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唇腭裂困境儿童(让孩子们在暖暖的关爱中迎来)
7月底,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6天里,112位唇腭裂患儿在此接受了免费手术。
为孩子们实施手术及护理的医护人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43名医疗志愿者;为孩子及家属进行全程服务的人员,是130多位非医疗志愿者,有本地的,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
一项拥有温暖名字的“行动”,让这些志愿者们奔赴聚集,他们利用自己的年休假,高强度开展志愿服务。而这项“行动”,已连续开展了十年。
2012年,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及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共同发起设立了“母亲微笑行动”项目(以下简称“母亲微笑行动”),专门为困难家庭唇腭裂及头面部畸形的患儿提供免费诊治及序列治疗。
“号召我们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母亲微笑行动’的所有参与者在大美林芝汇集大爱,就是用行动在响应和践行号召,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董葵说。
“孩子生病,家人最为焦心,尤其是母亲。”已在唇腭裂公益救助中执着坚守了32年,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建立者韩凯医生道出了“母亲微笑行动”名称最朴素的含义和意愿。
带着这样的意愿,践行号召,十年来,“母亲微笑行动”在全国16个省区市,与全国107家医院合作,为7000余名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微笑。其中,很多活动是在云贵川、青藏高原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在西藏,自2014年“母亲微笑行动”在拉萨、那曲、林芝、昌都四地累计开展7次活动,筛查诊治885位患儿,为648位患儿进行了手术。
一份中国妇基会关于“母亲微笑行动”的评估报告显示,项目开展以来,除了最直接救助了贫困家庭唇腭裂患儿,还显现出了改善患者及母亲心理状况,促进家庭和谐,为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提供平台,赋能当地医疗机构等成果。
在西藏,高原母亲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有了更多积极的效应。
微笑
8月2日晚9:00,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七楼的病房里,13个月大的多吉在熟睡,6岁的扎西躺在病床上玩小蜜蜂玩具,2岁5个月的曲珍和11岁的央拉都在安然休憩。
他们是7月31日刚做完手术的唇腭裂患儿,手术后,还要在医院护理3天才能出院。
“做得很漂亮。”手术后多吉的父亲禁不住地多次感慨,直呼遇见了“母亲微笑行动”团队,就是遇见了自己“心中的活菩萨”。
这几天,来自西藏日喀则萨迦县的多吉父亲脸上总是浮着笑容,也愿意和志愿者们讲述家里的过往经历。
“刚出生时,看到他的模样,心里害怕、紧张。”多吉父亲讲述。后来多吉无法吃母乳,只能躺着用勺子喂奶粉,家人都愁眉不展。周围的人看到多吉的样子,“觉得很可怜”。
如今,做了手术,多吉父亲感觉孩子也能有个好未来。
同多吉父亲一样,原来都忧愁孩子能否健康长大的家长们,此刻都对未来有了美好期待。
“希望女儿以后好好上学。”扎西的母亲,来自拉萨市当雄县,一直满脸幸福地看着病床上玩耍的孩子。
来自西藏拉萨林周县的央拉,经过医生评估,需要进行两次修复手术。这次是她的第二次手术。看着身穿粉色外套的央拉,“希望她长大了能找到一份工作。”央拉父亲满怀期待地说。
“以前孩子吃饭会漏出来,也担心她以后上学会遭受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曲珍的母亲高兴地说,“这次动了手术非常成功,挺漂亮的。希望她好好长大、身体健康。”
“孩子生病,如果有办法,一般第一时间就带孩子进行治疗。”韩凯说,“母亲微笑行动”将目标群体锁定困难家庭,以公益的形式,解决患儿及家庭的“急愁难盼”。
在韩凯看来,最焦心的事得到了改善,自然就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也是他32年坚持在一线手术中,看到受益家长在术后展现出的最多表情。
温暖
“他们微笑,还因为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温暖。”“滴水之海”负责人格桑得庆说。
“滴水之海”是“母亲微笑行动”在西藏开展活动中,多次合作的社会组织。
格桑得庆是林芝市的一名志愿者,2013年热心帮助同事重病的爱人,在微信朋友圈募集善款,从此走上了公益之路。
在她身体力行感召下,吸引了许多志愿者加入。她希望每一个志愿者都像一滴水一样,把爱慢慢汇聚,便能成为大海。她为志愿者们取名“滴水之海”,为自己取名“小溪”。
几位唇腭裂儿童家庭向她求助,2015年,小溪带着孩子们找到了“母亲微笑行动”,在初次了解“母亲微笑行动”的整个过程中,她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很温暖”。
温暖首先来自医疗志愿者团队。
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项目办公室负责人沈洁介绍,每次活动,时间紧手术多,基本每个医护志愿者每天都要进行五六台手术,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连续五六天不停。
“在西藏,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高质量,会多配备一台手术需要的医护人员。”沈洁说,“因为高原环境加上高负荷的工作,此前有出现过医生不适应的情况。”
