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二十五年之旅(印度心灵之旅)
“
她是宜信财富的一位客户。
2012年,信仰佛教的她只身前往印度朝圣。
对神秘国度的别样回忆被时间封存,
直到《不可思议的印度》旅行纪录片将它解封……
”
缘 起
点击以下视频,观看来自宜信财富小黑卡的倾情分享:
《不可思议的印度》旅行纪录片
前往圣地朝圣,是数千年所有伟大的宗教都鼓励信徒们从事的修行。众所周知的就是著名的“麦加朝圣”,每年数百万伊斯兰教徒涌向麦加,为了心中神圣的膜拜。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一直坚信我们对世尊和佛法升起虔诚心的那一霎那,“灵山就在我心中”,如同佛祖亲自所应:“任何人忆念我,我就在他面前。”
临行:朝圣开始在准备的每一个步骤中
印度之旅不同于任何一次观光。
国人对印度的印象就三个字:脏乱差。不恰当的负面报道阻止了众多驴友去感受风情万种的印度。“印度三哥”更成了欺骗游客的代名词。在印度开通“佛陀专列”的旅游介绍上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希望“佛陀专列”能征服中国人对印度的恐惧!
因此当我宣布要去印度时,立马招来众多苦口婆心的规劝和朋友们掩饰不住的担忧。我的心也难免生起丝丝犹豫。因为此行主要目的是朝圣,所以搜索了很多的线路,咨询了数家旅行社,发现无一适合,最后只能自助游。佛友们的临阵退出,更让这次自助游成为独自游。始料不及的,我的朝圣之旅竟然成就了我人生第一次独自一人的自助游。
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我开始了行前准备。机票、签证、线路、供品,每一步都让我感受着朝圣的不易,也让我的朝圣之旅渐渐真实。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去网站订票、办理签证,去研究线路、订购宗萨蒋扬钦哲诺布的书《朝圣——去印度圣地做什么?》,张金鹏的《莲花之上》,去观看海涛法师的《寻佛足迹》片子,去观前街挑选苏州特产,准备带到印度供佛……
随着准备的不断进行,我的心也变得充实。慢慢地,我体会到,并不是到了圣地才开始朝圣,朝圣在开始准备的每一个行动上。
我再次打开一行禅师的《故道白云》,跟随着法师观看着佛陀的生平和体验着佛陀的成佛历程。鹿野苑,菩提伽耶,那烂陀,灵鹫山,所有这一切,已不再是一个个单调的地名。她们更像是梦中隐约的记忆,变得慢慢清晰。整个准备过程中,与其说我在准备一次出行,不如说我更像一个漂泊已久的游子,期待着归家的日程。
世尊的故事感动着我,也坚定着我朝圣的目标。
朝圣的重点并非只是去参访圣者的纪念地。我们前往朝圣,是为了帮助自己记住佛陀的所有教法。最理想的是,要培养自己的智慧、慈爱、悲心和真诚的出离心。
因此,出发前许个愿,愿我的朝圣之旅,能让我积聚福德、净除染污,能为妈妈祈福、消灾免难,共同走在菩提大道上,同成佛道、共登觉岸。
朝圣之旅——行走在莲花之上
莲花是印度的国花。莲花也是佛教的象征。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是佛教再生、纯洁和免受轮回之苦的主要象征。
带着一颗如莲花般清净之心,我飞到了新德里,开始了我的西天之旅。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使我们再也不用像唐三藏法师那样花费数年千里跋涉,历尽艰难困苦最终达到圣灵之地。
但是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使印度逐渐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文明古国风采不再。我在凌晨两点抵达新德里,在去往旅馆的路上,只是感觉这个城市没有大都市的气魄,没有高楼林立、灯红酒绿,四周静悄悄地掩盖在夜幕下。第二天醒来,行走在首都的大街上才恍然大悟,为何国人对印度那么多的负面评论。
三月的天已是炎炎夏日,温度超过30度,一出大门,热浪迎面扑来。夹杂而来的还有各种气味,分不清酸甜苦辣,也香臭难辨。狭窄拥挤的大街上各式男女,黑黝的皮肤,绚丽的纱丽,带着面巾的妇女,不时出现的水果小贩,随处可见的垃圾,三三两两在大街上闲逛的狗、牛、苍蝇、蚊子等等。还有横冲直撞的车辆,让这座城市看不到秩序。在新德里火车站为了买票,我耽搁了几乎一天的时间,于是开始担心自己要怎么度过未来的两周。
随着脚步迈过更多的土地,我才慢慢感悟更多。去了阿格拉——那著名的泰姬陵所在地;去了瓦拉纳西——那里有谱写着生与死的恒河,我看到了更多的生命涌向大街小巷。牛和狗已太寻常,马、猪、鸡、羊、鸽子、松鼠、老鼠……似乎能想到的动物应有尽有,这是何等众生平等的世界?
