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财富积累的理解和感悟(生活的常识之八)

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为底色,对于财富,对于如何赚钱总是有些遮遮掩掩,甚至于“重农轻商”, 商人沦为下九流。其实,中国人关于财富比较系统和开创性的讲述来自于太史公,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九。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 “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说明历史上有名的货殖家,通过买卖,生产来获取财富,并且达到“素封”的境界,即司马迁看到这样的现实:在陆地养五十匹马,一百六七十头牛,二百五十只羊,水中占有年产千石鱼的鱼塘,山中有千棵成材的大树……齐鲁千亩蚕桑大麻,等等,一个人有这样的资本,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等。司马迁把无官职俸禄奉养,也无爵位封邑的收入,但生活富足能与有俸禄封邑的人相比,叫“素封”。千金之家可以与一地政府长官比富,亿万富翁能和国王同享乐,肯定人的本性有趋利,改善生活条件的趋动力,这样普通百姓也能不依赖于俸禄,达到富足,享受生活的目的。抛开富人致富的具体途径不说,事实上,这里也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财富只有流通起来,找到合适的发财路径,让钱不断钱生钱,才能逐步富有。

西方世界是资本主义,对金钱对财富有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现代社会更是进入了资本帝国主义的高级阶段,华尔街的精英,美国的政商勾结,大肆收割全世界的羊毛。当今世界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怎么样才能改变呢?理解财富的基础逻辑就在于流通。这里面有几层意思 :

你对财富积累的理解和感悟(生活的常识之八)(1)

财富的秘密

  1. 财富是永远流动的,是社会价值等价物的表现,你想留是留不住的,必须要跟上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在90年代你赚了十万,这是一大批财富,如果选择躺平,把钱存在床底或者银行,放到现在还能值多少呢?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你可以开工厂,可以买房,买有价值的股票,让钱生钱,钱才能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与当初的价值相匹配。

你对财富积累的理解和感悟(生活的常识之八)(2)

找到关键,打开财富流动

  1. 其次,财富是流动的,意味着掌握财富的人,其能力能掌控这个流动才行。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一个普通人突然中了500W,最终的结局往往几年后花光,因为他的能力掌握不了这个社会财富,财富会流到更能掌握它的人手里。然后也想起曾国藩非常敬佩的林则徐对于财富传承的经典说法:“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翻译过来就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1. 要学会赚钱而不是攒钱,要让钱为自己工作而不是自己为钱工作。善于使用别人的钱。普通人出生并没有太多的资本积累,往往需要借助别的财富,要知道财富是流动的,从别人那借出来,是一种本事,用在正确的事上,往往事半功倍。想想看,世界首富身价大概几百亿美元,他管理的企业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企业的营业额是远远大于这个的,靠的就是资金的滚动发展,靠合作,靠银行借贷,靠周转。
  2. 财富不光是金钱,通过流动,金钱可以转化为其他财富,比如家族文化,人才培养也是真正的底蕴和发展源动力,一个很好例子是曾国藩: 曾国藩通过基本生活支出将货币资本转化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家族财富管理的有形资本传承向无形资本传承的转换,即“精神传承”。这种精神传承的财富观既体现在曾家的财产管理实践之中,也诉之于其家族家书、家训等文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耕读孝友治家理念。家族价值观使这一家族在近200年的历史中人才辈出、蓬勃发展。有人曾经统计过,曾国藩家族八代之中,没有出现过一个败家子,并且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物,比如曾昭权,此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士、湖南大学机电系主任,而曾约农则是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宪森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国藩外孙聂云台是上海总商会会长。

由此不难发现,留给后代钱财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这些钱总有用完的一天,最重要的是交给子孙后代努力奋斗的精神。而这也证明了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你对财富积累的理解和感悟(生活的常识之八)(3)

继承的不光是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