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技巧(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读诗人:茹金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技巧(送綦毋潜落第还乡)(1)

王维一生中,送别诗有70多首。

朋友落第,他写诗安慰相送;朋友被贬,他也写诗相送;朋友归隐,他亦写诗送别。

可见王维的人缘不错,有这么多友人值得相送,说明他是重感情的人。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技巧(送綦毋潜落第还乡)(2)

图源于:简书-秋鸿春梦《春泛若耶溪》

这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就是写给一位落第的朋友綦毋潜,后来这位綦毋先生也成为盛唐非常有名的诗人,代表作《春泛若耶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在这首送别诗问世的三年后,綦毋先生中了进士,也做了一段时间的官,不过官运和王维差不多,也不是那么顺,最后他归隐山林了。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技巧(送綦毋潜落第还乡)(3)

图源于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的意思分为三层:

第一层,宽慰友人落第之伤。

“圣代无隐者……孰云吾道非”三句,先以古之能臣在太于盛世都不愿意归隐,而是为国效力,来宽慰綦毋先生不要灰心,肯定其是有才华之人,一次落第不用计较。

这里有个“采薇”的典故: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技巧(送綦毋潜落第还乡)(4)

商末周初,孤竹国的君王把王位传给三儿子叔齐,孤竹君死后,叔齐想让位给二哥伯夷,但伯夷不肯,二人相继离开了孤竹国。后来两兄弟在去周国考察的路上又相遇,慕名周朝的西伯昌的德行,谁知西伯昌去世了,却碰上了要伐商的周武王。

两兄弟规劝周武王应先下葬父亲,武王不听,预杀二人,被姜子牙以仁义士的话劝住。后来周朝统一天下,伯夷、叔齐两兄弟以食周朝粮栗为耻,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技巧(送綦毋潜落第还乡)(5)

第二层,勉励友人重振精神

“江淮度寒食……同心与我违”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展现时间的飞逝。

感慨赶考前江淮正在准备寒食,如今考毕后,洛阳家家都在准备春衣。冬去春来,时间流转,劝友人重振精神,一切都有从头来过的机会。

我在长安道边为你这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摆酒送行,想来不久后也会再相聚的。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技巧(送綦毋潜落第还乡)(6)

第三层,鼓励友人会有出头日。

“行当浮桂棹……勿谓知音稀”三句,借景抒情,鼓励友人不用唉声叹气、满腹牢骚,天下之在,总是有知音和会常识的人;一时的不合适,不代表永远,再接再厉,总有出头之日。

“吾谋适不用”出于《左传》"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表示偶然之意。"

“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技巧(送綦毋潜落第还乡)(7)

这首诗初读有些难懂,仔细看了注释,查了些资料,发觉写得真是情真意切,王维真是一个劝人的好手。

友人落第,他不是附和一起”控诉“,而是从近及远,先把友人比做圣人隐士,肯定友人的才华,然后安慰友人,时间还长,一时失意无须挂怀,又明白告诉友人,有才华者自会遇到赏识之士的。

情绪上安抚,心理中鼓励,行为上支持,得这样的知己相送,真是人生最美好事情之一啊。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技巧(送綦毋潜落第还乡)(8)

下附送别诗全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每日读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