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的创作风格(揭示康定斯基艺术世界中高度神秘的内在真相)

ABAGo

一个关于欧洲的,严肃、有趣、激进的思想视觉文化志

导语:

音乐,深刻影响了瓦西里·康定斯基的艺术,并引导这位画家揭示出艺术世界中高度神秘的内在真相。


康定斯基的创作风格(揭示康定斯基艺术世界中高度神秘的内在真相)(1)

瓦西里·康定斯基,《Sancta Francisca》,1911,玻璃上的反向油画,15.5×11.0cm。

西里·康定斯基1被这一股奇异的气氛所震撼。的确,他仿佛已经被传送到了另一个世界。

1911年新年的第一天,康定斯基和其他几位艺术家一起参加了一场由著名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2演出的音乐会,同行中还包括他一两天前刚认识的画家弗兰茨·马尔克3。这是一个可以改变康定斯基一生的夜晚。

康定斯基相信,音乐可以揭示出通向一种新艺术的路径,这种艺术摆脱了事物的物质表象,从而倾向于支持一种神秘的内在现实。他在其《艺术中的精神》(1912)4一书中写道,“各种艺术正在融合在一起。他们发现了音乐才是最好的老师。一位画家……在他渴望表达内心生活时,不得不羡慕音乐 —— 这种当今最非物质的艺术形式,能够轻松地抵达这一目的。他自然地寻求将音乐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中去。”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康定斯基与现代派作曲家合作,并从他们最狂野、最大胆的实验中汲取灵感。从他与阿诺德·勋伯格建立的深厚友谊,到他与托马斯·德·哈特曼5的戏剧合作,再到令他着迷的那些试图终结世界、拯救人类灵魂、将沙皇从死亡中解救出来的俄罗斯作曲家们奇异的、救世主般的多媒介项目 —— 所有这些都为康定斯基对抽象形式和精神启示的非凡追求提供了素材。

鉴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举行的康定斯基回顾展所引发人们对他的再次关注,这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契机,世人徜徉在他的声音画廊中,探索并理解他的作品如何与那个时代的音乐先锋派相结合 —— 这些疯狂的怪人和革命者,他们也像康定斯基一样,试图改变世界。

1. 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空气

1911年1月初,勋伯格的音乐会刚结束后不久,康定斯基就创作了他对这一事件的情感记录:《印象III(音乐会)》(Impression III - Concert)。

康定斯基的创作风格(揭示康定斯基艺术世界中高度神秘的内在真相)(2)

瓦西里·康定斯基,《印象III(音乐会)》,1911,布面油画,78.5cm×100.5cm。

这幅画作中还残留着一些象征性(表现性)的痕迹:听众全神贯注地、紧张地朝向前方,他们的精神被一架巨大且黑暗的钢琴吸收。灯光照耀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闪耀不停。

这是一种介于描绘和抽象之间的尝试。从1908年开始,康定斯基逐渐走向形态的消解,放弃可识别的空间与物质对象,转而揭示内在的现实。他和他新结识的艺术家朋友弗兰茨·马尔克也参加了勋伯格的这场音乐会,不久后他们就因为抽象概念等问题与几位同行分道扬镳 —— 仅仅几个月后,他们就在德国共同组建了开创性的艺术团体“蓝骑士”6。

一月份的那场音乐会的几个星期后,康定斯基便给勋伯格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粉丝信,介绍了自己,并指出了他们之间在哲学上的一些相似之处。这激发了他们对音乐和视觉艺术之间的联觉跨界的热情,从而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们将一起探索表象的边界。勋伯格将自己的画作分享给了康定斯基,并将在1911年冬天的“蓝骑士”第一次画展中展出他的作品。康定斯基也将勋伯格的《和声学》(Theory of Harmony)翻译成俄语。勋伯格会用绘画来描述他的音乐;而康定斯基则用音乐来描述自己的绘画。

那么,在勋伯格那晚的音乐会中,到底是什么直接让康定斯基道出了心声呢?

