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路上的遇见(转型中的暖心故事⑤画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

【再出发,转型中的暖心故事⑤】,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企业转型路上的遇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企业转型路上的遇见(转型中的暖心故事⑤画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

企业转型路上的遇见

【再出发,转型中的暖心故事⑤】

原标题:从钢铁生产线走出后,职工们以“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倔强,在各个新岗位上展现着新作为(引题)

画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同心圆”(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张洪雷

阅读提示

在关停钢铁主业时,职工感到自己“像一个突然失去家的孩子,找不到未来的方向”。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带领职工开启二次创业,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闯出了一条传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路子,画出了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的最美“同心圆”。

2017年7月,济钢产能调整,关停了650万吨钢铁产能。摆在这家1958年建厂、鼎盛时期年产钢达12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面前的,是需要安置的2万多名职工。

关停规模大、安置人数多、安置期短……济钢集团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带领职工开启二次创业,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闯出了一条传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路子,画出了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的最美“同心圆”。

“技术专家”走上“营销路”

记者见到姜和信时,他正趁午休时间在工作室“鼓捣”设备。戴着眼镜的他一身洁净工装,很难将这位全国劳模与“营销人”联系在一起。

前不久,姜和信带领的团队研制成功了一台机器——焦炉小烟道巡检喷补作业车组。姜和信将这台机器带到全国钢铁产业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上做了演示推广,许多企业留下联系方式,主动提出合作。

姜和信1985年进入济钢任电工班班长。在平凡的岗位上,他获得了许多荣誉。1999年,第一套国产化的干熄焦装置投产,这套设备从设计到制作到维护,由姜和信团队完成,为在全国推广干熄焦技术起到了示范及推动作用。2010年,姜和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按照当时企业内部职工安置政策,姜和信可以享受提前退休待遇,多家企业也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却选择了留在济钢,与企业一起转型,选择从零开始。

在济钢党委、工会的组织下,由瑞宝电气接棒,将原炼铁厂姜和信创新工作室的5名成员重新组织到一起,再次擎起创新的大旗。工作室关注的业务,也从钢铁产线转至更大的市场。姜和信的工作也随之从幕后走向台前——不仅要研发制造产品,还要全国各地跑销售。

“技术专家”走上“营销路”,全国劳模的光芒并没有使转型之路变得平坦。起初,姜和信在市场上四处碰壁,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候在企业推广一上午,连口水也喝不上,尽管自己感觉产品已经非常完美,但对方还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效益,姜和信与徒弟们在搞生产研发的同时,学习起了市场营销。他带着产品搞“活动”——让客户先免费试用,不满意无条件把设备拆回。

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年来,姜和信带领团队研发出的干熄炉内窥摄像装置、危险废渣焚烧等装置设备,受到了市场高度认可。

从“挥汗如雨”到“西装革履”

10月25日,在济钢创智谷办公楼前,一身灰色西装的李宏伟正通过电话与同事沟通工作。每周一,都是他最忙的一天。

等待的间隙,记者从创智谷办公楼前往东望去,已经关停的原济钢3200立方米高炉映入眼帘。李宏伟指着远处的高炉说:“2009年,济钢新上了这个3200立方米高炉,面向社会招工,当时我就是为服务这个高炉进入了济钢。”

刚进厂时,李宏伟是一名高炉皮带工,在距离3200立方米高炉数百米远、高38米的高炉料槽上为高炉运送烧结矿、球团和焦炭。

钢铁主业关停后,济钢40岁以下的青年职工达6000多人,李宏伟就是其中一员。

为了帮助他们转型,济钢集团积极搭建职工创新创效的实践平台,成立“创智谷”攻关“双创”,同时接纳职工的创业项目。李宏伟和20名同事转到济钢创智谷科技服务分公司,从事创业项目孵化。

“孵化器”“众创空间”虽然很火,但对从钢铁生产线转型而来的李宏伟而言,却是“一提起来就有点怕”的陌生领域,“到底该怎么干,没有任何经验”。

李宏伟和同事先后前往杭钢、宝钢等企业取经,到省内外十余个园区、基地进行交流学习,最终将“创智谷”定位为济钢转型发展的动力源、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赋能中心。

目前,“创智谷”对接的项目已达800余项,入驻企业从最初的11家增长到近200家。其中,济钢职工创业项目就有50多个。入驻企业年产值已超5亿元,带动社会就业500余人。

“大不了从头再来”

“干了十几年的工作,突然就没有了,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这是济钢职工陈书超2017年夏天的切实感受。

5年后,2022年的夏天,一条“济钢再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正走向二次辉煌之路”的内容刷爆了济钢人的朋友圈。

腾笼换鸟、爬坡过坎,最难的就是克服动能不足、效率不高、机制不活。“创造的点在哪?创新性的点在哪?创造的价值在哪?”济钢集团每季度都会召开一场评审会,多个领域专家针对22个子公司和相关业务部门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创新”和“价值”两个维度的量化评审。

如今,济钢围绕着数字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三大产业领域聚焦发展。掌握了空间行波管制造等一批核心技术能力,产业结构实现了多元发展。2021年,济钢营业收入达到377亿元,较上年增长28.66%,产值超过了停产前的水平。

对创新的孜孜追求锻造了新济钢,也渗透进每一位济钢职工的精气神。

曹义是济钢的“钢三代”。在企业关停钢铁主业时,他感到自己“像一个突然失去家的孩子,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职工分流后,曹义成为济钢鲍德汽运公司的一名钢贸业务员。汽运公司对新上岗的人员实行以老带新制度,他跟着一位从事钢贸工作多年的同事开始跑业务。为了做好业务,他记住了产品的各种型号、用途、价格、质量标准、贸易规则等,把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全过程,在较短时间内成为新公司的“服务明星”,并被任命为区域业务主管。

如今的济钢,蹚出了一条传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与城市相融共生发展的新路。济钢职工从钢铁生产线走出后,以“大不了从头再来”的精神,在各个新岗位上实现了人生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