即使如此,常年多次参加“母亲微笑行动”的医疗志愿者不在少数。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麻醉医生金旭东,今年已71岁,他和同龄的妻子医护人员邱君丽,从2015年开始,已先后10次参加项目活动,此次也参加了林芝站的活动。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杨育生,连续17年参加“母亲微笑行动”。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刚刚到达的杨教授,还没有适应高原气候,就开始投入工作,一天平均要做6台手术,站上八九个小时。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对任何人的身体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杨教授完全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情况,他只能在两台手术的间歇抓紧吸氧、休息,然后再继续站着做下一台手术。
沈洁介绍,目前,项目有医疗志愿者400多名,均来自全国各三甲医院和一些知名口腔医疗机构。
温暖,还来自非医疗志愿者团队,他们承担了除医护工作以外的所有工作。
西藏地广人稀,搜集患者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9年,“母亲微笑行动”活动在拉萨开展,“滴水之海”也开始与项目开展深度合作。志愿者们借助各方力量,从西藏各个地区,甚至远到1500公里外的阿里,搜集患者信息,并进行详细登记,安排他们到拉萨的行程……
基本上每一年,“滴水之海”志愿者们都会想尽办法把消息通知到各个县乡,并电话联系告知患儿家庭宣传行动的组织者、内容和参与方式。
此外,“滴水之海”还在活动中同其他志愿者共同负责手术前安排患儿家属食宿、帮助术前筛查等,手术过程中负责引导、安抚,普及护理知识等工作。“滴水之海”的志愿者们还承担了必要的语言翻译工作。
沈洁介绍,十年来,“母亲微笑行动”的志愿者参与人数近6000人次,没发生一起手术事故,参与项目的患儿家长整体满意度超过97%,合作医院及社会志愿者满意度则达到100%。
桥梁
“母亲微笑行动”在西藏开展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在患儿家属的排号卡背面,印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字样。
这是“滴水之海”志愿者们在准备标语物料时,专门印制的,也是小溪在项目中的体会。
小溪说她比较了解受益群众所想,因为她和团队连续多年参与“母亲微笑行动”,和上千患儿家庭接触和沟通,而且自己也是藏族。
小溪讲述:“他们经常说,这些人对我们的帮助,比菩萨多。还说,这些医生技术这么好,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也到大城市去学习。”
“他们不擅长当面表达,我只是代他们把想法表达出来。”小溪说,“或者我们‘滴水之海’就是一座桥梁,不只是语言沟通的桥梁,还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
在西藏开展“母亲微笑行动”过程中,医疗团队和志愿者们其实都感受到了来自群众的“表达”,“他们总会自发地给我们献哈达,原来是手术后,现在是在我们一落地的飞机场。”沈洁回忆,他们还常表示“感谢党和政府”。
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唐海波看来,“母亲微笑行动”是一个将成熟医疗技术赋能当地医院的一座桥梁。
“母亲微笑行动”与林芝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展了3次活动,筛查诊治了380位患儿,为305位患儿提供了免费手术。
唐海波介绍,高密度的三次合作,医院与项目的配合度、参与度都逐次提高。第一次,医院只提供场地。此次,医院则从前期一直参与到后期全程,给当地这所唯一的三甲医院带来了学习和练兵的好机会。
“未来,我们院也计划和期待能在和‘母亲微笑行动’的继续合作中完善模式,培养出可操作手术的本土医生。”唐海波说。
“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一支不走的唇腭裂医疗队伍,也是我们‘母亲微笑行动’的内容和期许。”韩凯说,在目前的医疗志愿者中,已经有多名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人才,他相信,在西藏也会实现。
在韩凯看来,“母亲微笑行动”这座桥梁,架起了需要被救助者和其他每一个人之间的桥梁。“对于医者,如果有人需要救护,他又有能力进行,每一个医护工作者都会去做。”韩凯说,那么多非医疗志愿者的参与也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助人的热忱,“母亲微笑行动”点亮了每个人心中的这份温暖,让他们把爱表达出来传递下去。
作为桥梁,“母亲微笑行动”还把地方政府、妇联、NGO组织、医院、爱心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搭建了为唇腭裂困境儿童提供援助的公益平台。特别是项目发挥了妇联组织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群众的职能和作用,不断拓展合作资源,除了寻找患儿家庭外,还协调各参与单位的优质力量,合力促进欠发达地区唇腭裂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正如韩凯所说,“‘母亲微笑行动’凝聚起了社会正能量,这是它能长续下去的根本动力”。
(文中儿童名字均为化名)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任然、王春霞
编辑/陶寅生
审签/乔虹
监制/席淑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