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坡前诛文丑错在哪(状元郎被诗韵绊倒)

前言

在清朝咸丰十年(1860)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年咸丰帝驾崩热河,不久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 “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被斩于菜市口。

在肃顺被杀的前一年发生了一件趣事, 与科举有关但是国家兴亡无关,老街在这里慢慢说来。

一、倒霉的状元才

1860年的殿试考生中,有一位大才高心夔是肃顺的幕僚,当时人称高心夔、王闿运、龙汝霖、李寿蓉、黄锡焘等五位名士为"肃门五君子",高心夔位列其首。王闿运就是那个用”“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称赞《春江花月夜》的人,他的学生齐白石、杨度、刘光第等人赫赫有名,但他竟然位居高心夔之下。

但是这位瞄着一甲状元的高心夔却在这次殿试中折戟沉沙,传说王闿运事后评价高心夔“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也很简单,高心夔在考试中作试贴诗的时候压错了韵,这个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了,古人作诗还能压错韵?特别是在科举考试的时候能发生这样的事吗?

白马坡前诛文丑错在哪(状元郎被诗韵绊倒)(1)

传说肃顺有心提携高心夔“必欲得为状元”。殿试之前,肃顺居然得知诗题为“纱窗宿斗牛得门字”,这句话前五个字出处为唐人孙逖之诗《夜宿云门寺》: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得门字”就是限制押韵必须在“门”所属的韵部:十三元。肃顺提前告知了高心夔,但是据说这位仁兄竟然一时昏了头脑,试贴诗竟然落韵。至于到底是押成了什么韵,众说纷纭,清人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说他错用了“十四寒”;有人说他错押了十一真;有人说他错押了十二文.......

总之,高心夔的试贴诗押错了韵,最后仅仅位列四等,”负干济之才,士不得志,年未五十郁郁以殁。"

从唐朝开始“落韵”就是科举考试的大忌,作为读书人来说落韵是极为罕见的事情。但是在十三元上出错,会作诗的朋友可能会微微点头,因为十三元确实与众不同。

白马坡前诛文丑错在哪(状元郎被诗韵绊倒)(2)

二、该死的十三元

现在人学诗已经不学作诗了,只学背诗,因此对于十三元可能没有概念。但是李商隐有一首诗您一定能背过,《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您是不是觉得怪怪的,因为这首诗读起来根本就不押韵,原的韵母是uan,昏的韵母是un,难道李商隐不知道不押韵吗?

这就要说起古人作诗的诗韵了,隋朝以前用口语押韵,隋朝时制订了一本韵书叫做《切韵》,这本书的音韵系统一直流传下来,历经了唐(唐韵)、宋(广韵、集韵、平水韵)、清朝(平水韵略微改编而成佩文诗韵)一直到今天一脉相承而来,其实隋朝的语音在唐朝就有变化,唐朝人科举时用的韵书也和实际语音有区别了,何况到了清朝。

《平水韵》 的十三云常用字如下:

元原源沅鼋园袁猿垣烦蕃樊喧萱暄冤言轩藩媛援辕番繁翻幡璠鸳鹓蜿湲爰掀燔圈谖.........

魂浑温孙门尊[樽]存敦墩炖暾蹲豚村屯囤[囤积]盆奔论[动词]昏痕根恩吞荪扪昆鲲坤仑婚阍髡馄喷狲饨臀跟瘟飧棔

老街有意把他们分成了两两,可以看到第一段原、轩、言等字的韵母是uan、an;第二段的魂、孙、门等字的韵母是un、en。所以李商隐的诗当然是押韵的。

那么这两段字在唐朝是一个韵部吗?也不是,唐韵里这是三个韵部:魂、痕、云,用现在拼音来分辨韵母分别是un、en、an三部分(当然古人没有拼音,用现在的方式区分也完全不准确)。不过这三个韵部是允许通用的,因此在宋朝的《平水韵》中,这三个韵部就合并成了今天的十三元。

对于诗人来说背诵十三元不是最难的,老街觉得十四寒、十五删、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更TM难,作近体诗的话这些韵部是不能混用的,特别是前三个和后三个连邻韵都不算,古体诗都不能通韵使用。关于邻韵通押可以看看《诗词创作一定要学习 10分钟搞懂邻韵通押那些事》。

白马坡前诛文丑错在哪(状元郎被诗韵绊倒)(3)

