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的书,收藏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初中那会,我每天有15块生活费。4块坐公交,5块买早餐,剩下的钱,刚够买一份带肉丝的盖浇饭当午餐。
听起来还行?其实根本不够花。
因为那时候,我有一本不吃饭也要买的杂志。
谁要是第一个买到当月新刊,其他人都会投来膜拜、艳羡、仰望的目光。
它就是承载了几代人青春记忆,书写了无数人生故事的国民刊物——
《读者》。
它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开启无数人的回忆大门。
学生时代的我们,谁不曾在抄过“好词好句”、跟同桌分享过“笑话精选”;
就连上课,也忍不住把它藏在书本下面,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看上几行。
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是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模样。
在这里,我们遇见了霍金、爱因斯坦、查理芒格,第一次了解到“人工智能”、“虫洞”和“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结识了梵高、齐白石、贝多芬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大师,才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作业和考试,还有闪闪发亮的梦想和远方。
懵懵懂懂的青春期,也是它,用温馨、有爱的故事,给我们补上了一堂“爱的教育”。
每本《读者》,都是我们理解社会、读懂人生的一扇窗户。
文学、音乐、影视、思想、娱乐、科技、艺术、体育……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它扩展了我们每一次眺望世界的深度和广度。
就像一位读者说:它的陪伴,照亮了我们敏感孤独的成长岁月。即便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也能感到内心富足,精神充实。
今年,是《读者》40岁生日。
回首它一路走来的印迹,会发现它的发展和壮大,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成长紧密相连。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片文化荒漠上,《读者》宛如一颗青青小草,悄然冒尖。
创刊号叫做《读者文摘》
那时,父辈正青春。《读者》就像一位见多识广的人生导师,帮他们打开了眺望世界的窗户:
有哲学家培根带你探索“爱情真谛”的《论爱情》;也有与时俱进的教你《怎样自学英语》;还有充满时代印痕的《生男生女早知道》……
2006年,发行量超1000万,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发行量的记录。
那时,我们正年少。《读者》不止是手边的作文宝库,也是心灵成长的伙伴。
它用灵动温情、诗意智慧的文字,如春风细雨般,给了我们黑暗里的曙光、困境中的鼓舞。
它不止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大众杂志,更是一方凝聚了中国人的根与魂的精神净土。
这也是为什么,一位上海读者坚持订阅33年。即便书页已泛黄,仍把它们当做传家宝来收藏。
读者家中杂志实拍
《读者》用40年的默默耕耘、40年的隽永深情,向所有人传达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
哪怕再过100年,1000年。纸媒不死!好内容永远不过时!
在上海外滩一间实体「读者书店」里,有一个特别温暖的角落,写满了大家对《读者》的爱。
满满一面墙的手写卡片
不少人呼吁:希望《读者》可以出一版纪念合集,让我们得以重温那些早已绝版的文字和故事。
金庸的随笔、海子的诗;三毛的手记、童话大王郑渊洁的育儿心得……
让我们有一次通过杂志里的文章和资讯,跨越时空去了解父辈生活的时代、走进母亲青春芳华的机会。
《读者》编辑部早期工作场景
大家都知道,想要找一份去年的报纸就够难了。把40年前的期刊杂志找出来重新出版,谈何容易!不过,凡是总有例外。
《读者》编辑部聆听到大家心声以后,做了个激动人心的决定:从40年近千本杂志里,选取了最能代表《读者》风采、时代印记鲜明的6本杂志。
组成了这套,花钱都很难买到的:《读者》杂志40周年纪念刊合集。
全球限量发售,一共6本,分别是:
1981年《读者文摘》创刊号;
1993年正式更名为《读者》的7月刊;
2000年1月,千禧年第一刊;
2006年,创下1000万发行记录的纪念刊;
2019年,寄予了深厚期许的10月特刊;
以及2021年,创刊40年的“生日期刊”。
每本杂志都承载了一份珍贵的时代记忆。
因为它,文学爱好者们叩响了文学殿堂的大门,考上了心心念念的中文系。也是读到它之后,无数人踏上了追逐梦想的征程。
长辈们重温它,追忆飞扬的青春年华;80后、90后读者回味它,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中学时光。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滋养。
孩子们阅读它,会惊叹于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我们的祖国是以怎样令人惊叹的速度,变得富有、繁荣、强大。
名家美文、艺术人生、热门话题、幽默漫画、生活感悟……高水准文学作品,富有哲思的小故事,6本杂志里全都有。
把它放在家,老人孩子都会忍不住拿起来翻一翻。家庭阅读氛围浓郁,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爱读书。
抢眼的中国红、镂空数字函套装,大气雅致,让人眼前一亮。
送自己、送闺蜜、送昔日好友,它也是一件温暖、体面、意义非凡的礼物。
价格也美好,原价128元,这次VIP专属优惠价仅需88元就能拥有。
每本杂志70多页的体量,算算6本杂志,约等于两三本厚书。汪曾祺、丰子恺、林徽因、麦家、陈丹青等名家大作,里面全都有。
而且这套纪念刊是限量发售哦~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现在市面上再难读到的精品佳作。阅读价值、收藏价值都是杂志界的天花板。
喜欢《读者》的新老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套40年一遇的典藏珍品。
