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祖先语录(敬重祖先的深刻含义)

敬畏祖先语录(敬重祖先的深刻含义)(1)

编者按:清明时节祭祀先祖,是我国民间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但对于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人来说,这一习俗之意义正在越来越被弱化甚至被扭曲。如今,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炎黄子孙,理应有自觉之担当,重新认识本民族传统习俗之深层意义。清明祭祖的深层意义究竟是什么?古人一再强调的“慎终追远”“敬重祖先”到底蕴涵了何种深层的生命真理?著名学者潘麟先生对此作出了深刻的阐释。

不管我们的祖先有没有灵魂,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对他们的追思和纪念。在追思和纪念之中,我们的精神便有了根——这对活着的人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必须找到根。对于个人而言,要有个人的根;对于民族而言,要有民族的根。

个人的根在哪里?一是文化之根,二是血脉、家族之根。中国文化中,儒家以传承血脉家族之根为重;佛、道两家以传承文明、文化之根为重。文化之根和血脉之根都很重要。只是儒家文化比较重视血脉之根,血脉之根是以家族、血缘的方式传承的。尽管祖先走了,但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没有走,他们生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时时效仿先祖,以先祖为榜样,尤其是我们家族中的杰出者。我们把自己的心和精神,时时扎在我们家族、我们民族历史上那些杰出的人物那里,他们就是我们的根。

敬畏祖先语录(敬重祖先的深刻含义)(2)

人一旦有了根,人的精神就能成长,就像树一样。树有了根才会成长,我们的精神也是如此。我们很多人活了半辈子,越活越笨,这是因为我们的精神没有根。一旦没有了根,我们的精神就不成长了,就会越来越僵化,到最后,甚至会如同我们的肉体那般死去。很多人的肉体还没死,但他们的精神却已经僵化、枯死了。僵化、枯死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没有根。

我们的精神没有根,我们家族的血脉传承断了。到现在,我们甚至都已经没有家族了,家谱也不修了,家庙也不拜了,祖先也不管了。我们不仅家族血脉中断了,而且文化血脉也中断了。由于儒佛道的传承断了,导致我们现在成了“四不是”,即不中、不西、不古、不今。因此,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智慧,没有大宗师、大学问家、大哲人出现。我们的精神要么枯萎,要么死亡,要么停滞不前。

敬畏祖先语录(敬重祖先的深刻含义)(3)

因为我们的精神没有根,所以儒家提出的慎终追远、敬重祖先有着极为深刻的含义。慎终追远、敬重祖先就是在我们活着的人的精神上扎下一个根。当我们在慎终追远的时候,当我们在祖先的坟前烧纸的时候,当我们在清明祭祀的时候,不要去问我们的先人有没有灵魂,不要问这些是不是迷信活动。烧纸祭祀虽是形式,但这些形式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我们由此与先祖建立了更深的连接,我们由此把精神的根扎到了他们的身上。只有我们的精神有了根,我们的人格、心灵才能茁壮成长,我们才能成长为一个杰出的人、一个君子、一个圣贤。

先人不仅影响我们的精神之根,而且对我们的血脉传承有因果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与祖先皆生活在现象世界。只要生活在现象世界,就必然有因果。祖先是因,我们是他们的果。我们之所以是这样的果,是受到了祖先如是之因影响而来。正如《周易》所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就是血脉传承的因果,这就是家族传承的因果。佛家和儒家都讲因果,只是谈因果的角度不同。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印度文化不提家族因果,只谈个人因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才谈论家族因果。《周易》就是讨论因果的经典,《周易》也是破解因果的经典。据说,孔子曾经注解《周易》中的“十翼”(即《易传》,注解《周易》的十篇文章),这就说明,孔子也曾讨论因果。

敬畏祖先语录(敬重祖先的深刻含义)(4)

我们慎终追远、敬重祖先,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含义,即与圣贤精神连接沟通。“精神”这个词语不是常人所理解的“存在”,“精神”这个词里面牵扯到“人格”问题。圣贤有“人格”,有“精神”,因为圣贤是无我的。“无我之我”用现代的语言表述就是“有人格的精神性存在”。这个“有人格的精神性存在”不是具体的某物,因此是没有边界范围的,但却是有中心的,中心就是人格。比如老子是老子的人格,孔子是孔子的人格。

“人格”意味着什么呢?一个人的人格里面携带着他生前的一切知识、智慧、特点、脾气、性格,甚至包括他读的书。

敬畏祖先语录(敬重祖先的深刻含义)(5)

圣贤的“人格”里面携带着圣人生前的一切内容,我们可以与圣贤沟通,圣贤也可以对我们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对此,我们称之为“精神影响力”。当我们与圣贤沟通的时候,圣贤给我们讲的法、讲的知识等都是真实的,因为这些知识都可以验证。比如我们在看某一本书,白天看完了上半部分,到了晚上我们睡觉进入梦境的时候,圣贤在梦中给我们讲下半部分的内容。第二天早上起床一看,果然这本书的下半部分内容与梦中他讲的完全一样。所以说圣贤的精神影响力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验证的,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敬重祖先,尤其敬重民族的圣贤,就是和这个“精神”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是有实际作用和价值的。过去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很含糊,只有极高的高僧才能够领悟到这些道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我们今天一旦认识到慎终追远、敬重祖先的重要性,尤其是敬重民族圣贤的重要性,就会与先人以及往圣先贤之间建立良好的精神沟通,就能与先人以及往圣先贤之间建立“心传”,这样就能快速提高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就能快速地让我们成就圆满人生。

敬畏祖先语录(敬重祖先的深刻含义)(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