在这场音乐会中包含了勋伯格的两部作品 —— 《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10(女高音)》7和《三首钢琴曲,作品.11》8。就像康定斯基的音乐绘画一样,它们跨越了表现和抽象之间的界限。恰好,勋伯格的艺术发展也正处于同样的危机节点。

音乐会结束的几个星期后,马尔克给一个朋友写信说:“你能想象一种音调完全悬置的音乐吗(即对任何音调的依从性)?我不断地回想起康定斯基的《大乐曲》(Large Composition),它也没有任何音调的痕迹,以及也没有康定斯基之前音乐绘画中的“跳跃点”……”

康定斯基的创作风格(揭示康定斯基艺术世界中高度神秘的内在真相)(3)

瓦西里·康定斯基,《乐曲 4》(Composition IV),1911,布面油画,159.5 × 250.5cm。

勋伯格的《三首钢琴曲》中的第二章在很多方面都与康定斯基的表现性绘画作品完美地相似。虽然乐曲的和声和旋律都不落俗套,但仍然保留了人们熟悉的空间布局感。其中,有一处明显的背景(左手的两个音符:稳定、几乎是带有威胁性和振荡的步伐不断地来回游走);并且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前景(一个可识别的旋律漂浮在那个背景之上)。它就像一首歌中的伴奏部分。但它又显然不是19世纪的音乐:和声的冲突就像康定斯基作品中色彩的不协调一样强烈。康定斯基会要求获得创造新的颜色组合的权利,就像著名的勋伯格会坚持认为不存在不和谐一样 —— 只有遥远与更遥远的和谐。

所以,这部作品正如康定斯基的《印象III》那样,仍然保留了旧形式的痕迹,同时又承诺了一种新的色彩处理方式。

然而,勋伯格的《三首钢琴曲》的第三章显然超越了人们所熟知的东西,这可能也是促使康定斯基继续前进(革新)的原因。

这首曲子立即从悬崖跳下,向前翻滚,没有清晰的形状 —— 事实上,没有旋律,只有思想的不断流动和自由落体:没有前景;也没有背景。它更像是康定斯基1913年的作品《明亮的画面》(Bright Picture)或《黑线》(Black Lines):虽然没有固定的参照形式,但却有区域、变化的情绪和特征性的姿态。

康定斯基的创作风格(揭示康定斯基艺术世界中高度神秘的内在真相)(4)

瓦西里·康定斯基,《黑线》,1913,布面油画,129.4cm ×131.1cm。

康定斯基的绘画在没有地图或指引的情况下,将我们带入一种令人眩晕的色彩和线条的混乱之中。反复出现的三角形划痕几乎可以被称为山脉,但黑色轮廓和其下方的彩色爆发之间的错位使形式变得平坦,并否认了它们的空间和距离。无论是绘画还是钢琴曲,乍一看,都是一种混乱的激情与情感。它们打破了传统的秩序观念,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看似自发的新组织形式。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勋伯格和康定斯基通过通信,甚至一起度假,分享着共同的精神宇宙观。他们都认为艺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高度神秘的内在真相。

勋伯格被认为是“无调性音乐”9(但他讨厌“无调性“一词)的先驱,他还有着冷酷、精于算计、教条甚至是反人类的音乐大师等非正式声誉(当《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一次演出时,晨报就在“犯罪”一栏处刊登了他们的评论;晚报则建议这位作曲家应该“由卫生部审判”)。这些关于情感距离的指责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勋伯格之所以不断进行实验,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在已知的范围内充分表达人类的激情。否则,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底的传统主义者。他曾经解释道,“我的音乐并不现代,只是他们还演奏得不好而已。”尽管勋伯格享有盛誉,但他并不冷酷。与康定斯基一样,他热衷投身于一场充满激情的精神追求。

事实上,康定斯基在1911年音乐会上听到的勋伯格的《第二弦乐四重奏》,是另一首以女高音方式演奏的曲子,它最终以被融入神性的神秘景象而结束:“我只是圣火中的一颗火花;我只是神圣之声的低语。”这是康定斯基和勋伯格都在努力寻求的,他们都在寻找新的方式来直接与观众的灵魂展开对话。

2. 世界末日的音乐

康定斯基和勋伯格同时探索的通往精神革命之路之一便是舞台作品,它们将所有艺术结合成一种交响乐的体验:在那里一个清晰的故事控制着舞台上的动作,那不是歌剧或芭蕾舞,而是由一些抽象的颜色、音乐、手势、舞蹈和歌曲,“和谐”共生的一系列非理性但又崇高的东西。

