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语录互不打扰(杨绛风雨同行同舟共济)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杨绛语录互不打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杨绛语录互不打扰(杨绛风雨同行同舟共济)

杨绛语录互不打扰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

“陪伴”这两个字是动人的,它让我们一起走过了时光,跨越了红尘;它让我们一起沐浴着霞光朝阳,享受着清凉晚风。爱情甜蜜、你侬我侬时,“我在这儿”是一种缱绻的低语,带着爱的味道,让心悸动;生活艰难时,“我在这儿”是一种坚牢的依靠,带着强势和坚定,让心安稳。

有人陪伴是一种幸运,有可陪伴的人是一种幸福。

陪你看最美的风景

杨绛和钱钟书走过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沧海桑田,到人间雪满头时,岁月苍老了他们的模样,却改变不了他们爱护彼此的心。他们想要陪伴着彼此的情意,一如当初。

钱钟书是先于杨绛离开的,可他走得不孤单。

年轻的时候,他们夫妻携手,相互陪伴;临到老的时候,杨绛依旧陪着他走过了最后一段路;临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杨绛依然在他耳畔低喃。那在耳畔低低响起的话,大约就是她一生的爱。

杨绛是爱钱钟书的,她的爱镌刻在了岁月里。

年轻的时候,杨绛身体不太好,吃的东西也少,一直瘦小。可到老了却反了过来,钱钟书身子差,经常感冒。为了能更好地照顾钱钟书,杨绛便跟护士学打针,她亲自给钱钟书打,细心地照料着他。

可即便是这样,病魔还是没有放过钱钟书。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

1994年,钱钟书住进了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膀胱癌,在手术过程中又被发现了右肾萎缩坏死,所以右肾也被一并切除了。钱钟书早已不再年轻,这样的大手术对他来说就是一场生死考验。杨绛担心钱钟书的身体,所以在他术后五十多天里一直陪在他的病床前。

看着杨绛疲惫的样子,医生、护士都觉得心疼,他们劝她回家休息,可杨绛却说:“钟书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家不是一座房子,而是至亲至爱的家人。

钱钟书是杨绛的爱人,是她的港湾,是她心灵的归处,是她心头最柔软的牵挂。她要陪着钱钟书,亲眼看着他一点点康复,否则,即便她回到家休息,身子不再疲累,可她的心依旧是不安的,那种折磨更让她难安。

钱钟书也心疼杨绛,看着她日渐憔悴,他也劝她回去休息,哪怕只是回去歇歇,之后再过来也好。

可杨绛不肯走,她不放心将钱钟书交给别人来照顾,所以每次钱钟书提这件事,她就会岔开话题。钱钟书知道拗不过她,索性也就不再提了。

一直到钱钟书出院,杨绛才歇了歇。

陪伴,是看得见的温柔

只是,即便出了院,钱钟书的身体也一直不好,不久之后又进了医院。这次的检查结果很不好,膀胱颈上又发现了癌细胞,手术之后有肾功能衰竭的状况,抢救过后,不得不靠着做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钱钟书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慢慢地连说话也变得费力,不过他头脑还算清醒,杨绛和他说什么,他都能听明白,并以眼神回应。

为了陪钱钟书,杨绛很少回家。

没有钱钟书在的家,于杨绛而言不过是一个寄宿旅店。那阵子,她每次回家,基本上都是为了给钱钟书熬鸡汤。只是,钱钟书那时已经无法正常进食了,于是杨绛就将鸡汤混进营养液里。除此之外,为了保证钱钟书的营养,杨绛还总给他打各种各样的果泥、肉泥。因为钱钟书只能靠鼻饲的方式摄取食物,所以每次杨绛都会很细心地处理食物,对于鱼肉,她会用针把一根根的刺剔除,对于鸡肉,她则会把肉筋挑出来,然后捣碎成细细的泥。

所有钱钟书要吃的东西,杨绛都处理得很细心,轮到她自己的时候则很将就。

这样的日子,杨绛一直坚持了四年,直到钱钟书离开她。

心,因陪伴而坚定

日复一日的陪伴照料,自然是辛苦的,可杨绛甘之如饴。生命就像是一条河,总在缓缓流逝,一去不复返,没有人能抗拒生命终结,也没有人能拒绝离开,分别终有一日会到来,她能做的不多。陪伴着钱钟书,让他走好这最后一段路,为他们的一生携手画上一个安宁而幸福的句点,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病痛的折磨会让人变得异常脆弱,可因为有杨绛陪着,钱钟书的心却是坚强的。

