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的三个细节(蝉的高光时刻--金蝉脱壳)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经典的歌声里,在多少人的童年记忆中,有蝉鸣和冰棍的夏天才算是完整的。
每年的夏天,在林间总能听到这种悦耳动听的歌声。又到了蝉放声歌唱的季节。蝉是不知疲倦的歌手。蟋蟀是夜鸣虫,只在夜晚振翅发声,螽斯在低矮的灌丛草坡鸣叫,唯有蝉嘹亮的歌声占据着整个夏季的天空。
蝉和蟋蟀、螽斯一样都只有雄性善于歌唱,蝉的“发音器”位于腹部的末端,由腹部两片鼓膜高速振动而发出声音;“扩音器”位于胸部位置,由胸部外骨骼组成,类似于喇叭的形状,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雌蝉腹部没有鼓膜,是不会发音的。只有雄蝉会鸣叫,雌蝉并不具备这项“技能”。雄蝉一直不断的鸣叫表示求偶的讯息,成蝉的生命期限短暂,当它从地下钻到地面后,最久也只能到秋天,为了能及时找到对象。在短暂的一生中,它们不得不抓紧时间,没完没了的“歌唱”来召唤它的“情侣”。
雌蝉被雄蝉的歌声吸引后,雌蝉用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出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掉到树下形成了幼虫。会在树根周围土壤中打洞“潜伏”生存,靠吸取树根汁液为食,3年至5年才能出土。有的在地下蛰伏十七年,然后才破土而出,经过羽化,成为成虫。成虫在屈指可数的两三个月时间内,努力完成繁殖,便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蝉大部分生命时间是在土壤中度过的,在这寥寥几笔带过的成长过程中,蝉的“高光时刻”是蜕皮羽化的环节。使人们想到一个成语“金蝉脱壳”。
在黄昏及夜间钻出,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寻找最为合适的着力点,动作缓慢,蝉将头低下,努力地隆起背部,外皮在背部纵向裂开一道口子。
透过缝隙,稚嫩的黄白色躯体顶了出来,裂缝也随着越挣越大,向上一直延伸到头的中部,露出浅绿带白的头和胸部,不一会儿,后足也逐渐从蝉壳挣出,伴随着腹部不断地向上蠕动,大半个身子都显露了出来,只有腹部的末端和蝉壳相连。
这时它要保持很长时间,蝉用力收缩腹部,抬起身子,整个腹部从蝉壳中拖出来了。蝉蜕时短短的几十分钟,幼虫就能转变成蝉,躯体一下子长大了一大半,实在是不可思议。
泰德·安德鲁斯的《动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中曾写道:昆虫的变形过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生命中的蜕变必不可少,当我们拒绝蜕变时,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困难、更加危险。蜕变能使我们成长,让我们去除糟粕,重获新生。
绘画大师齐白石曾经创作了一幅《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将蝉翼的透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真正领会到了“薄如蝉翼”的精髓!
蝉翼翅脉之间的翅膜看起来十分的光滑,通过观察蝉内外翅规律的排列着脉络,它的膜质翅膀上布满如丝网质地,在光的照射下呈现淡淡幽幽的光晕,好似一团若隐若现的烟雾。我国古代有一种极轻极薄的丝织品名叫“蝉翼罗”。就是以质地薄如蝉翼而得名。
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蝉喜欢在树上鸣叫,尽情地歌唱和享受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