而且到了印度才真正悲哀佛教已不再盛行,几乎80%的人信奉印度教,多过10%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每隔三五步就能看到一个小的印度教寺或清真寺。还有基督教,耆那教来分割这余下的人群,只有极少数的人坚持皈依佛教。
我有点失落,有点担忧,有点惶恐,不知此行能看到什么,收获什么。
真正的朝圣开始于鹿野苑。这是佛陀初转法轮的地方,就在这里,佛陀首次向他的五位弟子开示了金刚座下证得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从此,娑婆世界一切有情得以聆听佛法,解脱生死轮回。
鹿野苑离瓦拉纳西18公里左右,坐突突车半个多小时。清晨包了一辆车,顺便载上一对上海父女,朝拜鹿野苑前,去吃早餐,老板娘可爱的烧菜姿势,让我忍俊不住,记录下这一刻。
进入寺庙前,因为没注意到地上的积水,我“轰”地一声四脚朝天跌在地上,刚刚想检讨自己是否心不够诚,抬头一看,发现我即将进入的是耆那教的寺庙。因为耆那教主雕塑与佛像太过相似,我并不能分辨它们的区别。向印度三哥请教后,我才了解耆那教雕像一般为黑色裸体,手印不是莲花状。
我赶紧从地上爬起来,又绕了一圈,才真正进入鹿野苑阿育王石柱遗迹的大门。这也是随性的印度人民没有在景点细心标注导致的。
阿育王石柱是孔雀王朝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雕刻。由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阿育王铭记征略,弘扬佛法而建。尽管石柱历尽灾难破坏、大火摧毁,只是留得遗迹,但是它却坚强的屹立在那里,如灯塔一般,向后世众生证明着佛陀的真实存在,也为佛子们指明了修行的方向。
菩提伽耶是我朝圣中最重要的一站,共住了四天。大觉寺是每天必去的地方,清晨手捧着鲜花,我开始了一天的修行。
2600年前,在菩提伽耶,佛陀端坐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证得正果。大觉寺就是后世人为了纪念伟大的佛祖,也为了彰显佛陀无尽的功德而建立的。今天的菩提树已非当年世尊的菩提树,这是从斯里兰卡带回的菩提树的种子,在故地重生。金刚座也已用围栏圈住,但是不时看到虔诚的弟子在贴金箔,尤其是来自泰国的弟子们。有时一阵微风吹过,菩提树叶随风落下,立刻有众多弟子捡回菩提叶,小心放好,带回家乡留念或和佛友分享。因为菩提树是证道的象征,菩提叶是智慧的表示。
如今的菩提伽耶已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世界各地虔诚的佛子们云集在这里,稽首礼,无上尊。
在这里一支清香足以表达佛子们虔诚清净无染的心。更多的弟子们或在菩提树下静坐,或绕着佛塔一圈一圈的行走,或念诵祈请文、佛经,或一遍又一遍地叩大头。还有法师带领着团队,讲经说法。另一道风景是一些新弟子,选择这个灵性之地开始剃度出家。
其实,不论我们在圣地呆多久、修持时间有多长、供养何种供品、许下什么心愿、念诵哪本经文,我们都在用我们的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忆念佛、法、僧,忆念三宝无尽的功德,祈愿三宝加持,帮助我们积慧增福,在心中建立起清净无染的念头,期待有一天像悉达多一样,坐在菩提树下,证得同样的佛法,修成正果。
