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粮一梦是啥(皇粮梦之十八)

一、鲤鱼儿赶嘴姥爷姥娘没有熬过饥荒,都亡故了二舅在城里,村里只有大舅和三舅先到的大舅家大舅有四个儿子,老大是残废军人,在参军时就已经娶妻生子老二也是残废军人,在战场上被炮火震聋了,还因为年龄太小,吓得城了结巴,一着急,就结结巴巴说不成一句明白话了他们都是在在解放战争中受的伤老二一直是光棍,自己单另过老三在市里的国营大煤矿当工人,因为矿井下放炮炸坏了一只眼睛,是个“独眼龙”也是个残废,但是还照常上班老四最健康,在县里一个集体性质的炼铁厂当工人大舅大妗子自己过在李宝珠的思想里,认为当解放军是分了田分了房的贫下中农义不容辞的义务,姥爷家土改时划为富农,房子和地都分给了贫下中农,大舅家怎么就有两个儿子当了解放军呢?按说,大舅应该是军属,可为什么不以军属看待,而是以富农看待呢原来的那么多房子都分给贫下中农了,小儿子结婚,他不得不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儿子做婚房,他们老两口只得将一处空着的放杂物的窑洞收拾出来住其实,这些窑洞过去基本上都是不住人的,因为采光很差因为是山坡,这些窑洞只是为了取平,上面才是正式盖房子碹窑洞的也就是说,正式的房屋和窑洞都在下面这些窑洞的洞顶上大舅现在住的这眼窑洞,只有前脸的连在一起的门窗,西向,算东房可南面北面西面都有窑洞,中间有长四米宽两米的“院子”——其实就是个过道,北面还有个小门这样的格局,大舅的窑洞,大白天也见不到阳婆的,进去,就得把门开着,不然就得点灯而且,进了门,还得下一个台阶不熟悉的,非栽跟头不可让小小年纪的李宝珠费解的是,大舅对这样的境遇安之若素,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好像非常满足非常幸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皇粮一梦是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皇粮一梦是啥(皇粮梦之十八)

皇粮一梦是啥

一、鲤鱼儿赶嘴

姥爷姥娘没有熬过饥荒,都亡故了。二舅在城里,村里只有大舅和三舅。先到的大舅家。大舅有四个儿子,老大是残废军人,在参军时就已经娶妻生子。老二也是残废军人,在战场上被炮火震聋了,还因为年龄太小,吓得城了结巴,一着急,就结结巴巴说不成一句明白话了。他们都是在在解放战争中受的伤。老二一直是光棍,自己单另过。老三在市里的国营大煤矿当工人,因为矿井下放炮炸坏了一只眼睛,是个“独眼龙”。也是个残废,但是还照常上班。老四最健康,在县里一个集体性质的炼铁厂当工人。大舅大妗子自己过。在李宝珠的思想里,认为当解放军是分了田分了房的贫下中农义不容辞的义务,姥爷家土改时划为富农,房子和地都分给了贫下中农,大舅家怎么就有两个儿子当了解放军呢?按说,大舅应该是军属,可为什么不以军属看待,而是以富农看待呢。原来的那么多房子都分给贫下中农了,小儿子结婚,他不得不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儿子做婚房,他们老两口只得将一处空着的放杂物的窑洞收拾出来住。其实,这些窑洞过去基本上都是不住人的,因为采光很差。因为是山坡,这些窑洞只是为了取平,上面才是正式盖房子碹窑洞的。也就是说,正式的房屋和窑洞都在下面这些窑洞的洞顶上。大舅现在住的这眼窑洞,只有前脸的连在一起的门窗,西向,算东房。可南面北面西面都有窑洞,中间有长四米宽两米的“院子”——其实就是个过道,北面还有个小门。这样的格局,大舅的窑洞,大白天也见不到阳婆的,进去,就得把门开着,不然就得点灯。而且,进了门,还得下一个台阶。不熟悉的,非栽跟头不可。让小小年纪的李宝珠费解的是,大舅对这样的境遇安之若素,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好像非常满足非常幸福。

姐弟俩以前是来过的,因而熟门熟路地爬上高高的高低不平的石坡,走进那个院门——应该叫“角门”,走不远,就登上大舅家窑洞的台阶,推开风门——门是“窖”在台阶下的,再下两个台阶,才能“脚踏实地”,站在炕前——因为为了采光,炕是挨着窗户的,所以,进了门,右边就是炕。

窑洞深处有个人影,姐弟俩看不清里面的人,里边的人逆着光,也看不清进来的是谁。姐弟俩看身影,就知道是大妗子,便异口同声喊了一声“妗子!”

妗子这才知道来人是县城里的外甥。

“啊,猫儿们,是俺娃来了,走累了吧?先坐下歇歇,喝点水。”大妗子亲热地说着,迈着小脚从黑暗的窑底走了过来。刚才她在灶台前忙着,准备捅火做午饭。姐弟俩坐下,李宝英问妗子:“大舅哪去了?”

妗子随口说道:“动弹去了,不动弹吃什么?”

