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下塑料吸管去了哪里(下的奶茶纸吸管成鸡肋)

文|每日人物严胜男 编辑钟十五

一纸“限塑令”后,纸吸管未能取代奶茶店里的塑料吸管,却成了鸡肋。

2021年元旦起,全国施行限塑令,各大奶茶店纷纷下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纸吸管,没有成为奶茶店的新贵标配,相反由于消费者体验糟糕,频频出圈。

尽管如此,随之而来也有巨大商机。相对而言,生物可降解的pla吸管成了更佳的替代方案,成为部分奶茶品牌热衷的选择。影响也延伸上游产业。有人看准赛道,投资生产pla吸管赚得盆满钵满,有人满怀希望投入纸吸管生产线却落得个“竹篮打水”。

禁塑令下塑料吸管去了哪里(下的奶茶纸吸管成鸡肋)(1)

(软化的奶茶纸吸管 图源微博@小明头很大)

纸吸管试水,口碑踩雷

鑫鑫第一次用纸吸管喝奶茶的体验是挫败的。寒假第一天在蜜雪冰城的店里,软烂的纸管大半截泡在珍珠奶茶里,水都已经吸不上来,更别提珍珠。她抽出纸吸管,撕开封膜,大口大口地喝起了奶茶。之后,她在电商平台上花五块钱买了一根玻璃吸管,比纸吸管好用。此后还多次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奶茶重度爱好者大航的经历与鑫鑫类似。用过两次纸吸管后,大航买了一根不锈钢吸管放在家中。出门在外,他尽量不点带小料的奶茶并且嘱咐店家换成直饮口。

这种变化从2021年1月开始。受“限塑令”政策影响,包括各大奶茶店在内的餐饮行业不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其中包括茶百道、古茗、coco、蜜雪冰城、益禾堂等全国连锁茶饮品牌,纷纷换上了纸吸管。

戴利是茶百道的创始人之一,拥有2500多家奶茶门店。去年八月,戴利就开始让采购物色纸吸管厂家,花了三个月,通过比对测试最终选择了现在的供货商。终于在限塑令实施前,推出纸吸管。

纸吸管并未赢得好印象。与其他奶茶店一样,客人投诉也是从更换纸吸管后引爆了。“戳不开”、“泡久易软”、“吸不上小料”、“有异味”……原本一团和气的茶饮官微,被各种关于纸吸管的吐槽占据。#讨厌纸吸管的原因#、#被纸吸管剥夺的快乐#的话题被推上了热搜。

禁塑令下塑料吸管去了哪里(下的奶茶纸吸管成鸡肋)(2)

(有关纸吸管的吐槽)

看着网友在官方微博的留言,“再不换吸管可要失去我了”,“我是来喝奶茶的不是来吃纸的”……戴利十分着急。他想不明白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明明花了更多的钱怎么口碑还变差了呢?

纸吸管面临着尴尬。一边是“扑街”的口碑,另一边却是飙升的成本。一根普通塑料(pp)吸管的价格是2~3分钱,纸吸管是8~9分钱,直接翻了三四倍。

而赣州蜜雪冰城店的店长陈伟,则在限塑令之前更早遇到纸吸管带来的尴尬情形。

陈伟所在的店,是2020年9月换上纸吸管的。最初三个月,每天除了制作饮品,还要告知顾客用气压法“插管”,并嘱咐顾客“不能咬吸管”、“尽快喝完”。尽管如此,一天最多时仍收到四五十次投诉。

“没办法,服务行业都是这样”,陈伟每次都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12月开始,由于同城的其他奶茶店陆续换上纸吸管,咨询的声音基本消失了。纸吸管大局初定,大家不得不直面纸吸管的“痛点”。

蜜雪冰城的店长交流群里,弥漫着关于纸吸管的焦虑与抱怨。看到产品经理推荐用塑料签来扎破封膜,陈伟立即为店里购入了。“涨价”的吸管和“额外”的塑料签,让这个月销七八百杯的奶茶店利润进一步压缩。

“纸吸管都是由总部直接订好的,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作为连接品牌和顾客的中间一环,陈伟感到既心累又无能为力。

Pla吸管紧俏,成本飙涨

戴利感觉自己走错了一步棋。其实,纸吸管是他退而求次的选择。此前,他曾考虑过另一种替代方案——pla吸管(即pla生物可降解塑料吸管),后因高于纸吸管一半的价格,再加上原料缺货,一时间供不齐所有门店,只好放弃了。

pla吸管是通过聚乳酸(pla)改性加工制成,其中聚乳酸主要是由植物淀粉、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所制成的塑料。可通过工业堆肥降解,转化成二氧化碳、水、热量和腐殖质。​