康定斯基对俄罗斯作曲家、神秘主义者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10的多媒介探索特别感兴趣 —— 尤其是在《普罗米修斯:火之诗》11中他为钢琴、管弦乐队和“彩色管风琴”12赋予的精神高潮。斯克里亚宾出生于1871年的圣诞节,他逐渐相信自己是一个神圣的化身,注定要通过多媒体表演来引领人类走向最终的启蒙。《普罗米修斯》的音乐剧中包含了一个色彩投影师的部分,他必须创造出具有通感的色彩“和弦”,以配合音乐中的巨大斗争和胜利。康定斯基钦佩地说:“在《普罗米修斯》中,斯克里亚宾为他的理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事实上,康定斯基是不可能真正体验到《普罗米修斯》的联觉快感的:这部作品在莫斯科首演时并没有使用“彩色管风琴”,无论如何,康定斯基尚不清楚斯克里亚宾的色彩/音乐系统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试图重现斯克里亚宾的意图。

康定斯基的创作风格(揭示康定斯基艺术世界中高度神秘的内在真相)(5)

康定斯基,《即兴创作 28(第二版)》(Improvisation 28-Second Version),1912,布面油画,112.6×162.5cm。

斯克里亚宾计划了一个更大的多媒体(多媒介)活动,名为“神秘物质”(Mysterium)—— 一场将在喜马拉雅山演出的大型交响乐,其中包括:音乐、舞蹈、手势、游行、投射到云层之上的彩灯,还有稀有的香水。这将是一场类似世界末日的奇观,而地球上的人们也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精神领域。他还没完成这项工作就去世了(这或许是幸运的)。

虽然斯克里亚宾的超自然幻想可能如今看起来很可笑,但这些通过艺术进行文字变形的想法在当时却非常普遍:康定斯基在“蓝骑士”中的同事,立体派-辐射主义13的创始艺术家纳塔莉亚·冈察洛娃14被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奥布霍夫15邀请参与设计一座神圣的庙宇。奥布霍夫是早期电子音乐和十二音技法16的实验主义者,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17革命席卷下的基督教神秘主义18者,他制作的早期电子乐器Croix Sonore19被设计成十字架的形状。奥布霍夫写下了实验性的循环声乐《生命之书》(The Book of Life)—— 他用自己的鲜血潦草地写下了这些乐谱,目的是让它们在冈察洛娃设计的辐射主义神庙中演出,一系列神秘的周遭不仅能将人类与神圣联系起来,还能使沙皇尼古拉二世20重新掌权,尽管这位沙皇与他的家人已被布尔什维克暴徒杀害在了囚禁的地下室中。

这些不仅仅是古怪的异类举止:尽管康定斯基以及那些在他十几、二十岁出头时身边的俄罗斯创作者们(如:马列维奇,许多构成主义者)的作品可能看起来越来越棱角分明、几何化、机械化,甚至是冰冷的未来主义21,但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极度非理性的、充满激情的神秘主义色彩。

例如,康定斯基在他的《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预言,科学将很快认识到布拉瓦茨基夫人22、神智学23和唯灵论24。他宣称,这将导致人类迫在眉睫的救赎,拒绝物质主义,并拥抱灵魂的真正需求。在论文的第一章节结尾处,他以斯克里亚宾的《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狂喜作为结束:“每一个沉浸在艺术精神可能性中的人,都是建造精神金字塔的宝贵帮手,终有一天会到达天堂。”

事实上,康定斯基和勋伯格都在制作多媒体(多媒介)项目,旨在与观众的灵魂在跨学科的和弦中神秘地“振动”。勋伯格的舞台作品《幸运之手》25是在勋伯格家族经历了背叛和自杀的可怕磨难后创作而成的,开头是主人公趴在舞台上,一只长着蝙蝠翅膀的鬣狗在撕咬着他的脖子。事态从那时起便开始急转直下。而康定斯基的《黄色之声》26则没有那么多叙事性,它涉及颜色、形状、五个黄色的巨人,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长着人头的红色飞行生物。

勋伯格称赞康定斯基的整个艺术没有他自己的作品那么具有象征性和理性色彩:“《黄色之声》令我异常兴奋。这与我在《幸运之手》中所努力追求的东西完全一致,只是你在摒弃任何有意识的思想、任何传统的情节方面比我走得更远。这自然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创造的这些困惑恰恰反映了我们周围所面对的真实困难[……]”

康定斯基的这场音乐盛宴是由他年轻时的朋友、俄罗斯-乌克兰作曲家托马斯·德·哈特曼提供作曲。它幸存下来的部分(由冈瑟·舒勒27的手稿重建而成)尽管常常夹杂着现代和声,但听起来几乎像礼拜仪式的,隐含着中世纪的味道。

