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美的观点(审美之浅谈)

对美的感受因人而异,审美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不过也有其共性可言,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审美的观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于审美的观点(审美之浅谈)

关于审美的观点

对美的感受因人而异,审美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不过也有其共性可言。

之所以想到写这个话题,是因为觉得美是每个人都热爱的,对美的追求几乎伴随人们的一生,相信没有人会不爱美,因此审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提高审美修养是提升民众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

关于美的理论研究、哲学思想著述非常多,许多表述拗口、论述艰深的理论文章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在此谨从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角度谈谈有关美的话题。

美的感受相当广泛,美食美味、美德美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景,某人的话听起来很美气,心里感觉美滋滋的......美是那些一经品赏后能够令人感觉身心愉悦舒畅的事物、行为。

不过,查阅关于美的词语会发现,“美”大多是用来形容关于视觉感受的,美女、美术、美丽、秀美、美景、美轮美奂、精美、美观、美貌、美艳、美容、美色......说到“美”这个字,一般大家会自然而然联想到视觉感受方面的美。

因而在此谨就视觉感受方面的审美进行粗浅讨论。

人是感观动物,虽然同是视觉感受,同一件东西放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或是不同的人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审美所具有的社会性、复杂性、丰富性等特别的属性。

时装的流行变化,就是最好的审美案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流行穿着身形窈窕的旗袍;五六十年代,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大家都喜欢看起来正统、革命的绿色、蓝色军服;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港台传入的喇叭裤、爆炸头风靡一时;近些年来,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环境也包容多元,人们的衣着也随之反映出了这种变化,社会上渐渐不再一时兴起或流行某款特定风格的服装,中国民众穿着越来越有品位,且向着个性化、高端化不断发展。

仅此都可以看出,审美具有复杂的社会性,个体的人的审美观念受着社会大环境的深重影响,审美不仅仅是视觉感官层面的活动,而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阅历、文化教养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曾经读到过有理论文章讨论审美趣味到底是天生的、自然的、先验的,还是文化教养的结果。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凝聚了其一生所受到的教化。

审美只是感受到了美,要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对美的观念表达出来,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通过穿着打扮、绘画摄影、歌舞影视艺术等等,传达自己的审美趣味,那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不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可能一般人并不容易确切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

能够感受到一定层次的美,并且由衷地欣赏或褒扬之,作为非专业的普通民众的审美能力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就挺好了。

审美确实需要一定的能力。

同样一件按美学原理分析具有某种美感的事物,不同心境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同样一片娇艳绚烂的桃花,远古的快乐的村民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悲观哀怨的林黛玉却发出《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当然,他们都感受到了美,但其心中美的风格却不一样。在前者看来,桃花美得灿若云霞、光芒夺目,令人喜乐康宁心生希望。后者则感怀,满目桃花轻若落絮,而自己的命运也像那花儿一样春残花渐落。

美就在那里,就看你是不是欣赏,能不能承受。虽然不能说什么样的审美观优劣好坏,不过,从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乐观积极的审美态度要更契合人类身心健康的要求。

写到这里,不禁联想到了2021年推迟一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虽然日本这个民族历来就有物哀情结,可是那种阴风惨惨的画风实在无法令人感受到半点美。而我们北京的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两场开幕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大美,随便哪组镜头都令人赏心悦目,美到令人折服。

网络上的评论可以说是一边倒,对北京奥运开幕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仅此也可以看出,人类在审美方面的趣味还是有些共性,美,往往能够给予人们愉悦舒畅安宁等等美好的感受,能够引发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类社会有关美好事物的联想,能够令人在精神上心灵上获得积极向上的启迪引导。

人类生活的环境中,美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光。感受美、享受美也是一种能力。如烟似幻的晨曦,皎洁清幽的月光,路边一朵径自怒放的小花,窗外探头探脑觅食的小鸟......

只要你慢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真的是无处不在。内心纯净安宁时更容易感受到美,当一个人心里充满怨恨、忧愁、烦恼时,美的事物就在眼前也会被其内心的阴霾遮挡了光彩。所以,心地纯洁的小孩子往往更能发现美享受美,只是因为孩子的心灵还没有被成长中的种种阴翳所污染。这或许也是一些学者认为审美趣味是天生的之理论根源。

虽然随着成长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诸多不如意不快乐,但请永葆一颗童心,永远像孩子一样去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吧。美其实是内心的自我感觉,你敞开心扉拥抱它,它就总是环绕在你身边,你关上心门排斥它,它也将弃你而去。

像孩子一样永葆一颗纯净的心灵,并不是就不需要学习,而是要永远以一颗“无知”的心去探索未知领域。永远以孩子般的求知欲,去学习文化知识,去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去感受绘画影视的美,去感受歌舞竞技的美,当你以美的心态去看待成长中的一切,就能不断收获美。而审美趣味就在这个过程中悄然无声地凝练升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