三、隋朝以前的十三元

我们看到唐韵里十三元是三个韵部,也知道隋朝以前作诗是以口语押韵,《切韵》是根据魏晋时期的而口语方言而编制,那么隋朝以前十三元的这些字是混在一起使用吗?我们看看下面这几首诗:

1、汉乐府《孔雀东南飞》节选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纭,【上平十二文】;门、恩,【上平十三元】;辛,【上平十一真】;这三个韵部发音是接近的,但是“专”不在十三元里,在平水韵【下平一先】韵部。看来汉朝人的an、和en、un是混用的,和后来的十三元接近但是不符。

2、 曹操《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可以看出来, an、un、en也是混用的,但是曹操的诗依然不同于后来的十三元: 云、君【上平十二文】;门、仑、元【上平十三元】;神【上平十一真】、翩、千、愆【下平一先】 。

3、江淹全部押韵十三元的《 左记室思咏史》

江淹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不过大家更了解的应该是是“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江郎的下面这首诗韵脚也全部符合《平水韵》的十三元:

韩公沦卖药。梅生隐市门。百年信荏苒。何为苦心魂。

当学卫霍将。建功在河源。珪组贤君眄。青紫明主恩。

终军才始达。贾谊位方尊。金张服貂冕。许史乘华轩。

王侯贵片议。公卿重一言。太平多欢娱。飞盖东都门。

顾念张仲蔚。蓬蒿满中园。

4、庾信《咏怀》也符合十三元

庾信这个名字可能不熟悉,但您一定听到过杜甫的一句诗: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的《咏怀》诗也完全符合十三云的韵部:

畴昔国土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

无因同武骑,归守霸陵园。

在南北朝后期诗人的作品和唐宋诗韵基本相同了。可见《切韵》是符合当时大多数诗人押韵惯例的。

白马坡前诛文丑错在哪(状元郎被诗韵绊倒)(4)

四、曹雪芹 你也有出韵的时候

红楼梦里有大量的诗词作品,和其他名著引用别人作品不同,曹雪芹大多自己创作,从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深厚的诗词功力,而且他也在书中提出了自己对于诗词的学习方法和理论。不过曹雪芹也有失手的时候,不错,也是败在这个“该死的十三元”。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其中写到黛玉湘云用十三元联韵作诗的故事:

黛玉笑道:“今日老太太、太太高兴了,这笛子吹的有趣,到是助咱们的兴趣了。咱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湘云道:“限何韵?”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这韵少,作排律只怕牵强不能押韵呢。少不得你先起一句罢了。

黛玉和湘云选韵用的是数栏杆的办法,恰巧栏杆是十三根,于是就用平水韵的第十三个韵部:十三元。五言排律就是五言的格律诗,除了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中间所有的句子必须对仗。

白马坡前诛文丑错在哪(状元郎被诗韵绊倒)(5)

二人玩的游戏有点像《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不过不是背诗,而是限韵对仗作诗,一人两句,第一句接对方的上联,对出下联,然后出一句上联请对方对出下联。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也能这样玩,说明诗词真得是振兴了。

曹雪芹有一个字落韵了,就是林黛玉对的一个“宣”字,这个字在《平水韵》的下平一先,不属于十三元。

湘云只得又联道: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黛玉笑道:“下句好,只是难对些。”因想了一想,联道: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十三元里有“喧、萱、暄”三个字,但是“宣”自己却在下平一先,是不是有点烧脑?类似的还有“伦轮沦抡”在十一真,但是“仑”自己却在十三元。完全相同发音的字也不见得是一个韵部,例如“冬”和“东"是两个韵部。

白马坡前诛文丑错在哪(状元郎被诗韵绊倒)(6)

结语

从庾信等人的诗来看,隋朝陆法言等人编制《切韵》时,园、言、孙这一类字的通韵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宋人把这些字合并为十三元同一个韵部也是有道理的,至于和当时的口音不符合也没有当作什么大事,想当官考进士?背过就好了嘛。

看见高心夔的遭遇和曹雪芹的小失误,您可能觉得古人都是老穷酸食古不化。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诗韵没有与时俱进,反而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古韵让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至于坠入云里雾里,能够更好地理解,更好的读懂古人作品的本来面目。

所以老街认为,我们真要感谢前人的泥古不化。

@老街味道

老街诗词闲话151-诗词创作一定要学习 10分钟搞懂邻韵通押那些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