鉴于原始乐谱的不完整状态,德·哈特曼现在更广为人知的工作是另一项旨在带给信徒们转变的合作:1916年,他成为了神秘主义者乔治·葛吉夫28的学生,并在后者在巴黎创建的“人类和谐发展研究所”29中创作了大量为乐章伴奏的钢琴组曲。如果这些基于不同的宗教和民间音乐而创作的极其简单和精简的作品与康定斯基的那些艺术相似,那么它们也许就真正意义上呼应了俄罗斯几百年来卢布克蚀刻版画30中的原始主义。

3. 苏维埃岁月

不幸的是,康定斯基的《黄色之声》没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1914年,达达主义的雨果·巴尔31正准备在慕尼黑举办一场演出,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计划被否决了。康定斯基不得不回到他的祖国俄罗斯;在接下来的八年里,战争和革命撕裂着并彻底改变了俄罗斯,他将不再与勋伯格有任何联系了。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布尔什维克对俄罗斯的控制日益加强,新兴的共产主义政府利用康定斯基的影响力将现代艺术带给大众 —— 尤其是作为人民教育委员会32的顾问。苏联当局仍然醉心于未来主义的各种可能性和承诺,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抽象主义是被视为摆脱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历史的一条途径。正是在人民教育委员会,康定斯基遇到了许多几何抽象领域的伟大创新者 —— 这其中就包括神秘的天主教徒、前犹太神秘唯美主义者亚瑟·文森特·卢里埃33。

康定斯基的创作风格(揭示康定斯基艺术世界中高度神秘的内在真相)(6)

瓦西里·康定斯基,《蓝圈》(Blue Circle),1922,布面油画,109.0×99.0cm。

虽然卢里埃在1915年创作的一组参差不齐、晶莹剔透的实验性作品《空中的形式》(Forms in Air)是献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的,但它实际上是与康定斯基在完全放弃表现形式之后所作的画作最为相似的音乐作品之一。

卢里埃的作品正如其标题所示:一组形体飘浮在空中,漂浮在寂静的白色空间里。它们不是真正的旋律;而是形状,是参差不齐的碎片,是柔软的、随机俯冲的小尘埃,是微观事件的集合。这个奇怪的乐谱本身看起来就很像康定斯基式的:孤立的五线谱在书页上飘荡;钢琴曲中典型的两道五线谱上下叠加,变幻不定。就像康定斯基绘制的形状一样,这些奇怪的碎片时而重复,时而构成一整个系列,略有变化或旋转;有些真的是对称的;有些颜色比较温和;有些颜色则更加尖锐。如同康定斯基的作品,卢里埃的《空中的形式》亦神秘且晦涩难懂,但却带有一种拼命要传达的感觉,例如音乐剧中那时刻需要注意的手势。

在这种音乐的光芒下欣赏康定斯基的艺术,可以恢复艺术家在探索抽象主义新路线时的那些自认为理所当然的联系。认识到这些相互影响并不会削弱康定斯基的独创性 —— 音乐只是将他的作品置于某种特殊语境之中,它让那些相互联系松散的创作者圈子重新活跃起来,他们互相督促,共同推动迈进新世纪,即是现代时代。


背景简介 & 注释

1. 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y Kandinsky,1866-1944,俄罗斯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与皮特·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创立过艺术团体“蓝骑士”。康定斯基具有联觉(知觉混合)的能力,他可以十分清晰地听见色彩。他甚至把他的绘画命名为“即兴”和“结构”,仿佛它们不是绘画而是音乐作品。

2. 阿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开创了“第二维也纳乐派”,编写了《和声学》并提出《十二音列理论》,其深远地影响了20世纪音乐的后续发展。勋伯格的创作动力源自个人纯粹的心理欲求而非以公众公认的习惯性审美伦理为转移,作为崭新方法论的诞生,动摇了西方传统经典音乐美学体系的基础。

3. 弗兰茨·马尔克:Franz Marc,1880-1916,德国画家,艺术团体“蓝骑士”的成员。德国表现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4. 《艺术中的精神》: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康定斯基于1912年写成的一书,是现代艺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该书上部探讨艺术与社会文化、艺术与人类精神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艺术精神面临的危机问题。下部阐述纯粹绘画的形式和精神问题,并勾勒出现代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的基本设想。全书虽篇幅短小,但提纲挈领,内涵深刻,为现代抽象主义艺术和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美学基础。