只是,意外总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杨绛早就知道,生命脆弱得就像是一张纸,风一吹就破,可她怎么都没想到,在她陪伴着钱钟书走这人生最后一段路的时候,女儿也病了,而后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对于杨绛来说,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从此老母肠断处,明月下,常青树。”老母肠断,失去女儿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不言而喻。

不过,杨绛并没有因为女儿的离开而崩溃。

她心里很清楚自己不能倒下,钱钟书还在病床上,需要她的照顾和陪伴,她若倒了,这个家就彻底散了。于是杨绛将所有的痛苦都埋在心底,继续悉心地照顾钱钟书,日日陪伴着他,不断给他鼓励。

杨绛希望钱钟书能挺过来,坚强地活下来。

这世上最好的爱,大约就是陪伴

八十多年的岁月中,杨绛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连她最可爱的女儿也走了,现在她只有钱钟书了。

她不想他也撒手而去,留她孤零零的一个人。

钱瑗去世的消息,杨绛是瞒着钱钟书的,她怕他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因为钱瑗生前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看钱钟书,她突然不来了,没了音讯,难免让钱钟书怀疑。为了让钱钟书不起疑,杨绛便装作阿瑗还很好的样子,她甚至依然每天做传话员,还读阿瑗写的文章给钱钟书听。

所有的眼泪,杨绛都一个人咽了下去,她努力营造一个依旧温暖的家。

一直到四个月之后,钱钟书的病情比较稳定时,杨绛才在深思熟虑之后,将实情告诉他。她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慢慢地将这件事渗透给钱钟书,钱钟书听了,只是点了点头。

其实他心中早有预感,只是没有说出来。

钱钟书心疼女儿离开,但更心疼杨绛一个人承受着整个家的离散。她八十几岁的年纪,本应该被照顾,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却独自承受了全部的苦难,还要分神来照顾他,钱钟书真的很心疼她。

就像杨绛想要陪伴着钱钟书一样,钱钟书也希望能陪着她。

世上最动听的话也许真的不是“我爱你”,而是“有我在”

对于生命的敬畏和渴望,在这一刻浓烈到无法抑制,钱钟书真的希望自己能活得更久一点儿,哪怕依旧是躺在病床上,哪怕依旧让杨绛劳累。可他活着,就能陪着她,他活着,她便不是孤单的一个人。

许是心理作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钱钟书的病情相对稳定了不少。

这让杨绛着实松了一口气,可是没过多久,钱钟书便开始持续发烧,院方组织了专家研究处理办法,却依旧没能控制住他的病情。

杨绛心里明白,这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离开前,杨绛一直守在他的床前,用家乡话一直在他耳边低喃,直至他停止呼吸。杨绛在钱钟书的额头上留下了一个轻吻,与他告别。

夫在前,妻在后,钱钟书走到了岁月的尽头 ,而杨绛一直陪伴着他。

陪你到世界尽头

在医院,杨绛为钱钟书换上了他最喜欢的衣服行装,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深蓝色的贝雷帽,灰色的围巾,这打扮一如往常,他静静地躺在那儿,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在火化之前,杨绛最后一次掀开那盖在他脸上的白布,仔细看着他的脸。

在她的脑海中,那个“蔚然而深秀”的钱钟书已经垂垂老矣,这是岁月的见证,也是他们爱情经历风霜雨雪磨砺后的样子。

从此之后,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大家怕杨绛太过伤心,劝她离开,可杨绛不肯,她就站在那里,默默地送钱钟书。他们两个自相遇开始便一直相守,这最后一程,她即便不能与他同往,却也要看着他离开,这是她能给他最后的陪伴。或许,能够感受到她牵挂祝福的目光,他能走得不那么孤单。

这世上最好的爱,大约就是陪伴。

好书推荐:《杨绛:淡定从容,便是优雅》

陪伴让我们的心温暖,让我们不再孤单,陪伴让我们勇敢,哪怕最后一段路,也能走得满足而欣然。

我们都是需要陪伴的,没有人陪伴的生命除了孤独,便是黑暗。

这世上最动听的话,也许真的不是“我爱你”,而是“有我在”。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愿你的身边有人陪伴。阳光满路时,他陪你欢笑高歌;风雨浪潮中,他与你同舟共济。


作者|刘颖《杨绛:淡定从容,便是优雅》

授权|春风化雨

排版|小雅

审核|李子语

【热点话题】关于#陪伴#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与紫翘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