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开挂人生(窥探天才爱因斯坦的一生)

爱因斯坦的开挂人生(窥探天才爱因斯坦的一生)(1)

今天是爱因斯坦逝世67周年,在世人眼中,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更是二十世纪的传奇人物。

有一次,群众包围了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在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高明的科学家看得懂得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五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开挂人生(窥探天才爱因斯坦的一生)(2)

想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不可不读爱因斯坦。

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被爱因斯坦对自然和社会的敏锐洞察、对理性的笃信不疑、对科学的真知灼见所折服,也被他对人类的宽广博爱、对和平的热衷渴望所深深感动。爱因斯坦的一生与普通人有何区别?不如看看这本《爱因斯坦传》,集结了爱因斯坦青少年时代的故事、教育背景、重大理论的发现以及生活趣味小事等。

爱因斯坦的开挂人生(窥探天才爱因斯坦的一生)(3)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最后的人生时光

“我一直都希望能过上与世隔离的生活,现在,我终于在普林斯顿实现了这个梦想。”

1940年10月1日,爱因斯坦从菲利普·福尔曼法官手中拿到了美国公民证书,正式移民美国。爱因斯坦把各式各样从柏林公寓带来的东西搬进了他在普林斯顿的新别墅。别墅位于郊区街道,有个大花园,别墅装饰很罕见,挂着一幅俄罗斯拜占圣像,留白处一片金黄,周围焚着香,烟雾缭绕,弥漫着神秘的氛围。他犹如一位陌生的访客,怡然自得地享受着上层中产阶级的生活。即使到了耳顺之年,他那不受约束的个性也丝毫无改。

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社交生活。他从不参与大学社区里教职员筹划的宴会和招待会。他最喜欢与一群拥有音乐热情的人在一起,拉着小提琴和古提琴、大提琴或钢琴协奏。但各领域的拜访者却络绎不绝,有时候爱因斯坦会花上近一个下午的时间与拜访者交谈。

物理学家、哲学家、神学家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想借此机会向爱因斯坦学习,聆听他在某些特定领域中的新想法;大量欧洲难民向爱因斯坦寻求建议和帮助,有的过于贫穷,还会在他家别墅暂住几天;犹太复国主义者来此聆听爱因斯坦在某些政治问题上的立场;耶路撒冷大学的教职员工前来求取爱因斯坦的支持;作家、记者、艺术家等希望借助爱因斯坦拓宽自己的受众面……杜卡斯小姐竭尽所能进行安排,维持别墅中的正常秩序,给爱因斯坦营造一个安宁的环境。

爱因斯坦对待来访者的态度一如既往,若即若离。他自己总是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甚至渴望被孤立。但对人类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幽默感又令他即使在陌生的、甚至是令人不快的环境中也能体会到艺术的乐趣。此外,他和善温厚,平易近人。他常说:处在一个无人可谈的境地是最为痛苦的折磨。

总有怀才不遇的发明家和遭人误解的天才前来拜访。自打受聘于伯尔尼专利局起,他就一直热衷于一些毫无意义的发明。这些发明倾注了人类的创造力,即使有时候发明者对发明物有所曲解,他也乐得关注。对他而言,看着这些混乱的创造思路,帮发明者厘清思路,找出错误,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拜访者中偶尔也有这样的物理学家:他们的研究结果与权威并不一致。当然,可能只是个稀里糊涂的家伙,但是,这种脱离常轨的科学家同样也可以是重要的创新先驱。爱因斯坦比其他人更愿意聆听这些想法,他不仅认真听,之后还思考。哪怕它们可能并未遵守逻辑,也不确定是否能够得出任何合理或有用的结论,对爱因斯坦来说也是愉快的精神体验。

移民到美国后,爱因斯坦花了好几年来研究“统一场论”。他很少在公众会议上发表演讲。各种组织力邀爱因斯坦去演讲,但他只接受一些非常感兴趣的邀请。此外,他也不经常参加科学会议,参加过的寥寥几次对他来说亦是不易。