5. 托马斯·德·哈特曼:Thomas de Hartmann,1885-1956,乌克兰作曲家,乔治·葛吉夫的杰出学生和合作者。

6. 蓝骑士:Blue Rider,德语 Der Blaue Reiter,是一个因受到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排斥而组成的艺术家团体,由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和弗兰茨·马尔克于1911年创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解散。蓝骑士是对他们的巡回展览作品及公开活动的称呼。活跃在蓝骑士创作氛围中的艺术家成为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重要开拓者。与德累斯顿的艺术家团体“桥社”那种紧密合作的关系不同,这些艺术家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和自由。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被归类为德国表现主义。

7. 《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10》:Second String Quartet - Op.10,由四个乐章组成的作品是在勋伯格一生中非常情绪化的时期写成的,并引用了许多民歌部分。它最先由玫瑰四重奏和女高音玛丽·古泰尔-朔德演出。

8. 《三首钢琴曲,作品11》:Three Piano Pieces - Op.11,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09年创作的一组钢琴独奏曲,代表了作曲家作品中无调性音乐的早期例子。这三首曲子的节奏标记为:Mässige 四分音符(中等速度)、Mässige 八分音符(非常缓慢)、Bewegte 八分音符(有动作)。

9. 无调音乐:Atonality,又称无调性音乐,是现代音乐的一种重要流派与表现形式之一,无调性音阶就是指音与音之间缺乏调性感,其构成方式与有调性的古典音乐差异颇大却具有互补意义。

10.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1872-1915,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既是神秘主义者,也是无调性音乐的先驱。

11. 《普罗米修斯:火之诗》:Prometheus-The Poem of Fire,是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1911年创作的一首音调诗。音乐结构几乎是各种复杂和三重的,它被称为“神秘的和弦”。

12. 彩色管风琴:color-organ,一种由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发明的“带彩灯的键盘”的乐器,根据斯克里亚宾的联觉系统所产生的颜色而制造。用于演奏他的作品《普罗米休斯:火之诗》,但实际上很少出现在该作品的演出中。

13. 辐射主义:Cubist-Rayonist,1910-14,在俄罗斯发展起来的一种抽象艺术风格,由俄罗斯立体未来主义者米哈伊尔·拉里奥诺夫和纳塔莉亚·冈察洛娃创立并命名,是俄罗斯最早的抽象艺术运动之一。

14. 纳塔莉亚·冈察洛娃:Natalia Goncharova,1881-1962,俄罗斯先锋派艺术家、画家、作家、戏剧服装设计师、插画家。1921年移居法国巴黎,是德国艺术运动蓝骑士的成员。

15. 尼古拉·奥布霍夫:Nikolai Obukhov,1892-1954,俄罗斯现代主义和神秘主义作曲家,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后与家人逃离俄罗斯,定居巴黎。作为一位先锋派,他以斯克里亚宾的晚期音乐为出发点,他的音乐以其宗教神秘主义、不同寻常的记谱法、独特的12音半音阶语言以及在早期发展时期率先使用电子乐器而闻名。

16. 十二音技法:12-tone technique,由浪漫乐派后期至新古典主义音乐期间的无调音乐所发展而来,其理念在于一个完整的半音音阶内的12个半音,每个音的重要性都是相等,而非传统乐理所提倡,音阶内以个别音主导其他音的概念。十二音技法将一个纯八度内所包含的12个半音,按作曲家的意愿随意排出一个次序,称为「音列」,这个最原始的排序亦称为「原型」。根据原型,可以再引伸出「逆行」、「倒影」和「逆行倒影」四种音列。音列在十二音技法中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乐曲一切的运行和变化皆由这四条音列所得出,所以亦可称为「十二音列技法」。最先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马蒂亚斯·豪尔和阿诺德·勋伯格分别提出,两者的部分概念类近但并不互相从属,其中勋伯格的理论在他所属的第二维也纳乐派间广泛流传,因此十二音技法大都以勋伯格的理论为基础。

17.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史观。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是根据结合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的唯物辩证法,去解释人类历史演变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因其主要关注的是对历史规律的阐明,因而具体地说是一种思辨的历史哲学。

18. 基督教神秘主义:Christian mysticism,基督密教或基督密宗。是基督教内具有奥秘宗风修持与教义之法脉,旨在追求信徒与上帝、耶稣、圣灵之间的直接体验与心灵上的合一,并依据这种修习风格而发展出各种哲学与神学理论。这经常被联想到神秘主义神学,在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传统中更是如此。

19. Croix Sonore:由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奥布霍夫开发,是一种早期的具有连续音高的电子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演奏者手臂离天线的距离,天线是十字形的,电子器件放置在一个铜球里,十字形固定在该黄铜球上。

