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法身和我们肉身的关系:读过坛经传习录再来从荣格的侧面看一下

自性,俗称自己原来的样子、本来的样子。说起来似乎简单,但如果没有经过悟道的体验,您可能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自性。或者说,究竟如何理解自性?

您可能读熟过《坛经》,没读熟也听过。《坛经》重点在于自性自悟,在这层意义上自性是般若智慧。自性是众生的本来面目,是有情众生能用上的最高的能力。是能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能够穿越时间空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能力。

自性法身和我们肉身的关系:读过坛经传习录再来从荣格的侧面看一下(1)

王阳明说,只因为普通人有了固执我见之后,受功利嗜好的牵累,一切都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胡思乱想,自寻烦恼,因此失却了那本来虚灵、能应万物的心之本体。要恢复良知的本来光明,就必须将种种后天习气去除净尽,始信得本来自性。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找到“自性”,才能“绝处逢生”。

自性法身和我们肉身的关系:读过坛经传习录再来从荣格的侧面看一下(2)

听多了东方人对自性的表述,我这里不妨谈谈荣格,这样一位西方人对“自性”的感知,东西方融会贯通,对于您接近“自性”一定会有裨益。

自性法身和我们肉身的关系:读过坛经传习录再来从荣格的侧面看一下(3)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1900年获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去巴黎师从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心理学。回国后先后任苏黎世大学精神病诊所医师和心理学讲师。是苏黎世综合工科学校心理学教授,和巴塞尔大学医疗心理学教授。首先提出“情节”概念,

荣格在成年时期喜欢独居、喜欢研究炼金术和精神如何转换,他在头脑的幻想中构建一个理想的世界。这个理想世界,比现实世界的所有一切、比现在的都要美好,人们可以在其中随心所欲,自由地安排个人的一切。这个世界,是这样一个图景:

自性法身和我们肉身的关系:读过坛经传习录再来从荣格的侧面看一下(4)

这个理想的世界,是在一个矗立在一片湖水中央突出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堡。城堡有着高耸的主楼和一个嘹望塔,周围是一个由长老委员会统治的小城市。

荣格本人是这座城堡的主人,住在这座城堡的主楼。在这个塔楼的内部,从城垛向下延伸到地窖,有一根像成年男子的胳膊那样粗的铜柱:铜柱顶端有一些伸展到空中的分叉或细丝。这些分叉或细丝从周遭提取出一种“精神的实质”,然后通过铜柱被输送到地窖里;地窖里面有一个实验室,荣格就在这个实验室里,把这一气状物质转换成金子。

荣格后来回忆说,“这当然不只是变戏法,而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和至关重要的自然的奥秘,而我并不知道我是怎样获知这一奥秘的;我不仅要对长老委员会的人保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要对我自己保密”(《回忆、梦、反思》,第87页)

这看上去,有点像精神分裂症的样子,事实上荣格也的确这样做了。他建造这个城堡,先是建城堡的防御工事,这座城堡座落在宽阔湖面的中央,只靠一座吊桥与外界保持着微弱的联系。

荣格这样的情景,仿佛王阳明当时居夷处困几乎与世隔绝的三年。在 这样的情景中,荣格体验到自己由两种不同的人格组成,他分别称之为“第1号”和“第2号”。

第1号人格是他父母的儿子,每天上学上班,尽可能地应对工作生活,而第2号人格,则远离人类社会的世界,接近大自然和动物,接近梦,接近上帝。

荣格把第2号设想为“根本没有可以界定的特性——出生、生活、死亡,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体,是对生活的一种完整想象”(《回忆、梦、反思》,第92页)。

自性法身和我们肉身的关系:读过坛经传习录再来从荣格的侧面看一下(5)

作为一名精神病医生,荣格了解到,这两种人格并不是他自己所独有的,而是出现在每个人身上。只不过,荣格认识到,他自己显然比大多数人更清晰地觉察到它们,尤其是第2号。

“在我的生活活中,第2号是最重要的,我总是试图为想要从内部产出的任何东西留下空间”(《回忆、梦、反思》,第55页)。

荣格将这两种人格重新命名为自我(ego)和自性(Self),并坚持认为,它们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构成了人格发展的核心动力。

自性法身和我们肉身的关系:读过坛经传习录再来从荣格的侧面看一下(6)

荣格相信,他的第2号人格给予了他一种特权,这是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有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精神上缺乏自信力、智识上缺乏怀疑而热衷于接受外界教诲的教条主义者、情感上不成熟——就是说,荣格认为具有第2号人格的人、自性流露的人,是直达上帝的心灵的人。

而一个人要获得第2号人格,恢复自性,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体验,按照王阳明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进行体验、体验、除了体验还是体验!!!对此,荣格记录了他长大成人时行“坚信礼”的一件事:这个“坚信礼”是他的父亲为他准备的。他到达了宗教体验仪式的最高阶段,却惊骇地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体验到。

这一下子,荣格对父亲的感觉是“最强烈的可怜可悲。”“我一下子理解了他的职业和生活的不幸....我看到了他是多么毫无希望地陷入了教会及其神学教义的圈套....现在我发现自己因教会而与我的父亲以及其他所有人的信仰断绝了联系。 ” (《回忆、梦、反思》,第64一65 页)。

自性法身和我们肉身的关系:读过坛经传习录再来从荣格的侧面看一下(7)

在行“坚信礼”的最高潮,荣格没有宣传上所说的那宗教上的体验,那失落犹如王阳明格竹子失败。怎么办?,他便转向内心拥抱他的“第2号”,即自性。

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在人们之中,而是独自和上帝在一起。他自己也怀疑自己,“为什么没有人和我有类似的体验?我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会是唯一的一个?”(《回忆、梦、反思》,第71页)他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文学、哲学和宗教史。他终生都十分喜爱赫拉克利特,对歌德及爱克哈特硕士也是如此。叔本华(Schopenhauer)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使他激动不已,这本书连同康德(Kant)的《纯粹理性批判》给他带来的启示如此深刻,以至他说,这使他对世界和生活的态度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