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吃海鲜哪里最划算(湛江海鲜第四极)

湛江吃海鲜哪里最划算(湛江海鲜第四极)(1)

石斑鱼养殖户喜获丰收。 李忠 摄

湛江吃海鲜哪里最划算(湛江海鲜第四极)(2)

水产新宠东风螺。

陈思亮 摄

遂溪草潭,一个个如“甜甜圈”的深海网箱中,金鲳鱼正自在悠游;坡头官渡,咸淡水交接处海域,浮排、木桩浮于海面,其上挂着一串串小石板,石板上附着大大小小的生蚝;吴川吴阳,海边的高位池里泛起阵阵白色水花,水面下是成群活蹦乱跳的对虾。

举头是蓝天,低头见碧海。

湛江三面临海,海域宽广、海岸线长、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暖,区位优势明显,陆、海、空交通便利,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发展水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海而生、向海而强,湛江人世代扬帆逐浪、耕海牧渔,奏响了向深蓝挺进的宏伟乐章。

作为海洋渔业大市,经过几十年发展,湛江已成为全国重要水产养殖、加工、流通和出口基地,拥有国联、恒兴、港洋、海茂等一批水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水产产业形成了对虾、生蚝、金鲳鱼“三极鼎立”,其余“多点开花”的局面。眼下,随着罗非鱼、石斑鱼、东风螺的养殖态势不断向好,新的养殖热潮一浪更比一浪高。在湛江水产界,谁有望成为叱咤江湖的第四极?

●南方日报记者 林露

三块招牌▶▷

形成完整产业链

湛江水产产业年产值500多亿元,带动就业100多万人,形成了集水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种苗繁育、饲料生产、生物制药、机械制造、包装运输、智能服务、休闲渔业等多行业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2021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8.27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24.08万吨,水产总量走在全国前列,水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崭露头角,涌现出如食品预制菜、虾酿酒、生蚝饮料、生蚝保健品、蚝壳生态环保建材等新产品。

近年来,湛江被国际第三方认证机构SGS评为“全球水产采购基地”,水产品获得了“国际通行证”。同时,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水海产品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性示范基地”“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等。水产业已成为湛江一张响誉全球的亮丽名片,亦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富民产业。

全国十条虾中,就有六条来自湛江。作为驰名中外的“中国对虾之都”,湛江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七项指标均居全国各地级以上市第一。2020年,全市对虾养殖面积38.3万亩,产量20万吨,占全国海养对虾总产量的30%,占全省海养对虾总产量的70%。

湛江的生蚝也是一绝,以其鲜嫩肥美、爽滑鲜甘、脆而无渣的特点,成为到湛江吃海鲜游客的必选。其中,官渡生蚝肉质鲜美嫩滑,深受消费者青睐。起源于湛江的碳烤生蚝更是风靡全国,让生蚝成为南北夜宵档的主角。

湛江生蚝年产量40万吨,占全国的10%、全省的35%,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50年代初的海湾简单驯养,发展至规模化现代化设施养殖,湛江生蚝养殖带动了流通、加工、新业态、文化、服务等下游产业发展,成为带动一方农民养蚝致富的朝阳产业。

再看湛江金鲳鱼。湛江拥有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年产金鲳鱼8万多吨,占全国的40%、全省的80%。2021年,湛江荣获“中国金鲳鱼之都”称号。目前,金鲳鱼种苗、饲料、养殖装备、加工与流通等全产业链日渐完善,产业总产值达70亿元。

后起之秀▶▷

细分赛道弯道超车

俯瞰湛江千里黄金岸线,一场以蓝色为主基调的新一轮发展浪潮已蓬勃兴起。随着湛江水产品牌更响、市场更广,水产界涌现了许多后起之秀。

6月10日,湛江“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评审会举行,会上同意授予湛江市“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称号。日前,湛江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吴川烤鱼预制菜产业园入选广东首批预制菜产业园。

预制菜的火热,直接带动作为原料之一的罗非鱼的养殖。

罗非鱼适应性强、食性广,具有广盐性、抗病力强、耐低氧、易繁殖、生长快等特点。罗非鱼的养殖门槛低,不分季节均可养殖,每年可养两造至四造,每造亩产3000-5000斤。

吴川三江过境,水系发达,淡水养殖面积约5.1万亩,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超4万亩,是我国南方罗非鱼主要产区之一,年产量超10万吨,年产值超8亿元,从业人员超2万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相比罗非鱼,东风螺和石斑鱼走的是高端市场路线。东风螺又被称为“花螺”“海猪螺”“南风螺”,肉质鲜美、爽脆可口,是市场上畅销的优质贝类,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

