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如何写成魏碑形态(行书刻帖和硬笔书法)
有书友问我,毛笔字行书和硬笔行书一样吗?
硬笔行书和软笔行书在形态上会呈现出很多差异,这是由硬笔和软笔书写工具的差异造成的。
硬笔书写工具,顾名思义,就是笔头是硬的,常见的硬笔书法工具有钢笔、圆珠笔、签字笔、中性笔等。
因为这些笔的材质大多数都是金属,所以书写起来较为方便,在控笔上要求很低,基本上把握了笔杆方向,然后书写技巧只要不是太差,都能学好写好。
但是软笔则不同了。软笔书写工具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毛笔,其次是其他材质的软性书写工具。
这些书写工具在书写上由于笔头材质很软,所以,如何控制毛笔笔头,如何将这些笔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书写和创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控笔的诀窍在于对于毛笔的熟悉度。
而中国书法,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软笔书写工具,所以才导致了软笔书法呈现出比硬笔书法更为丰富多彩的姿态来。
当然,软笔书法的成就比硬笔书法成就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和软笔以及硬笔的发展历史有很大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毛笔天生就是一个创造艺术的绝佳品。
一方面,历史的看,毛笔这种书写工具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尤其是蒙恬改良过后,毛笔变得更加适合使用,方便书写和塑造汉字形态了。
而伴随毛笔这种书写工具的不断改良,中国书法也随之得以发展完善,每一次重要的书体革新,都伴随着书写工具的进步。
比如,从秦代的篆书到汉朝的隶书、纸张的出现以及毛笔的改良在这背后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
从篆书和隶书这两种书体的形态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篆书最大的特点是笔画的平稳,粗细大小基本上变化很少。这其实是符合当时书写工具的。
早期的毛笔作用类似于今天的刻刀,笔头制作单一,而且笔锋在使用起来不明显,这样控笔难度就会大大下降。书写出现的笔画也趋于平直。即便是有弯曲,也很少有线条上的波折。
但是,一旦要讲到隶书等书体的时候,情况就明显不同了。
隶书很明显带有很强烈的波折形态,那么这种波折就不是一般的毛笔可以书写出来的,而是需要更为柔软,更为变化多端的毛笔来书写。
隶书笔画的特点,前人总结为蚕头雁尾。所谓蚕头,就是有像蚕一样的头,有大雁一样的尾巴。
而这样的笔画形态,很明显,如果没有灵活多变的毛笔笔头做基础,是很难呈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中国历史上的硬笔书法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如果非得找到一个硬笔书法存在的依据,那么我想夏商周时代的甲骨文、篆刻在青铜器上的钟鼎文都属于硬笔范畴,因为他们至少不是软毫写就的。
而此后众多碑石刻本,则也带有很浓烈的硬笔意味。但是硬笔的书写往往依附于传统软笔书法的范畴。
比如,众多碑刻中,很多碑刻在篆刻之前,其实已经有书法家书写好了软笔作品,然后交给专门刻石的工匠,在经由他们进行篆刻书写。
所以古代很多碑刻的篆刻者和书写者往往呈现分离态势,篆刻者是篆刻者,书写者是书写者。他们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书法家用硬笔刻刀亲自撰写的实践。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魏碑倒是可以被归入硬笔书法的行列。
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说,魏碑书写着往往是直接拿刀进行篆刻,所以他们往往既没有在头脑中存留一个固有的软笔书法形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书写。在这个意义上讲,魏碑和夏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倒是可以被归入硬笔行列了。
所以我们看到,简单的以笔画的粗细大小来划分软笔和硬笔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用工具来区分两种书法形态,就会避免因为笔画粗细而没有看到书法本质的缺憾。魏碑本身书写工具确实是硬性的刻刀,所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应该被归入硬笔行列。
由于魏碑书写工具的特殊性,所以导致了魏碑的笔画很奇绝,一般毛笔正常的笔法系统很难做出原汁原味的效果,这也是魏碑迷人的地方之一。
因此,如果要想比较传统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之间的区别,应该回到魏碑那里,将魏碑和软笔的帖学书法进行对比。
而这,正是书法史上两种书法形态的对立,即帖学书法和碑学书法之间的区别。就书体而论,传统行书的书写中,并没有硬笔形态的行书作品,就连刻成碑石的行书作品,也要到唐代才开始出现。
唐代唐太宗也是一位资深的“书法票友”,从他派萧翼计赚兰亭,到后来命令怀仁和尚集字书写《圣教序》来看,他的艺术造诣和后来宋朝灭国皇帝宋徽宗难分伯仲。虽然唐太宗喜欢书法有很浓烈的政治意味,有明显的政治用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巨大的贡献,唐太宗那一代正是王羲之开始进入中国集权统治者的艺术审美范畴的开端。
现如今,由唐太宗亲自撰写、中国历史上第一块行书刻碑《温泉铭》被收藏于法国博物馆,这块见证了中国行书乃至于碑刻发展历史的拓本被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但是对于当时一朝天子来说,这块碑石在现代意义上,仍然不具有硬笔书法的性质。因为在一开始,他就是由工匠刻石而成的。所以他仍然是传统意义上软笔书法、帖学书法的代表。
就前面的问题来说,我们无法从传统意义上给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从现代书法的角度来说,因为书写工具上的差异,导致两者在笔画形态变化上会呈现诸多不同。但是从汉字结构上而言,每一个字的结构是大同小异的。
另外,章法上,当代行书硬笔作品很少强调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勾连,往往单字居多,类似于早期章草时候独立的章法。而软笔书法早就经过漫长的演变,游丝引带渐渐增多,字与字之间的笔画粘连也更为紧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