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味道诗词原创(老街诗词闲话155-无论新诗旧诗)

遇到了一个挺大的问题:诗应该怎样写?老街本来想简单写几句交差,没想到写来写去写了三千多字。

.......

前言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学问的专家可以写成一本书。也可以简单说,写诗就是写情写景,情景交融即可。如何做到写出来的是诗,就要遵守一些诗的基本规矩;如何让写出来的诗思想和文采还不错,就要看自己的功力。抒情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的联想;议论是否能够发出新意;写景无论造境还是写镜,能否逼真形象。老街一家之言,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 什么是诗? 现代诗

1、有韵诗与格律派

咱们的现代诗从诞生的时候就有争议,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诗登上舞台,以闻一多为首的“新格律派”和自由派就起了争端。闻一多崇尚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在争议之中还有不少诗人按照西方的古典形式写十四行诗:商籁体。例如冯至先生的《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今天还有不少活跃的诗人,但是我关注过的不多 。不过很多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是不错的诗。例如高晓松作词的《同桌的你》就挺符合闻一多的三美: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2、无韵诗

无韵诗不是今天的诗人才写的,很多民国的大师也曾经尝试写了不少无韵诗,如朱自清先生的《灯光》:

那泱泱的黑暗中熠耀着的,一颗黄黄的灯光呵,

我将由你的熠耀里, 凝视她明媚的双眼。

八十年代的诗人代表: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今天的诗人更加开放,想押韵就押韵,不想押就不押,例如白云体: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 ,极其白,贼白,

简直白死了,啊——

闻一多、朱自清这些受过旧式教育的人,有很深的国学功底,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旧体格律诗词。但他们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探索性地写了大量的新诗。不过后来的一些写诗的人,就只写新诗而不熟悉怎样写旧诗了。钱钟书在《围城》里写过一段话,可以看出在钱先生眼里,新诗人与旧诗人有一点点区别 。

因为只有做旧诗的人敢说不看新诗,做新诗的人从不肯说不懂旧诗的。

至于今天的新诗更是百花齐放,很多人说现在的诗在电脑上断行回车就行,各种体的争议硝烟四起。老街以为,有节奏、能感动人的就是好诗,形式不重要。海子的诗流传至今,不是因为什么形式,也不是押韵押得好,是因为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感动 。至于白云啊真白,读起来也挺有趣的。

老街味道诗词原创(老街诗词闲话155-无论新诗旧诗)(1)

二、什么是诗?旧体诗

旧体诗就没有那么自由了,老街写了很多关于旧体诗的短文。简单说,旧体诗分古体和近体,古体不讲格律,押对韵即可,近体诗是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黏连押韵。

对于写旧体诗的朋友来说,作格律诗一定要按照格律诗的规矩,填词也要一定按照词谱填写。作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也一定要注意押韵、换韵、邻韵通押的规则,否则都不能称之为旧体诗。

刚才说了闻一多这些民国的大师级人物,都能写规规矩矩的旧体诗,上世纪20年代闻一多清华毕业后,在出国以前回乡成婚,写过一首七律《蜜月著<律诗底研究>稿脱赋感》:

春绾香闺镇彩霓, 东莱贷笔漫灾梨. 杖摇藜火兼燃梦, 管秃龙须半扫眉.

手假研诗方剖旧, 眼光独道故疑西. 洛阳异代疏泉出, 谁订黄初二月疑!

闻一多在青岛山东国立大学的学生,以新诗闻名的臧克家也有一首七律《书 怀》:

天高地迥势巍峨,斗室谁甘坐婆娑?胜景贪看随日好,余年不计去时多。

闻鸡志壮犹起舞,引吭情豪欲放歌,四海翻腾风雨骤,思投碧浪化微波。

唐圭璋誉之为"一代词坛飞将"的民国国学大师乔大壮,曾因夫人去世作《生查子》追悼亡妻:

舵楼东逝波,鹢首西沈月。何似一心人,自此无期别。

犯雾剪江来,打鼓凌晨发。君去骨成尘,我住头如雪。

以上这些诗词都是严格按照格律和词谱作的,都是押平水韵为基础的古韵。 一句话,作旧诗就要收旧诗的规矩,其实西方的十四行诗也是如此。

老街味道诗词原创(老街诗词闲话155-无论新诗旧诗)(2)

三、怎样写好诗?