近年来,湛江东风螺养殖正悄然兴起。早在2000年左右,科研人员便攻克了育苗技术,使东风螺由天然繁殖转向人工培育。据广东海洋大学教师吕文刚介绍,对东风螺进行工厂化养殖,关键要控制好水质、温度、光照等条件,注意饲料的投喂和预防病虫害。

据初步估计,全市东风螺养殖分布在徐闻、廉江、遂溪、雷州、吴川等地,既有传统的个体养殖户,也有发展工厂化养殖的大企业,年养殖规模约4万吨。这几日,每斤规格在50-60颗之间的东风螺售价为67元。一般而言,东风螺个头越大,价格越贵,最贵的能达到近200元/斤。

另一市场新宠——石斑鱼的价格比东风螺稍低,但每斤仍可卖到40多元。石斑鱼脂肪低、蛋白高,主打高端酒店和高档筵席。据广东恒兴集团湛江南部海岸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强介绍,之前公司曾长期养殖过石斑鱼,由于前几年价格走低便停养,今年石斑鱼价格持续走红,公司便再次启动石斑鱼养殖。

目前,遂溪、徐闻等地均建有较大的石斑鱼养殖基地。在海水池塘中,石斑鱼养殖6-7个月,便可生长为每条1-1.6斤的规格鱼。

“相比其他鱼类,石斑鱼抗病能力比较强,比较容易养。不过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病害相比以前严重。”庞强表示。

仍需破题▶▷

第四极的出现还需多久?

尽管后起之秀发展势头迅猛,但要想实现提质增效、华丽转身,成为湛江水产第四极,仍要克服重重难关。

新型水产产业的发展,要注重总量和效益齐头并进,警惕无序化扩张、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发生,需要加快推动散户养殖粗放型模式向“公司 农户”集约型模式转变,加快完善从养殖到餐桌全产业链的构建。

无论是东风螺、罗非鱼还是石斑鱼,均面临种苗、病害、水质、技术等带来的共同挑战。对罗非鱼来说,近些年收购价格的下调和对鱼重量的要求,罗非鱼养殖户的收入并非十分乐观,可能会对罗非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而对石斑鱼养殖户造成困扰的,主要是种苗和深加工问题。

“有时候我们放10塘的卵,没有一塘成功。现在缺乏有效的、标准化的种苗企业,水质不好繁育出来成功率很低,受苗限制,很多人想养没找到苗,可能造成养殖量大幅减少。”庞强表示。此外,由于缺乏深加工技术,目前石斑销售以国内为主,国外市场仍有待开拓。

东风螺种苗问题也亟待解决。从总体上而言,湛江东风螺育苗场相对少,且气温比海南低,每年最快要到3月底才能进行育苗,而海南早在一个多月前便已进行育苗,因此不少养殖户会选择到海南购苗。然而,不管是海南还是湛江,都缺乏标准化种苗生产企业。

“东风螺行业要继续发展,首先要建立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种苗的企业,培育更多新品种,并解决病害问题。”吕文刚长期从事东风螺研究,他希望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希望政府开展对特色贝类资源、鱼类资源的详细的产业调研,预测发展趋势,更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资源保护及生态养殖也是必须关注的问题。悠久历史为水产行业带来积累的同时,也使其存在一定积弊,容易产生污染隐患。“绿”字当头,水产业更需深入开展水产养殖生态化改造,大力推广微生物治污、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等健康绿色养殖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推动实现养殖自动化管理,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实现科学、精准养殖。

“第四极的出现,不仅仅要解决养殖规模、产业种苗等方面的问题,也要从水产上下游产业延伸,加强物流配送等。同时,要塑造打得响、记得住的品牌,创建更多国字号品牌,不断提升湛江水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一位长期观察水产行业的人士表示,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专家观点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朱春华:

水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

湛江水产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相比海南、福建、辽宁、山东等地,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朱春华看来,水产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率先解决种苗问题。尽管湛江水产产业规模大,但整体效益不高,部分水产品种苗的生产与需求矛盾突出,种业“卡脖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本地企业、养殖户仍需要到其他地方购买种苗。

同时,要延长水产品产业链,解决产品深加工和销售问题。湛江已通过“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专家评审,作为预制菜原料的鱼类将迎来新的机遇。接下来要继续推动水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针对水产产业园区的发展,要继续吸引优质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让产业园区真正发挥价值,以产业链延伸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水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长链条、高效益转型升级。

最后,政府需要在政策上加强重视、明确导向,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水产业抗风险能力。政府可通过出台更多扶持政策,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水产类企业,而本土龙头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带动整个行业持续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