禁塑令下塑料吸管去了哪里(下的奶茶纸吸管成鸡肋)(3)

(喜茶pla生物可降解吸管概念图 图源喜茶官微)

如今限塑令下,纸吸管成为奶茶店的鸡肋,pla吸管却成了一些奶茶店的热门货,顾客好评远胜过纸吸管,“拯救了爱咬吸管的我”、“比纸吸管好用太多”、“像塑料吸管的口感却比塑料吸管更环保”。

有些茶饮品牌已先行一步。2021年1月,“一点点”换上了pla吸管,而喜茶行动更早,从去年11月开始每月订购80万到100万根pla吸管。

广州玖荣包装是喜茶的pla吸管供应商。同时也是麦当劳、星巴克、家乐福的吸管供应商。之前,玖荣包装主要是做吸管出口生意的。2018年以来,pla吸管每年出口2亿根,纸吸管的出口量则高达20多亿根。

得益于国内的限塑令,玖荣包装从去年11月开始pla吸管的销量翻了五六倍,而2020年纸吸管产量更是增加了五亿多根。

不止广州玖荣包装一家于此获益。海南省的“限塑令”从12月开始,义乌“双童”生产的纸吸管生产量从当月开始激增,由原来的每月150吨增至现在的300吨。pla吸管产量也由原来的每天两吨变成现在的六七吨,货期已经排到了2021年的四月。

而在此前,则是另一番景象。双童早在2009年研发出pla吸管,却只能靠接一些组织赛事的零散订单来维持。

这不仅仅是双童面临的窘境,很长一段时间里,pla吸管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这与其成本造价高、保质期大幅缩短有关。业界人士透露,pla吸管的价格是1角3~1角5,相当于普通塑料吸管价格的五倍。普通塑料(pp)吸管和纸吸管的保质期都在2年,而pla吸管只有12个月。

这意味着商家在采购pla吸管时更加谨慎。以喜茶为例,2019年6月开始,纸吸管两个月采购一次,采购量为200万根。而2020年11月上线的pla吸管则是按月采购,一次采购80-100万根。

据做pla生意三年的老吴透露,2018年之前每吨pla只需一万八元,由于限塑令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行业坚冰,今年一路走高到四万多每吨。而纸吸管的原料纸板的价格,则一直维持在每吨一万元左右。

不过,当戴利意识到pla吸管时,已经来不及了。茶百道在2021年1月交了生产pla吸管的定金,可又遇到了麻烦,厂家还没有拿到原料聚乳酸。“得从国外进口,现在没有现货”,戴利向每日人物介绍。

源头的紧俏也是pla吸管生产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原料pla合成技术难度大,市场份额长期被NatureWorks、科碧恩-普拉克等外资企业所占据。聚乳酸全球产能只有百万吨级别。

据嘉肯咨询2019年撰写的《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截至2018年底,国内涉足聚乳酸生产的企业约有10家。其中安徽丰原产能规模最大,年产5万吨。多数企业生产线产能在1万吨左右。2018年中国聚乳酸有效产能合计仅为14.2万吨。

两条赛道,不同机遇

做聚乳酸改性的高鸣抓住了这难得机遇。2020年8月,他在新闻上看到“限塑令”的通知,打算转做pla改性的生意。高鸣在青岛经营塑料机械的业务,对塑料进行改性并不陌生。

高鸣是在2020年10月上车的,他以每吨二万八的价格购入了三十万吨pla原料。拿回pla材料的第一天,实验室四个技术人员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配方实验。

禁塑令下塑料吸管去了哪里(下的奶茶纸吸管成鸡肋)(4)

(聚乳酸原料 图源网络)

聚乳酸改性并不容易。玖荣包装早期做pla吸管出口时就曾吃过亏。2016年,一批运往中东的pla吸管没法使用,“像小孩子玩的橡皮泥一样的薄膜黏在箱子上”,玖荣包装董事长陈见描述当时的场景。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此后陈见对pla吸管逐渐熟稔了起来,对于改性材料也有了一套自己的认知。如今,pla吸管的配方早已不是秘密了,“行业默认是四比六,40%的聚乳酸,60%的辅料”。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降解速率、耐热性等产生影响。

