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化的介绍(尘封不住的凉州西夏文化)

回望西夏,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是短短的一瞬间。西夏,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由党项羌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曾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历时189年(公元1038—1227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名大夏,又号白高国,传十代,有自己独创的文字——西夏文,因地处中国西北部,被称西夏。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最终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灭亡后,元朝在为前朝所修的专史中,有宋、辽、金诸史,唯独没有西夏史,随着西夏王朝的灭亡,一切似乎也戛然而止,西夏王国在世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人们不无遗憾地称其为“神秘王国”。

西夏王朝在武威留下了丰富的古迹与文化遗产, 反映在文字、法律、宗教、信仰、艺术、建筑等许多方面,武威以其深厚的文化沉淀见证了这段辉煌的历史。 对于武威来说是西夏王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大后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西夏建国后,设凉州为“西凉府”,是除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以外的第二大城市。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载: “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己百载”辅郡即陪都,其品位级别与西夏首都兴庆府和大都督府(今宁夏灵武)同等重要。 迄今为止,在武威发现的西夏文物、遗址除闻名世界的国宝西夏碑外,还有许多国内外罕见极其珍贵的西夏文物,无论在数量或研究价值上,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国内外的西夏文化考古、研究、探索中具有极其典型、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西夏碑

神秘西夏文

西夏文是记录党项羌语言的文字,在李元昊称帝前,野利仁荣便受命创制文字,时称番文、番书。元昊大庆元年(1036),为了巩固民族语言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元昊将野利仁荣等仿汉字共创的6000多字颁行境内,并尊为国字广泛使用。这种文字借鉴汉字的笔画和构成原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仿照汉字的形体、结构、偏旁部首、造字方法而创造的方块文字,所以与汉字类似,每个字都由点、横、竖、撇、捺、竖弯勾等笔画构成,而惟独没有竖勾,粗一看似汉字,仔细一看一个也不认识。西夏文与汉字一样,同属于表意文字或称为音意文字体系,有比较完整的构成体系和规律,又符合本民族的语言特点。西夏人曾用这种文字大量编纂字书和韵书,编写历史和法典,创作文学作品,翻译佛经和汉文典籍,从事文移往来,从目前所看到的西夏文献文物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所不括。

西夏护国寺(大云寺)

大云寺,创建于公元前368年,原名“佛祖寺”,寺内佛塔下供奉有释迦牟尼眼舍利。该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东晋十六国时为前凉国王张氏的宫殿。前凉王张天锡升平年间,舍宫置寺建塔,名为宏藏寺。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朝廷在全国颁《大云经》,下诏各州郡修建大云寺,置《大云经》,凉州遂将宏藏寺改名为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西夏时,大云寺又叫“护国寺”,是西夏皇族祭祀祖宗的圣地,凉州“感通塔”建于寺内,也是西夏碑所藏之地。大云寺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的名刹古寺,也是张氏宫殿的遗迹所在地。大云寺在古代不仅是国内佛教的重要胜地,也是国外僧人向往的重地。明洪武年间,日本僧人沙门志满远渡重洋,主持募化重修该寺院,被传为中日友好史上的佳话,直到清代,仍然是香火不断,兴盛不衰。1927年武威发生8级地震时,寺院基本被毁,惟有古钟楼岿然独存。

西夏文化的介绍(尘封不住的凉州西夏文化)(1)

大云寺钟鼓楼

亥母洞石窟寺

亥母洞石窟寺,位于武威城南15公里处的凉州区新华镇缠山村,西夏时期为国佛院。据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金刚亥母洞石窟寺建于西夏崇宗正德四年(公元1130年),此后又在洞窟外逐步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佛殿佛塔,使得金刚亥母洞寺成为“窟中有寺,寺中有窟”的独特佛教建筑。亥母洞寺堪称天然的地下西夏博物馆,在自1985年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几乎全都是西夏时期的遗物,有极其珍贵的西夏佛经、西夏文文书、汉文记账本、物品清单、壁画、藏传佛教的唐卡、塔婆及泥塑、石刻佛像、西夏时期的丝毛织品、瓷器等。特别是1989年在洞中发现的西夏文泥活字印刷版本《维摩诘所说经》,震惊世人,引起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由于亥母洞石质不佳,西夏、元、明、清各代及民国年间曾遭地震破坏,洞窟被震塌,大量的文物珍宝埋藏于地下。亥母洞石窟寺遗址,它记载着西夏这个神秘古老民族鲜为人知的历史,同时为历史文化名城武威的西夏文化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夏文化的介绍(尘封不住的凉州西夏文化)(2)

亥母洞出土的西夏文经卷残页

西夏文泥活字印刷版本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只在《梦溪笔谈》中有段关于“活字鼻祖”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的文字记载,但因历史悠久,既没有留下版本,又没有活字字印遗存,以致于有人对沈括的记载和毕昇的发明表示怀疑,认为“泥字不可能印刷”。国际学术界也向我国印刷术提出挑战,西方一些媒体称活字印刷术是德国人古登堡在公元15世纪发明的,特别是我国学者撰写《世界印刷史》时,也将活字印刷写为是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1987年在凉州区新华镇缠山村金刚亥母洞寺中发现的西夏文泥活字版本《维摩诘所说经》,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著名西夏学者、考古专家孙寿岭先生的高度关注,他耗时10多年,痴心研究西夏文化,先后“复活”了11世纪中国的活字印刷术——西夏泥活字印刷术,使沉寂千年的西夏灿烂文化得到复活、弘扬和应用。这一研究成果,向世人雄辩地证明了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就是中国首先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

西夏文化的介绍(尘封不住的凉州西夏文化)(3)

泥活字版本

西夏陶瓷

西夏毅宗时期,武威就是西夏的制瓷中心,其瓷器既吸收中原地区的优点,也有本民族的特点如淳厚朴实等,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西夏瓷器。凉州区古城镇瓷窑是西夏官窑遗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出土器物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器形各异,有些瓷器在国内乃至世界也是首次发现。2008年8月在凉州区塔尔湾西夏瓷窑遗址出土了一件白瓷马头,该白瓷马头既像是浮雕又像是两个单面瓷器中的一半。这件白瓷马头造型逼真,飘逸洒脱,马头上一缕一缕的鬃毛动感十足。在马的脖子上有几个圆形的“豹斑”,马首的下颌部还有健壮的肌肉,其做工技艺精湛,堪称世界绝活。西夏瓷的造型艺术、绘画技艺及窑变釉色彩,对研究武威古城瓷窑西夏瓷器实用价值和制作工艺,提供了第一手实物标本,在中国瓷器研究史上是一重大贡献。

西夏文化的介绍(尘封不住的凉州西夏文化)(4)

西夏瓷马头

来源:孙煜东 武威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