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耕读教育基地(川农大特色耕读教育来了)
你能想象吗?春日和风中,田野上一派“农忙”景象,参与劳动的却不是农民,而是一群正在上课的大学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国科大耕读教育基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国科大耕读教育基地
你能想象吗?春日和风中,田野上一派“农忙”景象,参与劳动的却不是农民,而是一群正在上课的大学生。
4月25日上午,作为川农大首批特色劳动实践课程学习者,风景园林学院园林专业2021级的89位同学,一早就打好铺盖卷搭乘校车来到学校位于崇州市桤泉镇的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开启了他们为期一周的特色劳动实践课,以劳动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劳动节。这也标志着《四川农业大学劳动(耕读)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的正式启动实施,学校将从2021级起对所有未来会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的专业同学开展极具川农大特色的耕读教育。
知农爱农,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理念
副校长李明洲教授出席课程启动仪式,为“四川农业大学耕读教育基地”授牌,并做动员讲话。教务处、基地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总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人类征服地球就是农耕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结果,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用畜牧业和种植业征服地球的过程。”仪式上,李明洲介绍了开展耕读教育的背景、学校相关工作的推进,并从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做了思想动员。他表示,开展耕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启发同学们认识到从事劳动就是在从事我们祖先和先辈们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创造人类文明的最重要事业。他鼓励同学们,作为未来的知识分子,不仅要通过亲身体验劳动懂得劳动人民的疾苦和艰辛,更多是深刻理解农业、历史、自然、农村、农业和社会,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我校耕读教育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出引导学生“知农爱农”这一意图。
此次同学们的实践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春季造林整地劳动、牧草栽培地整理及播种、水稻工厂化育秧及管理、果树树种识别、经济林种植园整理劳动、花卉栽培整地与播种……内容广泛,涉及农、林、草、园艺等多个领域,但又无不与农业生产结合紧密。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实践课程期间同学们将体验“昼耕夜读”的生活,每晚还有“大国三农”、世界现代农业、中华农耕文明与巴蜀农耕文化、中国现代农业等专题课程。
“真没想到,今晚校长亲自为我们上课!”了解到课程详细安排,有同学很惊讶。据教务处副处长康波介绍,除了“大国三农”课程全部由学校领导带头亲自授课外,所有遴选进入授课之列的教师均为具有高级职称且长期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的专家学者。课程将结合地域特色,结合24节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后期课程内容还将逐步加强建设,不断完善,把国际国内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内容都植入理论和实践课程中,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现代机具也会让同学们有机会动手尝试。
“通过这些课程,一方面将国内外专业前沿新技术、产业前沿新业态、行业前沿新变化等引入专业教学,持续深化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让学生跟随这些专家学者不仅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同时学到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在劳动中树立‘知农爱农’思想情怀,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三农’意识、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康波表示。
系统设计,探索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方案》的设计,为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育人特色和多学科办学优势,构建具有川农大特色的劳动(耕读)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了营造浓厚劳动(耕读)教育育人文化,构建劳动(耕读)教育特色课程育人体系,搭建劳动(耕读)教育多样化实践育人平台三大板块。
作为建设的重要抓手,特色课程育人体系是“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融入式和专题式相融合的育人模式,以思政专题讲座、耕读专题讲座和前沿专题讲座以及劳动实践为课程载体”。此次开展的劳动实践课程正是特色课程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教育》课程已作为必修课纳入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计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本学期从第十周(4月25日)开始至第十七周,学校将在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开展为期6 周的耕读教育试点,涉及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技学院、林学院、园艺学院和风景园林学院6个学院共7个专业的 613 名2021级学生。下学期,2021级涉农专业的其他同学还将根据学校安排陆续完成耕读教育实践课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