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下雨时的杜牧写的诗(但凡提起清明便知有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不知何时起,杜牧这首《清明》就成了清明节必诵读的诗篇,尤其是在遭逢春雨绵绵的佳节里。
今年清明有些特别,滴雨未下,竟然连着三日放晴。换作往常,倒是踏青祭扫的好日子,今年这个时候多地疫情形势严峻,都在倡导安全“云祭扫”。
节假日里在家休息,闲来读诗,不妨穿越千年领略下诗人杜牧那年清明节的所见所闻:
唐武宗会昌年间,杜牧担任池州刺史,恰逢江南的清明佳节细雨纷纷,飘飘洒洒,天地之间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云雾里。还在赶路的行人有的失魂落魄,有的面带惆怅苦涩。杜牧招呼一位本地人来询问:此处可有酒家?黄牛背上小牧童呵呵笑着没有回答,抬起手遥遥指向那杏花掩映下若隐若现的村庄。
杜牧清明遇雨所见,字里行间亦是一场心路历程的转变。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交代了清明节的环境与气氛,自从读到杜牧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绵绵”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纷纷”二字本用来形容大雪,此处非指春天雨势大,而是下得细碎的毛毛雨,不自觉沾染了凄迷的味道。“纷纷”亦是诗人,乃至“行人”的心情写照,纷纷扰扰。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交代了出场人物,以及心理状态。羁旅漂泊的“行人”没有游客的闲情逸致,大多是孤身赶路,触景伤情更容易勾起心中的愁肠,一场雨更加重了心中的感伤。“断魂”二字将隐藏在心底的惆怅、失意、伤感展露无遗,强烈到不可忽视。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省略了向“谁”发起的提问,只隐隐表露诗人要“借酒浇愁”的想法,所以开口便问酒家在何处。这句承上启下,在前面层层铺垫下失意惆怅的心境后,一个递进,传达出诗人为寻求摆脱困境而做的努力。
末尾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是精华所在。诗人问话,牧童以行动来回答,由此可知此前正是向“牧童”问话,牧童未必没有回答,很可能是边说边指路,此处诗人省略了“声音”,却很好地将画面感呈现出来了。
“遥”字并非字面上的“远”,妙就妙在不远不近,视线可及之处,“你从这个方向瞧,就在那里,门口种着几株杏花,那酒幌子都飘起来了!”
“杏花村”也可以有两层意思,究竟是村子的名字呢?还是种了杏花的人家呢?杜牧在此处戛然而止,省略了得知答案后赶往“杏花村”的情景,为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中国古典诗歌自古以来的美学命题,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曾言“为诗宜精搜”,北宋苏轼亦说过“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