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一生甘于平凡(傅雷一个善良的人)

说起傅雷,人们马上就可以想起那本名扬大江南北的《傅雷家书》。其实,我首次知道并初步了解傅雷,也是通过此书。后来,因兴趣所致,便又陆陆续续读了有关傅雷和傅雷自己所写的文字。

傅雷一生甘于平凡(傅雷一个善良的人)(1)

从这些文字中,我深深感受到:傅雷是一个善良的人。

善良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人一旦失去了善良的优良品质,我们不难想象人会变得怎样。

做一个善良的人不难,做一个永远善良的人不易,这需要极高的品质修养和理性认识,甚至为此而牺牲的勇气。傅雷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得非常好。

1943年,傅雷作为发起人,为黄宾虹在上海举办了80诞辰书画展。身居北京的黄宾虹画出一部分作品后便寄往上海,傅雷每次收到画后立即给予回信,并悉心加以保管。画展期间,傅雷亲自经手售画收入,并如数奉寄给黄宾虹,当黄宾虹欲将傅雷列入画展特邀嘉宾时,他立即回绝了。

傅雷一生甘于平凡(傅雷一个善良的人)(2)

这种高尚善良的人格精神,当今又有几人真正拥有?

而这种善良的精神,傅雷更是在文革中将它凝为绝唱。

在文革期间,不少人昧于所得,抑或于压力及明哲保身,便置良心于不顾,良心成了烫手碍眼之物,统统被弃于沟渠,这些人可悲更可恨。而傅雷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迫害时,却坚持实事求是,凭一颗良心说话,最后含冤而去。

他用生命捍卫了历史的真实和人格的清白!他的善良书写了特殊年代里文人的人格形象。

傅雷一生甘于平凡(傅雷一个善良的人)(3)

傅雷不仅做人方面凭良心做人,而且在对待艺术态度上也是凭良心来要求自己。

今天,我们翻阅傅雷的翻译作品时,很难想象当年他的执著他的认真,为了能尊重原著,又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明白,他往往为一句话而推敲,为一字而绞尽脑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前他对张爱玲的评价。张爱玲是一代才女,更是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她的作品面宽广,触及面深,描写更是细腻如丝,但是,在三、四十年代,由于其出身及婚姻的缘故,许多作家对她的作品嗤之以鼻,甚至攻击。而傅雷不为左右影响,客观公正地写了一篇评论《论张爱玲的小说》在这篇文章中,他高度评价她艺术技巧的成就,肯定《金锁记》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同时也对《连环》提出严肃的批评,这一褒一贬,不仅体现作者为文的严肃,也体现作者热情期待张爱玲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种为文精神,同当今评论界为捍卫什么神圣和崇高的目的而掀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运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今天,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傅雷家书》时,我们便很自然地从真挚的文字、热情的话语、闪烁的智慧中感到傅雷做人与为文的善良。

傅雷正以自己善良的品质,默默地影响周围的人。他使我们心灵受到深刻的触动,使我们知道怎样面对自已世俗的灵魂,使我们懂得如何保持自已的善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