他们听懂了话里的意思,妗子是告诉他们,舅舅60多岁了,还是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他们虽然抚养大四男二女,可直到现在,没有连累一点儿女。

妗子给姐弟俩拿来一个粗磁盘,盘里放的是黑枣。角门下面有一棵黑枣树,村里人可以随便摘的。这是去年的黑枣,很可能是熟了以后自己掉落下来,舅舅捡下的。

姐弟俩吃着黑枣,妗子说:“这东西可不敢多吃,吃多了肚子受不了。”

闲聊中,妗子告诉他们说:“你们商议一下,一个在我这里吃饭,一个在你三舅家吃。分开吃。”

原来,两个舅舅商议好了,一家管带一个外甥。都在一家吃,负担太重。

姐姐对弟弟说:“那,你就在大舅这里吧,我去三舅家。”

姐姐是考虑到,大舅家的伙食比三舅家的要好些。三舅家还有三个孩子,全家五口人在一起吃饭。俗话说:“猪多没好食,人多没好饭。”弟弟比她小好几岁,她想到弟弟在河里的赤身裸体,瘦骨嶙峋,突出个圆圆的小大肚,实在可怜,就让弟弟在大舅家吃饭了。

实际情况是,大舅也好,三舅也罢,饭食其实差不了多少。每天吃的都是早上和子饭,中午玉米面疙瘩、块垒、糊糊、窝头之类,晚饭是菜饭(小米里放山药蛋和酸菜的稀饭)就干粮。干粮就是窝头玉米饼什么的。

姐弟俩就和三舅家的几个孩子到双鹤山上去采摘“油香香”。

油香香是一种荆棘丛,平时结的果实都是自生自灭,没人朝理的。可现在,要采摘了,和糠面玉米面掺在一起,用碾子碾了,烧饼子吃。

山上的油香香荆棘丛很多,随手就可以摘到。但是,它身上长满了刺,必须小心翼翼慢慢采摘。首先,得先小心翼翼在坡石和乱草上找到落脚的地方,慢慢迈着脚,踩着乱草,挨到它身边,才可以伸手去采摘。紧小心慢小心,手上胳膊上还是被划出很多血痕……

阳婆升高了,李宝珠的手上胳膊上划了不少浅浅的血道儿。身上出了汗,渍得生疼。可检视自己的的成绩,用毛巾缝成的“书包”里,刚垫起个底儿来。他不由有些些沮丧。看姐姐和表妹表弟的小口袋时,都比他摘得多。好在,摘多摘少没人追究。他觉得热,浑身冒汗,口干舌燥。比他小一岁的表妹说:“双鹤庙那里有山泉,,咱们去喝点水,凉快凉快。”大家一致同意,就沿着蚰蜒般的小路,逶迤来到了双鹤庙。

双鹤庙早已墙倒屋塌,断壁残垣。里面杂草丛生,阴森可怖。院子里的一棵柏树和两棵松树,树冠巍峨,把整个院子都遮严了,十分凉爽。踏倒一人高的蒿草过去,找到了那处泉眼。泉眼周围被整齐的青石砌成个方池。泉水十分清冽,可一清楚地直视泉底的绿苔。这泉水也是神奇,从来不多,也从来不少。用过了,它就又涌出来,可就是流不满。自然也就溢不出来。他们没有舀水的家具,为了喝水,他们不得不跪在泉边的青石上,双手掬了水来喝。清凉的泉水凉凉地从喉咙经过食道,又凉凉地进入胃里,有一种奇异的舒服。

姐姐说:“这么凉的凉水,喝了要肚子疼。”

表妹和表弟都说没有事,他们经常喝的。这水和河里井里的水都不一样,是神水。喝多少都不会肚子疼。

二、有志不在年高

喝过泉水,他们相跟了出来,坐到庙前的石阶上休息。山风轻柔地吹拂着,十分舒服。从这里能观看到双鹤村的全貌。看着那依山而建的鳞次栉比的房屋和窑洞,李宝珠的兴致忽然大起,仰起脖颈,吼唱起学会不久的歌曲来: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劳动人民发奋图强。

勤恳建设锦绣河山,

誓把祖国变成天堂。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

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

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

无限幸福无限荣光

向前进,向前进!

……

开始时其他的姐姐妹妹弟弟都跟着唱,那个刚上学的小表弟只唱了两句就不会唱了。渐渐地,一个个就败下阵去,到后来,就剩李宝珠一个人了。这么长的歌词,他都记不住。

几个孩子都用羡慕的目光注视着他,一直到他把整个歌曲都唱完。

在这同一时间,在县城西面的百泉村,黄金平也在姥娘家“赶嘴”。一个同村的“舅舅”正在用一个枣烧饼逗她:“你唱个歌儿,就奖励给你这个烧饼。”

为了得到这个烧饼,她的口水早就流出来了。她的可爱的小嘴张开了。唱的是《快乐的节日》:

小鸟在前面带路,

风啊吹着我们,

我们像春天一样,

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鲜艳的红领巾

美丽的衣裳

像许多花儿开放

跳啊跳啊跳啊啊

亲爱的领袖毛泽东,

和我们一起过呀过着这快乐的节日

……

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方,两个饿着肚子的发育不良的小孩,高高兴兴唱着不同的歌儿。他们绝对不会料到,若干年后,他们之间竟然会有那样的交集。平行线竟然会改变轨道,交叉到一个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