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简单背的诗:写诗第一名的杜甫

#我在岛屿读书#

杜甫最简单背的诗:写诗第一名的杜甫(1)

杜甫这个人的一生,我们今天用一句流行的话来总结,叫作“干啥啥不行,写诗第一名”,就是他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像样的工作。他一辈子在体制内、在皇帝身边干活的时间,整个加在一起不到三年,大概两年半左右。剩下大量的时间要么在逃亡,要么在隐居,要么在接受朋友的接济。杜甫一生中过得最好的那段日子,在皇帝身边、跟很多大臣每天一起上班的时候,写的诗都相当平淡无奇。但是他在颠沛流离的过程当中,我们待会儿看他的一生,你就能够知道那么多名句是怎么写出来的。

杜甫的人生可以被分成几个阶段,首先第一个就是童年。童年阶段,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但是杜甫经常自称是“京兆人”,“京兆”就是我们西安。杜甫的祖上是晋代的名将,叫杜预,他是杜预的第十三代孙。他的祖父叫杜审言,《唐诗三百首》里也有他的诗句,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的爸爸叫杜闲,杜闲曾经做过奉天县令。奉天在哪儿呢?就是我们今天的陕西乾县乾陵那个地方。

杜甫是公元712年出生的,公元770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他们家一直就有写诗的传统,所以杜甫曾经跟他的孩子们讲说“诗是吾家事”——写诗这种事是咱们家自己的事,所以子孙一定要爱写诗。杜甫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爸爸在外边为官,他是跟着他洛阳的姑妈长大的。他长大了以后听说,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姑妈的孩子同时生病了,最后姑妈保了杜甫的命,自己的孩子死了,所以杜甫对他的姑妈是非常感恩的。

六岁的时候,杜甫就在大街上见过公孙大娘舞剑器。什么叫作“舞剑器”?就是当时有一种叫“剑器浑脱舞”,用舞剑的方式来表达战场上的那种感觉。公孙大娘和她的弟子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剑器浑脱舞的表演艺术家。那个时候杜甫就见过公孙大娘的表演。据说草圣张旭写草书,就是受到了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启发。

七岁的时候,杜甫就作了凤凰诗,说明这孩子很小就已经开蒙会写诗了。然后杜甫九岁的时候,书法已经练得相当不错了。有一首上树诗特别有意思,我们一想到杜甫就觉得是体弱多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样子,但其实杜甫年轻的时候是相当有动力的一个人。你看他这首诗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他晚年回忆自己十四五岁的时候,一天上树能上一千多次,你说这人多夸张,但是这证明他那时候身体其实是很好的。

大家知道,唐朝有长安还有洛阳。724年前后,唐玄宗、大臣们都在洛阳待着,所以洛阳有很多名士。那时候杜甫因为家里也是当官的,所以他跟着别人进出岐王李范的宅子,去玄宗宠臣崔涤,也就是崔九的家里。然后他在那个地方还见过著名的歌唱艺术家叫李龟年。各位都想起来我要说哪句诗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所以杜甫在小时候是见过世面的,因为他是官宦家的孩子,在洛阳待的时间很多。

接下来第二个阶段叫青年壮游的时期。什么叫“壮游”呢?那时候的孩子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有很多人大量的时间都在走四方,就是到处走、到处看。李白就是典型的仗剑天涯。那个时候刚好赶上开元盛世,你看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就是那时候社会治安也很好,到处都很有钱。所以开元盛世的时候,大家就出去漫游,不上学,到处走。

他的第一次壮游就是沿着运河往下走。因为大家知道是隋炀帝修通了运河,运河一修通,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高铁通了。他沿着这个运河一路下去,到淮阴、扬州,然后到江南那些富庶的地方去看。他还去了天姥山,就是李白写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那天姥山看样子是当时非常热门的一个景点。他还到了南京,“旧时王谢堂前燕”,到南京去看一看。这是杜甫人生当中唯一一次到江南去壮游的过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