席卷亚洲的国民读本
丰富有趣,给你心灵指引
豆瓣上曾有个怀旧话题:那些看着《读者》长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其中有个答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能全篇背诵。
那个20多岁的男孩说,说第一次看到《读者》,是在同桌的抽屉里。借来看了一节课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课堂上被拿出的《读者》
那时他父母闹离婚,自己成绩也不理想,是普希金的诗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他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读《母亲的账单》,第一次了解到生活的不易;读《向中国人脱帽》,懂得了身为中国人要挺起脊梁。
读张大千、章太炎、林徽因、鲁迅……的名人故事,领略什么是文人气节、什么是大师风骨。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了莫大的鼓励和勇气。
他说,作为一个从中学读到大学的资深读者,没能考上清华北大,自己创业也没能进驻世界500强。但他从《读者》中学会了很多课本上没教的人生道理。
比如, 不要在深夜里,也不要情绪激动的时候,做任何决定。 因为很大几率,事后会懊悔不已。
比如, 任何人的归宿都是自己。 你是怎样的人,就会遇见怎样的人。
还有 不要轻易占便宜,所有便宜背后都是深坑。 命运中馈赠的礼物,早就在暗中标注了价格。
这些朴实但实用的处世哲学,这套《读者》纪念刊里全都有。而且是用浅显、好读、趣味的语言,写进了一篇篇故事里。
孩子读它,人生不容易走弯路。中年人读它,心胸更开阔,满满收获感。
纪念刊每本杂志都有11~13个栏目,有大师名作、有杂谈随笔;有社会热点,也有情感思考……我的建议是,阅读时大可不必按部就班。
就像《编辑部的故事》说的:真正的好杂志,就是随时随地拿起来,随意翻开一页就能读的。
《读者》就是这样的杂志。随手拿起一册,任意翻开一页就能读得进去。不必在乎它是什么栏目,大人孩子都能读出乐趣,读出感悟。
成长困惑、青春迷茫、中年焦虑……甚至于老年人如何保养身体、疗愈心灵,都能在书中找到解决办法。
40年如一日的高水准
有温度、有品位、有启发
纸媒式微的时代,《读者》杂志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期刊奖”,被定位为“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实属不易。
文章类型之广泛、内容之精彩,同类杂志难以望其项背。
每一本《读者》里的文章,都是从浩瀚如烟的全球经典名作中挑选而来。
仅仅是2021年9月刊这一本杂志里,就收录了季羡林、叶芝、易中天、村上春树和亦舒等大师级的经典名作。让你的每一分钟宝贵的阅读时光,都能有收获。
各大自媒体平台爆火以来,编辑在挑选文章的时候,还会特别留意到互联网上流传广、质量高的热文。
比如纪念刊里2019年的第19期,就选取了百万级公众号“连岳”的一篇高赞文章《至少赢一次》。读一遍就有醍醐灌顶之感,对当代年轻人的投资观、创业观,都有助益。
它也是一份绝佳的“马桶读物”。每篇文章篇幅短,碎片时间就能读。时不时,还会给你一些生活小灵感。
包罗万象的高水准内容,带你“环游世界”、开拓视野。
知名学者马未都,带你“翻阅故宫”,去看看人类文明的坐标。读《伊斯坦布尔的气味》,带你领略大作家帕慕克和茨威格笔下的城市记忆。
北大才子周立文带你去看《海子的故乡》,一处风景一首诗,还原一个真实又诗意的海子。
如果你正在经历恋爱、婚姻,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家庭、育儿等生活烦恼。
这套纪念刊里,就能读到不同年代的婚恋观和相处之道。有人说,美满婚姻就如高手下棋,只要用好8颗棋子,就能平衡得失。
也有人用真实的亲身经历告诉你,长辈的择偶标准,早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婚恋观。每代人的情感课堂都在不断迭代、升级。
跨年阅读带来的独家体验是,你将站在长达40年的历史长河上,俯瞰整个社会、家庭、个人在时代浪潮中的碰撞、成长和思考。
它还能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成年后,我们总与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驰。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独立的路上,总感觉束缚重重。
就像一位订阅了整整40年《读者》的大学教授说的:
“创刊四十年来,始终如一提供给社会:健康、积极、阳光、正能量的精神食粮,这就是四十年如一日我喜爱它的原因。”
失意时读它,一扫惆怅和阴霾;迷茫时读它,找到生活的方向。低谷时读它,给你向上的力量。
书架上放上一套《读者》纪念刊,全家人的精神生活都变得丰富、有营养。家庭氛围也会更格外温馨、有爱。
装帧精致,审美前卫
它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哪怕放在上世纪,《读者》也是一本审美前卫、排版时尚的先锋杂志。
封面装帧就格外醒目:四周大量留白,中间一幅图画,上方印着大大的读者两个字。十米开外,就能从一众花花绿绿的杂志期刊里,一眼认出它。
疏朗端方的三栏排版,图文并茂,内容充实。视线不容易跑偏,阅读起来特别省眼力。
一张张高清纪实照片,全都是全彩、精印,给你画册般的视觉体验。
随时拿起来阅读,都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感。周末闲暇时读一读,放松身心,愉悦大脑。晚上睡前读一读,抚慰心绪,睡个好觉。
这套40周年纪念刊,全球限量发售,机会真的难得。
阅读它,你能清楚地见证,一个从荒漠中走出的杂志,是怎么样一步步走上期刊“王座”。
你还能精准地探悉时代的脉搏,从6本杂志上看到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活画卷。
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文学艺术、科技变迁……等感兴趣,这套纪念刊都是一套不容错过的品质好书。它将给你非一般的阅读视角,启迪你从未有过的辩证思维。
喜欢阅读又念旧的你,一定不要错过。原价128元,现在只要不到两杯咖啡价格,就能拥有限量版纪念特刊!值得收藏一辈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