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倩原本是谁(聂小倩并非人鬼情未了)

聂小倩原本是谁(聂小倩并非人鬼情未了)(1)

聂小倩的故事有很多电视剧和电影版本,流传最广的就是香港版的《倩女幽魂》系列,王祖贤演的倩女幽魂实在很好看,看了很多遍也不觉得腻。

后来刘亦菲,和大S也主演过不同版本的《倩女幽魂》,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影片,我们都被这段人鬼恋的真诚所感动。

在蒲松龄的原著中,聂小倩到底要讲的是什么呢?仅仅只是一段人鬼恋吗?

开篇蒲松龄对宁采臣的描述是:宁采臣,浙人,性康爽,廉隅自重。

意思是宁采臣这个人性格慷慨爽快,品性端正,在开篇时就介绍清楚了宁采臣的为人。

宁采臣自己说自己是生平无二色,也就是说他不会受到美色的诱惑。

还记得《画皮》里的太原王生吗?我们只知道他叫王生,他是什么样的性格人品作者都懒得说。

实际上《聂小倩》和《画皮》是两篇应该对照阅读的故事,作者不介绍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非常详细地介绍宁采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蒲松龄一定有他的目的。

宁采臣是到金华去办事的,他借住在一个荒庙里,这个荒庙虽然环境很荒凉,但是却透露出一种清雅之气,修竹和野藕,为寺庙平添了一种诗意。

而喜欢居住在这种幽静环境里的人,往往也是耐得住寂寞的高雅之士,而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这种荒凉之地往往是最适合鬼出没的地方。

所以很多电视剧和电影都会把鬼故事的背景设置得很荒凉,而宁采臣也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遇到了鬼。

蒲松龄用了很长的篇幅明写和暗写宁采臣的个性,而这种铺张的写法,就是为了把他遇到鬼时候与众不同的反应变得合理。

聂小倩原本是谁(聂小倩并非人鬼情未了)(2)

这样一个正直坦诚有品味的人,他是不怕遇到鬼的,他不但欣赏这个荒凉的居住之所,乐于住下来,并且在这里还交到了一个朋友,侠客,燕赤霞。

燕赤霞,秦人,语甚朴诚,就是不太健谈,比较诚恳朴实的人。

一个慷慨爽快的人,一个诚恳朴实的人,友谊的小船建造得很快。

夜里,他们各自晚安以后,在睡觉之前,宁采臣听到院子里有人说话,这个故事这里写得非常巧妙,蒲松龄先写宁采臣听到了一场谈话,然后又写宁采臣和聂小倩进行了一场谈话。

宁采臣听到的谈话是两个妇女与聂小倩之间的谈话,其中一个妇女怀疑聂小倩有抱怨之意,这是一个很好的伏笔。

在宁采臣的眼里,他隔着窗子,看到的聂小倩是十七八女子,仿佛艳绝。因为是晚上又是隔着窗,所以仿佛绝顶美丽。

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安住下来,不容易入睡,所以宁采臣对周围的谈话有所留意和警惕,而当他一旦明白这可能就是人家内眷进行的一场谈话时,他就不再关注,而是决定入睡了。

方将睡去,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则北院女子也。

宁采臣惊问之。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

女云:“夜无知者。” 宁又咄之。

女逡巡若复有词。

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

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锭置褥上。

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

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这里之所以引用这么长的原文,是因为这段对话实在是太精彩,我们曾经见过王生和画皮的对话,是三问三挑。

跟画皮一样都是美女的聂小倩,其挑逗之意甚至比画皮更要大胆和明显。

第一句就开门见山表明来意,没有一点女子的羞涩,但是她面对的是宁采臣,而不是王生。

聂小倩原本是谁(聂小倩并非人鬼情未了)(3)

冯镇峦评价说:“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 这十六个字,大丈夫之言,字携冰霜。

但明伦评价说:十六字金石之言不可多得,这确实是了不起的16个字,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是极其负责任的。

你和我都要避免被别人非议,万一有一点点失足之处,就是没有廉耻的人,聂小倩接着说出了第二句话:夜无知者。

就是晚上反正也没有人知道,即使廉耻道丧了也无所谓。宁采臣就呵斥她,再不走就要告诉邻屋的燕赤霞了。

聂小倩还不死心,又用黄金来诱惑他,宁采臣气愤地把金子给扔出来了,说不义钱财脏了我的行李。

记得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在这里宁采臣是真的践行了这句话,他遇到化了妆的诱惑,无论是美色还是金钱,都没能使他动摇。

