绝对无法在如此近的距离上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左脚被称为“整台格斗机器的活塞”。没有蹬踏步,你就没有攻击力。

李小龙截拳道左蹬腿教学(李小龙截拳道-自我表达的集成)(1)

李小龙截拳道左蹬腿教学(李小龙截拳道-自我表达的集成)(2)

蹬踏步——从图上看,蹬踏步看起来跟踩滑步非常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踩滑步是由前脚驱动的,而蹬踏步是由后脚驱动的。这种差异是由强度导致的。你在后面章节所有的拳法技巧中都能看到蹬踏步的例子。

百炼堂健美格斗教室全文连载中,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