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中的千古名句(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

资料转载来源于:墨水魂

https://www.toutiao.com/a6801367063785898500/

说到历史上的政治失意的文人那也算是数不胜数了,但是要说里面十分出名的,就不得不提到苏轼了。苏轼常被大家称作是苏东坡,他博学多闻,在北宋时期人们常把他和欧阳修来做对比,而欧阳修更是诗画礼乐无所不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苏轼才华的过人之处了,并且他还和黄庭坚在书法上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在诗词方面合称“苏辛”,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几乎是个全能人才,但是就算文学上的成就再高,但在政治上却依旧是一个低能儿,他当初踏入职场初展锋芒,可后期却是坎坷不断,四处奔走,而这失意的职场路无疑也为他的创作能力再一次添砖加瓦,使他成为了现在的真正大师。

苏轼诗中的千古名句(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1)

一、苏轼的政治之路与诗

苏轼在初入政治之路时也是仰仗着自己的才能。不过不管是什么人才也只能够从低级之路做起,所以这个时候他在陕西凤翔做了一名小官,平常没有什么烦心之事,只是太多的文书工作让他感到十分厌烦,不过在这个时候他的空闲时间比较多,可以到处游山玩水,也因为这样苏轼留下了很多关于神明和山精野怪的奇闻。不过万事有利有弊,苏轼因为才华进入官场,也因为他的本人身份在官场上显得十分清高,而这也决定了苏轼在官场上的波澜。

他在陕西凤翔当官之时,和自己的上司陈希亮两个人有些不对付,陈希亮有的时候就会在苏轼的公文上面进行更改,这样就引起了苏轼的不满,所以遇到陈希亮有错的时候就总是会针锋相对。就比如陈希亮在任职期间总是摆架子,在接见下属的时候也总会迟到一会来表现自己的地位,于是苏轼就写诗讽刺,“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但是这个诗后来就传到了陈希亮的耳朵里,导致苏轼以后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不过他并不在意还是我行我素,也不在意什么官场的潜规则。

苏轼诗中的千古名句(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2)

后来他辞去了在凤翔的官职,在休整一年后又去当了历史研究员。本来仁宗皇帝这个时候很看好苏轼,觉得他才高八斗,还正值壮年,应该多给他分配一点事情来做,但是宰相韩琦却一点也不看好苏轼,认为他性格浮躁,并且在凤翔做官时的名声也不好,于是劝说皇帝对他进行冷处理。在这个时候苏轼的仕途也渐渐走向了没落。

刚开始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审讯,后来王安石变法产生争执,他站在反对面,导致被排挤,被贬到了黄州。从当初被人看重的才子再到如今被贬黄州之地,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并且当时朝廷还规定被贬后不能随意走动,这就更让苏轼感觉心里愤懑。不过幸运的是当时在黄州任官的徐大受对苏轼的才华颇有赏识,便允许他自由活动,也因此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等著名诗作来表现自己在黄州时看到的美景,发表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理愤慨。

苏轼诗中的千古名句(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3)

后来新皇帝上任废除了王安石变法,苏轼因此也重新回到了朝廷,但是当时的太后和皇帝又对王安石变法表示全部否定,苏轼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两方闹得不开心,苏轼便主动要求外放杭州,再过不久之后他又再次进入朝廷做官,这个时候的官职也是他一生当中最高的职位,后来太后驾崩,皇帝亲政,苏轼再次被贬惠州,这个时候的苏轼心态又重回了当初的自在开心,读书写字绘画,创作了《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又过几年又被贬去儋州,儋州地处偏僻,在当时也是十分荒凉,不过苏轼到了这里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在调整后又重新开始生活,并且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比如《纵笔》《别海南黎民表》等。

苏轼政治失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句诗词道尽了他的一生,虽然大多都是被人陷害才得此状况,但是他的诗词作品也脱不了干系。不过他还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依旧旷达、乐观,也实在让人敬佩。

苏轼诗中的千古名句(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4)

二、苏轼词的特点

(一)言浅意深,充满哲理

苏轼的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他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用“独领风骚”来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宋代诗歌和唐代诗歌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宋代诗歌注重说理,而苏轼作为宋代文坛的一代大家,其作品自然也是言浅意深,充满哲理。他在《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就很好地利用庐山景观说明了: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面貌可以看到不同风景,得到不同感受的道理。随着观赏地点的高低起伏变化,你看到的有时是连绵起伏的青翠山岭,有时是直入云端的山峰,形象的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看似是在写景其实是在说理。看到这么多的风景,导致分辨不清哪一景才是庐山的真面目原因就在于你身处在大山之中,视野被遮蔽,看到的只是庐山许许多多风景中的一部分。这正是诗人从哲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得到的真理性认识,这道理不仅在于游山玩水,更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尽量全面看待它,这样才能拨开云雾见到晴天,认识事物的全貌,做出正确的判断。

苏轼诗中的千古名句(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5)

堂堂七尺男儿,自然是想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一些贡献的,可是苏轼却空有一身才能无用武之地。政治上的失意让他的满腔热血无处挥洒,只好把这种情感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今天在这里,明天又会是在哪里呢?人生在世总是要留下一些痕迹的,但这些痕迹和人生比起来又算得上什么。这是苏轼重游故地渑池时看到当年借宿的寺庙如今已变得残破不堪,寺里的老僧也已去世,顿时感觉物是人非,想起当年弟弟苏辙在这里写过一首诗,于是也做了一首诗和弟弟苏辙的诗应和。这首诗很好的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来去不定的惆怅和对往事深深的眷恋,全篇带有普遍的人生体验和上课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苏轼诗中的千古名句(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6)

(二)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相结合

北宋时的诗词以婉约著称,虽然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但他的诗词中也有一些是豪放风格和婉约风格相结合的。刘克庄曾这样评价过他的诗词“翕张开阖,千变万化”说的正是此意,苏轼的婉约风格区别于传统的婉约派风格,他的诗词比传统的婉约派诗词更具有活力和生机。苏轼因政治斗争被贬至润州(今江苏镇江)时已经过多次贬谪,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感到非常的伤心,于是他写下了《少年游》,用此诗含蓄婉转的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这句话颇有李白诗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韵味,卷起帘子和明月作伴对饮,可是风又趁着缝隙吹入家中。此景再衬以思念妻子的内心活动便显得更加孤寂落寞。

苏轼诗中的千古名句(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7)

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说是千古绝唱,遥想到当年的周瑜正是年轻,小乔刚嫁给他,身姿雄壮风度翩翩神采奕奕。手摇羽扇,谈笑之间就把敌人的战船烧毁了。抒发了诗人对昔日英雄的怀念和敬仰,和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叹。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诗人短短的几句话中就赫然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字一句都透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苦闷悲痛和一番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失落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但是这种感情并不是消极的,更能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

苏轼的这种诗歌风格正和他的政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在政治失意中并没有放弃,而是以乐观旷达的精神继续生活,这也给了我们无限的鼓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