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聚焦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修订)

教育部对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受到社会的关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聚焦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修订)

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

教育部对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受到社会的关注。

过去,提起《中小学生守则》,不少人的感觉是有点儿虚——复杂、烦琐,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守则》成了记不清、背不牢、用不好的“行为规范”。这一情况引起了各界注意。教育部日前就《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沿用10年的《守则》将换新颜。

据了解,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工作更加贴近时代、易记易行、注重可操作性,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合而为一,把原来多达70条的规范浓缩成了9项要求,仅300字,包括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例如将老版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这样的变化让不少家长觉得守则由以往的抽象变得具体了。两位家长说:

家长1:“新版有了可操作性,像环保、学习啊这些问题上,比以前都有了具体的指导。”

家长2:“热爱自己生命这个应该突出,现在小学生很多心理素质特别低,我觉得应该再突出一下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方面。”

虽然新版得到了不少肯定,但依然有些内容引起争议。其中备受争议的就是,老版中的“见义勇为,敢于斗争”这一项被“会自护懂求救”取代。对于这一点,社会中有了不同的声音,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家长和老师,对于这一项“见义勇为”是否该被删除的问题,听听他们怎么说:

市民1:“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是提倡救人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他们还太小,他们应该有这种思想,应该去帮助人,只是我认为到帮助人就可以了,不一定见义勇为。”

市民2:“那我不太认可剔除,见义勇为这个事儿,不管是从小到大吧,都应该把这个事儿培养,而且见义勇为的事儿可大可小,也不一定非得要是一定要涉及到自身安全。”

与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相比,不少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并不清楚。几位学生说:

学生1:“有时候班会课读一下,就是老师让受了惩罚的同学去背,没受罚的同学就没有让特别熟悉。”

学生2:“一年级的时候讲过一遍,后面就没再讲。”

学生3:“有时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提两句,还有就是有时开班会的时候会提两句。”

有的教师表示,因为老版本的守则过于冗长和深奥,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讲,很难领悟到其中内涵,新版本出台后,教师会进行学习再逐项讲给学生听。

小学班主任李老师说:“老版本很泛泛,学生们只要不出大问题就是符合的。但是我看征求意见这个很具体,‘勇于发表见解’、‘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低碳生活’这些都在里面,我们也能更好的讲给学生听,他们也能了解。”

教育心理学专家表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能不能落实到学生身上,关键还是需要父母、老师以及全社会给孩子一个能做到的榜样和环境。家长和教师在这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些我们做到了没有?”此外,专家还建议新版守则除关注当下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之外,还应更多的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比如“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坏人的秘密”等等,让学生能够理解,主动地去认知、认同、践行。(经济广播记者 田晓曦、见习记者 孙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