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虎式坦克为何如此强大(叱咤疆场的虎式坦克)
许多二战粉丝,都知道德国的虎式坦克威猛无比,尽管数量稀少却近乎“打遍天下无敌手”。实际上,在德军尚未装备虎式坦克时,也没少吃过苦头。比如40年入侵法国的战役中,德军就曾为无法对付法军的B1重型坦克而头疼。
后来在进攻苏联期间,也曾在苏军新锐的T-34坦克和KV-1与KV-2坦克面前吃瘪。前线的日耳曼装甲兵小子们,快被斯拉夫糙汉子们的新式坦克,折磨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尽管德军在两次装甲危机中均凭借自己高超的技术战优势化险为夷,但德国武器办公室还是基于前线官兵们的反应,下令加速开发新式重型坦克。
实际上德国在重型坦克研发方面,倒也不是在41年才开始的。德国人早在1937年就设计过DW坦克和VK3001坦克样车,它们在当时都属于重型坦克。尽管这些样车从火力和装甲上来说,远强于德军的三号和四号坦克,但它们都没有得到生产许可。
德国军方更加信赖于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也更加信赖经久耐用的短倍径75毫米炮。尽管希特勒在后来亲自授权研发了VK3601重型坦克,但它也未能量产装备部队。不过VK3601的设计,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虎式坦克的发展。
1941年5月,保时捷和亨舍尔获得了后继重型坦克研发授权,而此时距离巴巴罗萨行动也仅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自然德军是拿不到新式坦克用了。战争进行到了1942年4月20日,也就是希特勒生日这一天,保时捷和亨舍尔按照希特勒的要求,都如期拿出了自己的样车。
其中保时捷的样车重达45吨,装备威力巨大足以摧毁法国重型坦克的88毫米炮。亨舍尔的样车则传承了VK3601的设计,不过重量却达到了57吨。两款样车的正面投影差别不大,都采用了德国坦克的传统设计布局,并没有采用在二战时期开始盛行的倾斜装甲。
倾斜装甲顾名思义,就是坦克装甲倾斜布置,这种奇妙的装甲布局实际上早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就在铁甲舰上做过试验。倾斜装甲相比垂直装甲,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获得更大的装甲厚度,同时倾斜装甲还有一定概率使炮弹在命中时发生偏移,也就是俗称的跳弹,从而提高坦克的存活性。而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德军面临的T-34危机中的主角,也就是T-34坦克就使用倾斜装甲设计。
那么德国新设计的重型坦克为何会没有另起炉灶,而是沿用了德国传统的垂直装甲布局呢?上面已经说过了,德国陆军武器办公室是在1941年5月授权保时捷和亨舍尔研发新重型坦克的,各路德国坦克工程师们在苏德开战之前对倾斜装甲普遍缺乏研究,直到开战后得到了缴获的苏军坦克用于研究,才了解到倾斜装甲的实用性。
但此时已经是1941年11月,重型坦克的研发也基本定型并开始着手生产样车了,保时捷和亨舍尔都没有时间将所有设计推翻重来。德国武器办公室也认为重型坦克设计趋近成熟,没有必要再重新来过,只要在后继新式坦克研发中引入倾斜装甲概念就可以了。
不过仰仗于德国先进的冶金技术,垂直装甲倒也不是个致命问题。德国生产的坦克装甲钢,相比美国和苏联生产的铸造装甲钢来说,硬度更高,抗屈服强度更高。足以承受强烈的冲击和爆炸,不会轻易被击穿或者产生装甲崩落的情况。这里需要指出,德国在战争中后期由于稀有金属资源紧缺,大量工人被拉进军队填前线的坑,导致德国装甲钢质量持续下降,也使得后续生产的虎式坦克防御力明显下降。
实际上影响重型坦克研发进度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希特勒命令保时捷和亨舍尔的样车,必须在自己生日当天接受检验。这是一个死命令,如果他们无法如期完工,那么希特勒将取消他们的所有武器研发项目和订单。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不论是保时捷还是亨舍尔,甚至德国武器办公室,都没有足够的胆量触怒希特勒去推翻已有的设计,重型坦克自然是能越早实现投产越好。