在这里,天空是蔚蓝的,随处结祥云;在这里,风是柔和的,阵阵拂面轻吹;在这里心是清净的,焦虑已被抚平;在这里,微笑是真诚的,一切众生皆是佛子;在这里人是平和的,贪嗔痴无处安住。
从菩提伽耶出发,我又拜访了灵鹫山和那烂陀大学遗址。
去灵山的路没有标志,我摸索着,走错了地方。小径一路荆棘,虽让我心生退却,但内心却很不甘,觉得来到他的脚下却不见庐山真面目,不能如此遗憾地离去。幸好我退出原路后最终发现了上山的路。
灵鹫山在一处偏僻的山间,人迹稀少,寸土之地,简单的几尊佛像,述说着曾经的繁华。时光倒流2600年,我仿佛来到灵山法会,和众弟子一起聆听佛陀教授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波罗蜜多经不仅是大乘修行的重要经典,实际上也让许多众生证得解脱。
可惜的是,作为世界最早的最卓越的教育中心之一的那烂陀大学,如今只剩下残留的遗址而已,当年唐僧求学的壮观景象也只有在电影内可以看见。但是,单单从遗址的占地面积,我们也能估摸着当年该有多少有福的弟子在这里学习佛法,修行证道。时光仿佛回到了唐朝,三藏法师在此辩经论法,“瑜伽师地论”让一个来自东土大唐的僧人在西天印度一举成名。法师带回东土的经典更让佛法在中华大地空前发展,为汉传佛教成为佛教三大语系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四大名著“西游记”的诞生提供了超级素材,让一代代的学子爱不释手,也让一位位的导演、演员功成名就,财源滚滚。
那方水土那方人
印度之行不仅让我亲身感受着佛法的殊胜和佛陀的伟大,也让我对印度有了全新的视角。
印度全民信教,热爱生命。印度穷人很多,他们可以向你乞讨零钱,却不会穷到去随处随时杀死一个动物,让它成为盘中美味。印度的动物们,自由地行走在大街小巷,它们不会去躲避人群,害怕莫名的伤害。生命在这里如此和谐,各自在自己的天空生活着,也许一头牛或者猪突然会挡住你的前进之路,没关系,耐心点,等待它的离开或者下车哄着它让路。
前两天看微博,说印度高速出车祸,一头大象被撞死。网友大呼:大象怎么能上高速?我哑然,你以为那是哪里?印度,只要有路,总有动物在走。
印度人民热情,热爱生活。随处可见的绚丽色彩,四肢也挂满了各类装饰品,也许很多首饰都非常便宜、粗糙,但是爱美的心让人快乐。在印度景点,随处看见快乐的孩子要求和你合影,哪怕他们将来拿不到照片,但看一眼相机内的照片,已经让他们非常满足。
印度人乐于助人,在火车上,我向一位印度妇女问路,告诉我怎么走后,她觉得还不够,又让接她的老公帮我拿行李、叫出租车,并记下司机号码。快到机场时,还和司机确认我平安无事。
印度人效率低,随处可见的混乱,何尝不是他们单纯生活的体现?她强迫游客去睁开双眼,打开心灵,去看去听去思考,灵性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释放。现代人不仅要问我们现在高效、整齐、有序、富裕的生活是否让人遗忘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本然。我们用同样的眼光看问题,用同样的思维去思考,用同一种语言在讲话,我们自己在哪里?我们又准备去向哪里?是否到了该放弃一些的时候了?
在出发前,有人这样告诉我,去过印度的只有两类人,要不你爱上她,准备一去再去,要不你恨死她,从此不再相见。
我呢?至少期待明年再见了!
(本月原创,作者徐红霞,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