自从第一个发现公布后,他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德国德皇时期和瑞士小资产阶级环境里他开始了探索科学研究之路。在二战期间,在最后一个民主堡垒——美利坚合众国,他为世界和平四处奔走。他对周围世界的态度从未变过,仍旧保持着波西米亚人那种不受约束的个性特征,以怀疑的态度看待物理现实。他特立独行,不愿受社会关系约束,但同时又捍卫社会平等,崇尚人类博爱。爱因斯坦一直相信,宇宙法则可以通过简洁、甚至巧妙的数学公式予以表达。至于公式可以解决个人和政治生活中的难题,他表示质疑。

在世人眼中,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更是二十世纪的传奇人物。其行为和话语不仅仅是对事实的记录与判断,更是一个符号,象征着他的领域、他的时代和他的人民。

普林斯顿人讲述了许多爱因斯坦的奇闻轶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爱因斯坦与邻居女儿的故事:一个十岁女孩的母亲注意到女儿经常去爱因斯坦家。这位母亲很好奇,便询问女儿。女孩儿说:“我做算术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难题。大家都说,莫色尔大街112 号住着一位平易近人的大数学家,我去找他帮忙,他好乐意,讲得很好,比我们学校老师通俗易懂。他说我有问题随时可以去问他。”这位母亲惊讶极了。她去爱因斯坦家,对自己女儿的行为表示抱歉。爱因斯坦却说:“没什么,不要为此感到抱歉。事实上,在交谈过程中,我在孩子那儿学到了更多。”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还有一个关于爱因斯坦的小故事:人们在夏天经常可见到爱因斯坦手拿一个甜筒,套着一件毛衣,不穿袜子,拖着凉鞋,这情形经常使得学生乐不可支,教授瞪目结舌。

1945 年,爱因斯坦从高级研究所退休,卸下了教授的职务。然而,这并不是终结。他继续住在普林斯顿大学,在自己钟爱的研究上,孜孜不倦……

(节选自《爱因斯坦传》)

爱因斯坦的开挂人生(窥探天才爱因斯坦的一生)(4)

《爱因斯坦传》

[德]菲利普·弗兰克 著

吴碧宇 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授权传记。由爱因斯坦的挚友、志同道合的同行、同时代的亲历者菲利普·弗兰克从爱因斯坦的内心世界出发攥写的一部传记。一经出版便畅销至今,成为二十世纪百本经典传记之一。

全书总结了爱因斯坦之前的物理世界,对爱因斯坦的发现给出了两个极易理解的图表,描绘了远征队在日全食的环境下验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的动人瞬间。在“布拉格之旅”一节中,我们看到面对学界的诸多质疑,爱因斯坦与弗兰克在其家中多次的深夜长谈。因为是挚友,在书中我们看到菲利普·弗兰克笔下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在追寻理想、寻找自我时的迷茫与苦闷。以及之后,爱因斯坦勇于否定、勇于选择的成功历程。

菲利普·弗兰克笔下的爱因斯坦不仅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在那个搅弄风云的时代选择坚守、心怀悲悯、幽默睿智的智者。

作者简介

菲利普·弗兰克,爱因斯坦授权传记作家,爱因斯坦的挚友、同僚;同时还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具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他是一个逻辑实证主义者,并且还是维也纳学派的一员。

菲利普·弗兰克1907年在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的指导下从维也纳大学物理学系毕业。随后,爱因斯坦推荐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在布拉格大学任教。之后菲利普·弗兰克移居到美国,在哈佛大学教授物理与数学。

1947年,他创办并组建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科学分部。其主要权威著作有《爱因斯坦传:他的生活与时代》《现代科学以及其哲学性》《科学哲学》等。

爱因斯坦的开挂人生(窥探天才爱因斯坦的一生)(5)

欢迎选购~

爱因斯坦的开挂人生(窥探天才爱因斯坦的一生)(6)

图文编辑:胡冰倩

责任编辑:夏 萍审 核:阳继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