1、感动人就是好诗

首先,我以为能够感动人就是好诗,至于是不是把散文打断了凑成诗,我就不好评价了。其实古人的一些文赋,也和古诗也差不多。例如这首《陋室铭》,除了最后一句不押韵以外,完全可以看作一首杂言古体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立意

无论新诗旧诗,首先是立意,也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您想抒发或者传达什么给你的读者。即使写给自己看的,那么自己也是读者。例如李白的这首《夜泊牛渚怀古》,很明显是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的伤感。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也有人斗志昂扬,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满腔的悲愤和忠君报国的情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表现了戍边壮士报国的气魄,没有岳飞那种经历过靖康之耻的悲愤: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老街味道诗词原创(老街诗词闲话155-无论新诗旧诗)(3)

3、选择诗体

旧体诗首先要守规矩才称得上是旧体诗。如果觉得近体诗不合适可以选古体诗,也可以选词(2000多个词谱),也可以选新诗,现在押韵不押韵随你便。给自己的思想和感怀提供一个载体,现在流行叫做宿主,宿主合不合适很重要。

杜甫《秋兴八首》选的是七言律诗,李商隐《登乐游原》选的是拗体五言绝句,李白《静夜思》选的是古体五言绝句,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选的是七言律绝句。白居易的《忆江南》选的是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当然也有人用同样的意象和内容选了多种诗体,例如晏殊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写了一首七律《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还写了一首《浣溪沙》,两首的意境差不太多。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老街味道诗词原创(老街诗词闲话155-无论新诗旧诗)(4)

4、意象的选择与组合

诗就是按照诗的规矩,将合适的意象有机组合起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文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说就是寓“意”之“象”,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例如叶,就是客观物象,春叶、秋叶、落叶、残叶、飞叶、败叶就传达了不同的情感,这就是意象。风,西风、东风、春风、寒风当然不同,马,骏马、千里马、老马、瘦马等不同的用法传达了不同的感情。

意向的组合比较有学问了,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不用一个虚词,全是名词的罗列。又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四个意象,第一句没有动词,第二句有了一个“无”连接。又如“枫叶落纷纷”只有落叶一个意象,后面是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看作修饰动词落的副词)。

诗词中意象的组合方式(句法)不同于散文,往往被称为诗家语, 用散文的逻辑来看,很多诗家语是病句。例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懂诗的人会质疑,春风有什么可笑的呢?桃花怎么会笑话春风?其实这句话是状语后置还省略了介词,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只背唐诗宋词写不出好诗 先花10分钟学学诗家语》

5、章法的组织

意象是名词,诗中除了名词还有动词、连词、副词、形容词等 ,这些词的选择,古人称之为练字。意向的组合是把这些词组成合适的句子,即句法。 句子的组合方式就是章法,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1)、例如崔护的这首《 题都城南庄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先回忆过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再发感慨:人面不知何处去;然后再说眼前的景色:桃花依旧笑春风。大家知道,我们肯定是先看到眼前景色,才会引起回忆,发生感慨,这三个步骤,被诗人打乱,改成了先回忆、再感慨、再描写景色。

2)、杜牧的《江南春》就不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先说眼前景色,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再回忆:南朝四百八十寺;然后感慨:多少楼台烟雨中。

简单说,写诗就是立意、选择意象、把意象组合成句子、把句子组合成篇,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有效抒发自己的情感。

老街味道诗词原创(老街诗词闲话155-无论新诗旧诗)(5)

结束语

有一句话叫做"诗无达诂",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通俗说就是诗很难解释得非常准确。因为前人的语境和词语跟后人有很大不同。

另外作者通过诗歌传达出来的感情未必被读者完全解读清楚,例如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众说纷纭。

还有就是读者可能读出了作者本人没有的意思,例如王国维《人间词话》里三种境界之说,王国维自己都说我的认识可能得不到晏殊他们的认可:“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另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作者被冤枉地砍了脑袋。

现代很多朦胧诗象李商隐《锦瑟》一样让人如坠云里雾里,作为读者,不妨象王国维,从中找到自己的理解,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清人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说过: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

@老街味道

古人不说现代普通话 为什么今天读古诗词依然押韵呢?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不押韵吗?

写诗词时遇到平仄韵脚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

徐渭用平湖秋月作了一首藏头诗 诗体不限一起来写几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