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凄惨的男诗人(唐朝著名丑男在七夕写的一首诗)
七夕,是一个古老而浪漫的节日。
起源于上古,发展于汉魏,兴盛于唐宋。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在这个节日吟诗赋词,为其增添了多少诗情画意。
今天要讲的这首《七夕》是晚唐诗人罗隐所写,虽冷门但意境绝美,沉醉了千年的时光。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一是他的丑颜。
当时的宰相郑畋有一女儿,本是罗隐的超级粉丝,每日必读他的诗歌。
然而当她见过罗隐的真容后,瞬间粉转黑。
二是他的“十上不第”。
晚唐官场混乱,科举舞弊之风盛行,寒门子弟难以出头,罗隐便是其中的代表。
传闻他曾考了10多次,均名落孙山,这在唐朝也是一大奇闻。
三是他的“毒舌”。
在罗隐留下来的作品中,“讽喻”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有关于历史的讽刺,如“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旗帜鲜明地反对““女人祸水论”;
有抨击时弊的,如“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讽刺的矛头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
还有自嘲的,“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写尽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心酸。
他的很多诗歌,总有一种不平之气。
但是这首《七夕》则不然,唯美的语言,浪漫的意境,沉醉了千年的时光。
诗歌首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从天上写到地下,字里行间充斥着一股浪漫而欢乐的气息,奠定了全诗的氛围基调。
前一句是描写的是天上的景象。
天河纵贯南北,宛如无数银丝缠绕着天穹的两端;荷花盛放,空气中弥漫着清幽的香气,当真是美极了。
“菡萏”就是荷花的别称,只是比起荷花的通俗浅白,它更添了几分古雅高贵,正符合此时天上的意境。
第二句描写的是人间团聚的场景:院子里摆放着,铺着红布,一家人团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开头只是短短14字,便将七夕的欢乐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心醉。
接着的颔联“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继续描写人间欢度七夕的场景。
“谢女”是指东晋才女谢道韫,她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备受后人推崇,成为才女的代名词。
而“檀郎”则是指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小字“檀奴”。
根据历史记载潘安不仅长得帅,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
后人多以“檀郎”代指丈夫或心上人。
诗人此处并没有大肆渲染节日的热闹氛围,只是截取了“才女才子们写诗撰文”这个镜头,便足以表现人们对于这个节日的喜爱与欢庆。
再来看颈联两句,“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同样是天上地下对照描写。
天上的织女已经制作好会面的香帐,而人间的妇女们正对月穿针,向织女乞巧。
很多诗人都写过牛郎织女的相会,或浪漫,或唯美,或伤感。
而罗隐此处仅拈出“香帐”这一意象,至于两人相会的场景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婉转含蓄,引人遐想,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最后的尾联“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描写的是牛郎织女分别的情景。
诗人这里同样没有正面描写,而是以计时的铜壶滴漏来提醒天要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而这样相会佳期,还要再等一年,一种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古诗十九首》中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写尽了牛郎织女相望不相见的悲痛之情。
自那以后,吟咏“七夕”的作品中多充斥着一股愁情,寄托了诗人现实中所经历的离情别恨。
而罗隐这首诗不一样,虽然结句也写“惆怅”,但只是在陈述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事实而已
纵观整首诗,总体的氛围还是欢乐的,尤其是描写人间的那几句。
一家欢笑,大摆宴席,才子佳人,写诗作词,穿针乞巧,宛如一幅风俗画,将七夕夜的美好,浪漫,欢乐,写到了极致,沉醉了千年的时光。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