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什么时候可以修剪(杏树开花时能不能修剪)

修剪杏树时要根据枝条的长势和树冠的疏密程度进行修剪,主要搞好骨架的养护、结果的母枝分布、枝龄的控制,它的寿命长,分枝少,所以整形时间也更久。修剪时造成的伤口要及时封闭,避免感染。

杏树在进行修剪时,要根据枝条的生长态势,树冠的各部分疏密程度,适当地进行疏密的调整,以便于保持生长的稳定性以及生长状态。

杏树什么时候可以修剪(杏树开花时能不能修剪)(1)

杏树在修剪时主要搞好骨架的养护、结果的母枝的分布、枝龄的控制以及调整、并且按照枝条的从属关系调节树体的长势。而且由于它的寿命比较长,所以它的自然分枝比较少,年龄比较小的枝条对于修剪的灵敏程度不够,很难发育,所以整形时间一般来说要经过7、8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对杏树进行修剪的时,一定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伤口,要及时进行封闭处理,如果没有及时封闭,那么就会造成感染,使伤口难以愈合,如果一旦不慎造成干裂、冻伤等阻碍了伤口的愈合,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果树的正常生长。

杏树什么时候可以修剪(杏树开花时能不能修剪)(2)

杏树的枝芽类型和生长结果习性,与一般果树不同,所以,杏树修剪也是独具特点:结果性能稳定,生长结果转化快,枣头转化为枣股后,连续结果能力强,生长量小,易于整形修剪;但杏树对修剪反应迟钝,因此,需因势利导,随枝造形;杏树修剪量宜轻,冬、夏修剪相结合。

经过3~5年的整形修剪之后,树体结构基本形成,树冠初具规模,各类枝组的组成比例基本配置齐全,产量逐年上升,标志着已进入盛果期。在盛果期的前期,结果数量大增,枝条生长量明显减小,长势逐渐缓和,生殖生长大于营养生长,修剪量也随之减轻。到盛果期的中、后期,结果部位开始外移,基部枝条开始光秃,果实产量逐步下降,且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

杏树什么时候可以修剪(杏树开花时能不能修剪)(3)

对盛果期的杏树,应在加强肥水综合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修剪,调节和维持树体的健壮长势,平衡生长和结果的关系,延长盛果年限,提高经济效益。

在肥水条件较好,树体长势较旺的情况下,修剪时短截不宜过重,否则会激发剪口附近萌发旺枝,抑制下部芽的萌发,甚至导致基部小枝过早衰亡。延长枝和发育枝的修剪,可根据强枝少剪,弱枝多剪的原则,灵活掌握。一般以剪去当年新梢的1/3~1/4左右为宜。营养枝和延长枝经适当短截后,顶端可抽生健壮新梢,下部可抽生果枝。如短截过轻,虽然能形成较多果枝,但顶端所发新梢,长势较弱,易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去平衡,而削弱树体长势,缩短盛果年限。

杏树什么时候可以修剪(杏树开花时能不能修剪)(4)

营养枝上的芽,其萌发能力的强弱,因枝条的着生角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着生角度大的,发枝力强,能形成较多的果枝,所以,为培养较大的结果枝组,应先选择和培育角度较大的营养枝,进行轻度短截或缓放,待形成果枝并结果以后,再有计划地分期进行回缩。

在主、侧枝上着生的中、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虽然结果较早,但分枝较少,只靠顶端叶芽,逐年缓慢延伸,所以,此种果枝的寿命较短,最长不过5~6年。此类果枝在早期丰产中作用很大,但进入盛果期后,则较易衰亡而造成光秃。因此,应从幼树整形开始,有计划地利用长势强壮的营养枝,培养较大的结果枝组,以防内膛光秃。

杏树什么时候可以修剪(杏树开花时能不能修剪)(5)

主枝或侧枝背上的结果枝组,有效结果寿命较长,但如任其自然生长,易形成树上树,扰乱树形,并与骨干枝形成竞争,如通过修剪,改变其延伸方向,即由直立改为斜生,则既可减缓长势,不与骨干枝形成竞争,又能长期用于结果。

杏树的成枝力较弱,所以,除非过密的枝条,一般不要疏除,最好采用回缩修剪的办法,促进枝条的生长和形成花芽,增加结果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修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各级骨干延长枝的修剪,其修剪量以控制在枝长的1/2~1/3。

(2)对树冠中、下部的瘦弱短果枝,应及时疏除或回缩更新,对留下的强枝,也应适当短截。

(3)对树冠中、上部的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应及时疏除,以保持树冠内部的良好通风透光条件。

(4)对连年结果、长势转弱的结果枝组,可适当回缩,促进基部枝条转旺,并形成新的结果枝组。

杏树什么时候可以修剪(杏树开花时能不能修剪)(6)

到盛果后期,由于常年负载(结果)较重,主枝角度易开张过大,主枝背上易萌发徒长枝,可以利用的,应在枝条长达40~50厘米时摘心,促生分枝,培养为结果枝组;对树冠外围的下垂枝,可及时回缩到向上的分枝处,以抬高分枝角度。

杏树什么时候可以修剪(杏树开花时能不能修剪)(7)

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