20. 罗曼诺夫沙皇尼古拉二世:Romanov Tsar Nicholas II,1868-1918,俄罗斯帝国末代皇帝,兼任芬兰大公和波兰国王,在位时期为1894-1917年,其生涯早期经历了俄罗斯帝国经济大崛起时代,可惜其经济成果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毁于一旦。战时,尼古拉二世被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军软禁,1918年,尼古拉二世本人及家族被苏联红军士兵灭门,宣告了俄罗斯帝国和整个罗曼诺夫王朝就此灭亡。

21. 未来主义:Futurism,意大利诗人菲利波·马里内蒂于1909年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标志其诞生,该文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并表达了对速度、青春、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未来主义思潮主要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

22. 海伦娜·彼得罗芙娜·布拉瓦茨基:Madame Blavatsky,1831-91,通称「布拉瓦茨基夫人」,俄国神智学家、作家与哲学家,创立了神智学与神智学协会。在她死后,有关她的评价充满争议。她所提出的神智学说确实对印度教与佛教思想于西方世界的散播有所帮助,同时也影响了一些西方神秘学说(例如亚利安秘学、人智学与新纪元运动)的发展。

23. 神智学:Theosophy,又称证道学(通过直接体验以认识上帝),是一种涉及宗教哲学和神秘主义的新兴宗教,混合了一些西方哲学思想如新柏拉图主义和东方的印度教、佛教元素。神智学认为,史上所有宗教都是由久已失传的「神秘信条」演化出来的。神智学的代表人物为海伦娜·布拉瓦茨基,于1875年在纽约市创立了神智学协会。

24. 唯灵论:Spiritualists,一种宗教和哲学学说。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它是不依附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特殊的无形实体。它信仰人死后灵魂继续存在,亡灵可通过巫师或以其他方式向活人传达信息。

25. 《幸运之手》:The Happy Hand,德语 Die glückliche Hand,是由阿诺德·勋伯格创作的4个场景组成的“音乐戏剧”,创作于1910-13年。于1924年在维也纳人民剧院首演。戏剧阐释了人类继续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情节是从勋伯格个人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发展而来的。

26. 《黄色之声》:The Yellow Sound,德语 Die gelbe Klang,由俄罗斯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创作的实验戏剧作品,创作于1909 年并于1912 年首演。《黄声》是康定斯基为剧院构思的四部“色调戏剧”中“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解决了混合多种艺术形式和媒体的作品中的色彩理论和联觉。其他三部被命名为《绿色》、《黑白》和《紫罗兰色》。《黄色》借鉴了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元素,同时也预见到了超现实主义,并对德国后来的戏剧革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27. 冈瑟·舒勒:Gunther Schuller,1925-2015,美国作曲家、指挥家、法国号手和爵士乐音乐家。他在1974和1976年分别凭《Joplin:The Red Back Book》和《Footlifters》这两部作品夺得格莱美奖,1994年荣获普利策音乐奖。

28. 乔治·伊凡诺维奇·葛吉夫:George Gurdjieff,1866-1949,20世界初颇具影响力的前俄国神秘主义者、哲学家、灵性导师、亚美尼亚作曲家、作家、舞蹈家。葛吉夫认为大部分的人类不具有身心整合的意识,并描述了达到精神进化的方法,根据他的理论和教诲,葛吉夫唤醒人类意识的方法统合了苦行僧、僧侣和瑜伽士的前三道,是故又被称为第四道。

29. 人类和谐发展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由乔治·葛吉夫于1922年在法国巴黎创立。宣扬“第四道”理论,旨在解决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内在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

30. 卢布克:lubok,是俄罗斯17世纪起流行的印刷品,其特点是简单的图形和源自文学、宗教故事和流行故事的叙述。

31. 雨果·巴尔:Hugo Ball,1886-1927,德国作家、诗人,也是1916年苏黎世达达运动的创始人。

32. 人民教育委员会:the People’s Commissariat of Education,通常称 Narkompros。是苏联负责管理公共教育和其他文化的有关机构。1946年,改制为教育部。

33. 亚瑟·文森特·卢里埃:Arthur-Vincent Lourié,1892-1966,俄罗斯重要的作曲家。1917 年革命后,卢里埃在苏联音乐组织的最初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后来流亡。他的音乐反映了他与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的密切联系。


END .

本文由公众号【ABAGo】主理人快乐大胖原创

不可‬转载和复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