因此亨舍尔和保时捷,为了赶上进度采用了完全相同的炮塔和炮,也就是虎式坦克经典的马蹄铁型炮塔和88炮。这款炮塔上安装有一个圆形应急出口,一个用防弹玻璃制造的观察窗(后来在经过一系列实战之后,观察装被进一步改装,使得车长可以在更加安全的情况下观察周围环境)。炮塔正面装甲高达120毫米,炮盾最低厚度80毫米,这就为炮塔正面带来了可观的防护,有效增加了车组成员的安全。
两款样车的车体前装甲厚度均为102毫米,车体侧面装甲为82毫米,装甲布局上比较均衡,不像初始版四号坦克那样侧面非常脆弱。两款样车总体来说重量差距也不算大,保时捷样车重达57吨,亨舍尔样车重达56吨。从外观上来说,保时捷样车炮塔更靠前一些,而亨舍尔样车炮塔则相对靠近车体中心位置,在重心上取得了更完美的平衡。
两辆样车最大的区别是保时捷采用了电驱动,这在希特勒看来是不可忍受的,是严重浪费德国工业产能的行为。因此希特勒钦定生产亨舍尔型重坦克,这一重型坦克被命名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又称虎式坦克。(保时捷虎则在后来被改造成了拥有“楠哥”称号的,斐迪楠重型坦克歼击车。)
虎式坦克首次参战是1942年9月份,当时苏军装备的T-34-76坦克和KV-1S坦克都无法有效对抗德军的虎式坦克。即使能够对虎式坦克造成一定威胁的KV-2重型坦克,也因数量稀少且行动过于迟缓笨重,也无法真正对虎式坦克形成威胁。
就连苏军使用的早期型号85毫米防空炮,也只有在500米内才可能威胁到虎式坦克的侧面,再或者干脆就使用122毫米榴弹炮和152毫米榴弹才能摧毁这个庞然大物。苏联直到1943年都没有对抗虎式坦克的有效办法,哪怕是早期型号的T-34-85在对抗虎式坦克时,也有着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而虎式坦克则可以蹲在一个安全的距离上,使用自己的88毫米炮对T-34-85坦克挨个点名。
从虎式坦克的时速上来说,虽然其公路最大时速仅仅只有38公里,比起拥有50公里时速的T-34坦克要慢上不少。但虎式拥有21公里的越野时速,而T-34坦克的越野时速也仅仅只有25公里,双方的越野速度可以说是半斤对八两。不过虎式坦克还有个更大的优势,那就是它在越野时凭借其复杂,维护性能令所有维修兵都感到厌恶的交错式负重轮,获得了比T-34坦克更好的稳定性。
排除虎式坦克负重轮的缺陷的话,大概另一个缺陷就是它的发动机了。早期生产的虎式坦克采用的HL210-P30发动机拥有较高的故障率,就像41年苏军使用的KV-2坦克一样,无法维持长时间高强度运作,并且需要较高的保养维护频率。
另一个非常令德军后勤官兵诟病的缺陷,大概就是虎式坦克那麻烦的运输了。由于虎式坦克宽大的车身和宽大的履带,超出了德国列车的最大宽度,因此在长途运输时需要拆掉交错式负重轮的外侧轮,还要拆掉外侧履带才能满足运输需求。也只有短途运输时,整备兵们才不用拆掉外侧负重轮更换履带,因此堪称是后勤的恶梦。所以说虎式坦克天下无敌的背后,其实是无数德军坦克整备兵们挥洒汗水的结果。
而且虎式坦克由于自身重量高达56吨的缘故,在通过桥梁时必须对桥梁进行检查,以确保桥梁能够承受其庞大的重量。否则就会像苏军的KV-2重型坦克一样,出现压垮桥梁翻入河中的事故。当然,如果那位头铁的车长试图驾驶虎式坦克穿越湿地,十有八九也会遇到当年苏军KV重型坦克尴尬的情况。
即使如此,德军的虎式坦克依旧能够大杀四方,尤其是在东线的库尔斯克战役,第三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黑豹沃坦防线(第一次第聂伯河反击战)中,虎式坦克的出勤效率都保持在一个较高值。
由此可见,德军装甲部队的整备兵们,才是德国装甲部队和虎式坦克神话的缔造者。不过随着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德军一线作战兵力越来越紧缺,大量工人和整备兵也被编入作战部队,德军坦克的出勤率和质量都有明显下降。最终纳粹德国在1945年,终结了自己罪恶的一生。虎式坦克也随着纳粹的终结,彻底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1926—1945年的德国坦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