因此聂小倩最后留下一段话,这男人真是铁石心肠,什么都诱惑不了。

所以不怕鬼的人是心地坦荡,品行正直的人,他们不会被欲望所诱惑,所以他们能够避开“画皮”,不会走向绝境。

还有一种人不怕鬼,就是有本领的人,他靠的是技术,可以降服鬼,所以鬼会怕他们。

在宁采臣与聂小倩的第一回合较量中,是宁采臣靠品性获得了胜利,聂小倩感到惭愧,慑服于他的人格魅力,正因为如此,宁采臣有危难的时候,聂小倩前来报信。

这里又有一个特别精彩的场景,夜半的时候,聂小倩又见宁采臣,第一次她是来害他的,这一次她是来救他的。

聂小倩这样对宁采臣说:妾阅人多矣,未有刚肠如君者。君诚圣贤,妾不敢欺。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寺侧,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觍颜向人,实非所乐。今寺中无可杀者,恐当以夜叉来。”

宁骇求计。

女曰:“与燕生同室可免。” 问:“何不惑燕生?”

曰:“彼奇人也,不敢近。”

问:“迷人若何?”

曰:“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又或以金,非金也,乃罗刹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者,凡以投时好耳。”

宁感谢。

问戒备之期,答以明宵。

聂小倩原本是谁(聂小倩并非人鬼情未了)(4)

第二回合的精彩对话是聂小倩交代了自己的底细,姓名,和鬼身份,自己被逼做坏事而非情愿,并且指出宁采臣会遇到危险。

从这里可以看出聂小倩是非常坦诚的,而且她也表明,之所以敢亮出底牌的原因是因为相信宁采臣是一个正直的人。

宁采臣的人品为他赢来了女鬼的信任,而这样干脆利落,不遮掩的开篇,也让我们能够明白,聂小倩确实是有心向善,而且对宁采臣是非常的信任。

这一大段对话还透露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聂小倩有问必答,解开了很多的谜团,她告诉宁采臣避难的方法,告诉他为什么去燕赤霞那里,还告诉他自己害人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这些都是特别核心的秘密,聂小倩无所隐瞒,而且她告诉宁采臣夜叉要来杀他的具体时间,聂小倩先把所有的核心信息毫无保留告诉宁采臣,然后在临走的时候,请求宁采臣替她迁葬,宁采臣慨然允诺。

这让我们知道这绝对不是交换,因为核心的信息聂小倩已经告诉宁采臣了,如果是交换,她应该把自己的条件放在前面。

实际上女鬼聂小倩已经完成了一个重大的人生转变,从作恶到行善,从害人到救人,而他们的关系也完全发生了转变,对敌对到彼此信任,坦诚的朋友关系。

而这种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聂小倩受到宁采臣正直端正的人格感召。

后来宁采臣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帮助聂小倩迁葬,把她埋葬在了自己的书斋旁边。

最后的聂小倩要如何完成新生呢?实际上这应该是蒲松龄写《聂小倩》最想表达的一点吧。

在这个故事里,表面上是互相救助,聂小倩和宁采臣都在对方的帮助下,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看起来是彼此互救,但实际上这仍然是一场自我的救赎,宁采臣获得救赎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品格和人格魅力。

从聂小倩救人开始,她就迈出了自我救赎的第一步,但是她走向正常生活的路还很长,被人接纳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聂小倩原本是谁(聂小倩并非人鬼情未了)(5)

所以蒲松龄写宁采臣的母亲不让宁采臣娶聂小倩做妾,只勉强接受聂小倩与宁采臣兄妹相称。

聂小倩毫无怨言,每天辛苦劳作: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黄昏告退,辄过斋头,就烛诵经。觉宁将寝,始惨然去。

这是一段特别委屈,特别艰辛,但是她心甘情愿去走的路,经过时间的考验,宁采臣的母亲终于接受了聂小倩,在宁采臣生病的妻子去世以后,聂小倩嫁给了宁采臣。

蒲松龄特意写前来参加婚礼的人们,都接受了聂小倩,被她的容貌和才华征服。

但是实际上这条回归正常生活的路,聂小倩走得特别不容易,有的研究者就认为,这是失足少女回归正途的路,很有道理。

但是不限于失足少女,所有犯过错的人,尤其是犯过比较严重过错的人,想要重新获得信任,回归社会,确实需要时间,需要诚意,需要磨砺,需要自我救赎,才可能被重新接纳。

仅就这个故事而言,我们可以看出有良好品性,克制非道义欲望的人,可以躲过人生的陷阱,良好品性的感染力,是一股清流,改善周围的环境,帮助他人实现自我改变。

什么样的人能在纷纭复杂的人欲,物欲中,保持自己的慧眼,站稳脚跟,自助且助人?什么样的人会在欲望的洪流中迷失自己,甚至断送性命?

救赎绝不能依赖别人,一定是要自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