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郑成功是怎么死的(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为郑和)
众所周知,明朝皇帝的姓氏是“朱”,可是在赐姓时为什么却要赐“郑”姓呢?像郑和、郑成功都是我们熟知的被明朝皇帝赐姓的对象,他们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明朝的国姓当然只能是“朱”,人们认为国姓是“郑”,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误会。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的真相吧:
赐姓的由来赐姓制度在我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有姓的人是贵族阶层,统治者会给家族成员赐姓。《国语》曾记载,黄帝给自己的25个儿子中的14人赐姓,共有12姓。也就是说,即便是儿子,也不一定能和黄帝姓同一个姓,姓氏在这里代表了一种家族内部至高无上的权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皇权,会把自己的姓氏作为一种奖赏,赐给那些有功的外人。
汉朝时,谋臣娄敬向汉高祖刘邦献计献策,为汉初政局稳定做出了贡献,刘邦为了勉励他,就为他赐姓“刘”,从此娄敬就改名为“刘敬”,他也是刘邦赐姓的第一人。
在楚汉战争胜利后,刘邦还对项羽的子孙赐国姓“刘”,这一方面可以体现自己的宽宏大量,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项氏子孙认清自己是“失败者”的现实。
在唐代,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很喜欢用赐姓的方式来笼络臣子,徐茂公(徐世绩)、罗艺、杜伏威、郭子和等人都先后被赐以国姓“李”。
对于臣下来说,赐国姓是一种非常光荣、非常体面的事情。对于统治者来说,赐姓可以收服投诚立功的叛将,还能够安抚番邦、收拢人心,何乐而不为?
而在明代,太祖朱元璋更是热衷于赐姓,早在称帝前他就为自己的义子沐英赐姓名“朱文英”,后来他的外甥李文忠、义子平安、何文辉、柴舍、徐司马等人也都被赐姓“朱”,其中一部分人有了功名后,朱元璋才让他们复归原姓。
朱棣与郑和
郑和本来姓马,早年曾在燕王朱棣的府邸中服役。1399年,郑和参与了靖难之役,并立下大功,故而获得了赐姓的殊荣。
然而因郑和身份比较尴尬,是个太监,不适合冠以国姓“朱”,所以赐姓时选择了郑和立功的点“郑家坝”,获得了姓氏“郑”,他也是明朝被赐姓的臣子中唯一一个没有获得“朱”姓的人。
但不管姓氏为何,朱棣对郑和确实是极其信任和器重的,在朱棣决策下西洋时,郑和一直作为正使,他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印度洋,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大明帝国威名远播。
郑成功OR朱成功
至于郑成功被赐姓则和郑和的情况完全不同。郑成功本来就姓郑,名森,其父亲名叫郑芝龙,南明隆武帝赐给他国姓“朱”,又赐名“成功”,所以他又叫“朱成功”,也被称为“国姓爷”,又因为永历年间曾被封为延平郡王,所以也被称为“郑延平”。
郑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在父亲降清后,他率领父亲的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与清军作战。被清军击败后,只能固守厦门、金门。
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第二年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驻军,收复了台湾。
南明小朝廷能够偏安福建,并能够存活较长的时间,郑成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了拉拢他,皇帝为他赐国姓、封爵位,这种种举动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郑成功并不是贪图名利的人,对于皇帝给予的礼遇他只会谦逊地表示“愧不敢当”。他接受了赐名,不敢接受国姓,只让左右从人称自己为“郑成功”。
由此导致“朱成功”这个名字逐渐被人们遗忘了。所以人们才会产生错觉,以为郑成功是像郑和那样被赐姓“郑”。
什么是“赐恶姓”
上述讲到的赐姓的例子都是正面、积极的案例,象征着统治者赏赐给臣子的无上荣耀。
可也有一种赐姓是完全负面的,代表着统治者对罪臣、敌人的打压和侮辱,这就是“赐恶姓”,也叫做“贬姓氏”。
通常这种姓氏都会采用一些不吉利的文字,用以表示对被赐姓者的惩罚。
比如东汉延熹初年,外戚梁冀妄图独揽朝政,最终被汉桓帝诛杀,桓帝将其家族贬姓“薄”,寓意“薄情寡义、愧对皇恩”。
唐代的武则天就更是“赐恶姓”的一把好手,她在宫斗中除掉了王皇后、萧淑妃之后,将她们的族人分别赐姓为“蟒”和“枭”(猫头鹰,被古人认为是不吉祥的象征)。
赵王李贞想要起兵造反,李姓一族被赐了“虺”姓,意思是一种还没进化成龙的蛇,武则天用这个姓氏讽刺李贞坐不上龙椅,可谓恶毒之极。
就连自己的亲人,武则天也没有放过:她的侄女魏国夫人分薄了高宗对她的宠爱,让她十分嫉妒,于是武则天毒杀了魏国夫人,又嫁祸给族兄武惟良等人,他们伏诛后被赐姓蝮蛇的“蝮”,寓意“蛇蝎心肠、不配姓武”。
被统治者赋予了恶姓,这对于臣子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耻辱的事情。不光臣子自己会抬不起头来,家族众人也会受到牵连,世人更会知道此家族深受皇帝厌恶,便会避之唯恐不及,于是整个家族都会受到排挤,慢慢地就会从政治舞台上没落、消失……
由此可见,比起“赐国姓”来,“赐恶姓”的意义要更加严重,简直可以算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狠毒招数了。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海伦娜看历史】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