高鸣的实验进展不顺。光是实验,就耗费了三吨pla原料,花费二十万。“一管料七八公斤,做一次实验二千多就打了水漂”。看上去像一场豪赌,但高鸣不以为然。“现在pla的市场价已经四万多了,就算实验失败,剩下的我转卖出去也能挣个三十万”。

在这笔只赚不赔的买卖里,速度也同样重要。改性pla最关键的在于取得可降解检测报告,检测一般需3~6个月,一天没有报告高鸣便一天没办法卖货。为尽快拿到可降解的销售资质,他选了3个月的检测项。因降解速度太慢被打回重做,中途又缴了1万的留仓费和一万八的检测费。

2020年底,高鸣把打回重做的改性材料,再次送检,如今有两个月了。他隔三差五就去检测机构咨询一下降解速率。“反馈还不错”,高鸣初七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实验情况,“还有不到一个月出结果”。

在高鸣的预想中,聚乳酸改性应该是场一夜暴富的生意,“像(去年)上半年的口罩熔喷布生意一样”。元旦后,生产线开工了两个小时,做了一吨的样品料卖给了十多个商家,其中七家有合作意向。

高鸣掰扯了一下手上有的资源,三条生产线,一天产能一百多吨,每吨售价两万三,一吨改性后的材料盈利五六百,“每个月生产六七百吨就相当可观了”。随着春节假期结束,高鸣的生产线也陆续开工,“为一个月之后的销售储备些库存”。

资本市场也看中了可降解塑料这一黄金赛道。自2020年1月国发委发布“限塑令”通知以来,A股市场6只“可降解塑料概念股”股价全部起飞,其中金发科技作为亚洲最大改性塑料生产企业股价涨幅超过190%,而去年四月刚上市的金丹科技股价也翻了两倍。

相较高鸣,刚刚入局吸管生产的麦冬,虽然开局好,但走偏赛道,选择了纸吸管。干了几个月后,经营状况不尽人意,“不到盈利状态的五分之一”,他说道。

在浙江金华的麦冬日常负责送检日用品、五金、电器等产品。去年八月,他和几个朋友聊到这一轮的“限塑令”,认为纸吸管会有很大的前景。之后,他和另外三个朋友一起,每人出资五十万,凑了二百万作为启动资金,加入到纸吸管赛道。

“我们都是很冲动的”,时隔五个月麦冬回忆起当时的创业热情。

筹备的过程推进得相当迅速。2020年10月,麦冬从宁波拉来了一套八十万的生产设备,以每吨一万的价格购入了十吨纸质板材。另一边,年租金十多万的厂房也已谈妥,在当地招了十多个工人,凑成五条生产线。工商执照、食品级检测也全部办理成功。

终于,一条临时组建的生产线赶在限塑令落地前的一个月开工了。然而,此后的销售业绩,远远没有达到麦冬的预期。“一条生产线每天的产能是五十万根吸管,盈利需要三十万根,而现在每天只生产五到六万只吸管”。负责公司的设备和销售的麦冬说,而且,这些都是些零散的订单,处理起来很费精力。​

禁塑令下塑料吸管去了哪里(下的奶茶纸吸管成鸡肋)(5)

(麦冬所在吸管厂生产的纸吸管 受访者供图)

在投资纸吸管5个月后,麦冬表示出对资金被栓住的无奈,“已经入坑了,没办法”、“再坚持两年吧”。

据双童吸管总经理李二桥介绍,2018年国内纸吸管生产出现过一次大爆发。背景是当年5月欧盟提出“限塑令”法案后,上千家企业进入到纸吸管行业,旋即在2019年倒闭了一批,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国内现有的产能远高于全球需求的五倍。

同样pla吸管的未来,并非光明一片。2021年开始,欧盟彻底禁止一切可选用纸板等其他替代材料生产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其中也包括pla吸管。疫情使此项规定推迟至7月正式执行。

就国内来看,目前更换吸管已是大势所趋。1月底,古茗、coco等茶饮品牌陆续换上了pla吸管,茶百道也宣布将于春节后陆续“换管”。

pla吸管的全面铺开,也使一些奶茶店开始直面成本的问题。2月1日起,一点点全部产品涨价1元。据店员介绍,涨价的原因是全面使用可降解吸管和打包袋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为环保减塑”的负担最终还是落到了消费者的头上。

(文中鑫鑫、大航、陈伟、老吴、高鸣、麦冬为化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